第七章 國民收入核算和簡單的宏觀經濟模型
章節框架
第一節 國民收入核算一、國内生産總值的含義
1、含義:國内生産總值(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内生産活動的最終成果。
理解記憶:GDP國内生産總值= (中人中土) (外人中土)
GNP國民生産總值= (中人中土) (中人外土)
2、GDP的形态: 國内生産總值有三種形态,即價值形态、收入形态和産品形态。
溫馨提示:看下書本上這三種形态的定義,近年單選題喜歡考定義。記關鍵詞就可以。
二、國内生産總值的計算方法
(1) 生産法:通過核算各個産業在一定時期生産的最終産品的市場價值來核算GDP。
(2) 支出法: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的内購買最終産品支付總和來核算GDP。
(3) 收入法: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内獲得的收入來求得GDP。
其中,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兩種主要方法
GDP計算方法
第二節 宏觀經濟均衡的基本模型
了解即可
第三節 消費、儲蓄和投資一、消費理論
1.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三個假設:
(1)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2) 收入是決定消費最重要的因素;
(3)平均消費傾向會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減少。
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小于平均消費傾向
凱恩斯消費理論
2.生命周期消費理論
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消費理論:強調或注重長時期甚至是一生的生活消費,人們對自己生的消費作出計劃,以達到整個生命周期的最大滿足。
年輕人:消費大于收入
中年時期:收入大于消費
老年人:基本沒有收入,收入下降,消費過去積累的财産
結論:年輕人,老人邊際消費傾向高; 中年人邊際消費傾向低
3.持久收入理論
弗裡德曼持久收入理論: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是由當前收入決定的,而是根據持久收入決定的。持久收入是指在相當長時間裡可以得到的收入。從長期來看,消費支出取決于持久性收入。持久收入是穩定的,消費函數也是穩定的。
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二者之和總是等于收入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互為補數,平均消費傾向 平均儲蓄傾向=1,即APC APS=1。邊際消費傾向 邊際儲蓄傾向=1,即MPC MPS=1
決定投資的因素主要包括:(結合書本看看,不常考)
1.實際利率 2.預期收益率 3.投資風險 4.通貨膨脹率 5.折舊
投資函數
溫馨提示:公式背死,代入公式,靈活運用,常考點
了解即可,不常考,考察也是代入公式計算
第四節 總需求和總供給
總需求
注意總需求與各種因素之間的正反向關系:(記憶口訣)
遇(預期)正(政府購買)貨(貨币供應量),正向抱;
誰(稅收)隔(價格總水平)離(利率),反向跑。
總供給
重要考點
【小試牛刀】
1、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是 ()
A.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百為補數
B.消費函數大于儲蓄函數
C.消費函數小于儲蓄函數
D.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互為對數
2、用收入法計算國内生産總值時,屬于政府所得的是()
A.營業盈餘
B.勞動者報酬
C.生産稅淨額
D.固定資産折日
3、假設一個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8,則投資乘數等于()
A.0.2
B.0.8
C.1.25
D.5
4、關于邊際消費傾向、平均消費傾向及其相互關系的說法,正确的是()
A.邊際消費傾向恒等于平均消費傾向
B.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小于平均消費傾向
C.邊際消費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0
D.平均消費傾向總是在0到1之間
5、在三部門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的恒等關系是 ()
A.I=S (T-G) (M-X
B.I=S T-G M
C.I=S (T-G)
D.I=S (M-X)
6、下列關于總供給的表述,錯誤的是()
A決定總供給的基本因素就是價格與成本
B.如果企業對未來利潤的預期是下降的,企業就會減少生産,從而使總供給減少
C.總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D.長期總供給隻取決于勞動、資本與技術,以及經濟體制等因素
7、運用支出法核算國内生産總值,可以計算 ()。
A.固定資産折舊
B.資本形成率
C.最終消費率
D.生産稅淨額
E.營業盈餘
8、影響總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
A.利率
B.貨币供給量
C.稅收
D.價格總水平
E.成本
上期答案:1.D 2.D 3.C 4.D 5.CE 6.BCD 7.ABDE 8.B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