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衛芳
2月4日,河南新鄉。38歲男子因未結婚,連續4年被母親帶去精神病院檢查。這一硬核催婚引發網友熱議。(2月5日極目新聞)
據報道,當事人王先生稱,因工作比較忙沒有遇到合适的,由于年紀也比較大了,一直都沒有帶女朋友回家,媽媽覺得他腦子有問題,便帶他去精神病院檢查。這是連續四年被帶到醫院檢查了,醫生說他沒病,有病的是媽媽。他覺得挺對不住媽媽的,在老家已經算超大齡剩男了,母親因此經常睡不着覺。
衆所周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百年來的一種傳統婚姻習俗。按說,王先生已38歲“高齡”,早就應該“男大當婚”了,但由于工作忙、沒遇上合适的,因而一直拖到“大齡剩男”,結果被母親懷疑腦子有問題,而連續四年被帶精神病院檢查,這看似是一則笑話,但其實也折射了父輩們對子女婚育觀的一種思想陳舊。
事實上,随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年輕人的婚育觀也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婚姻習俗也正慢慢地被改變。現實中,三四十歲“高齡”男女未婚未嫁的人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明确要成為“不婚族”。一方面,受婚姻觀改變的影響,很多青年男女談婚論嫁已不再受年齡約束,并非到了婚嫁年齡就非得結婚。另一方面,現在男女戀愛講求自由,不像以前需要“媒妁之言”而定終身,而是男女雙方主觀性較強。加之,由于現在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等原因,也導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考慮談戀愛,更别提談婚論嫁了。
因此,筆者以為,對于“38歲未婚被母親帶精神病院檢查”這一新聞事件,還是要一分為二看問題。
就兒子這一方來說,38歲還未婚,這在如今的年輕人群中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因而,“高齡”年紀還不急于談婚論嫁也屬正常。加之,現在的年輕人,不僅婚姻觀與長輩有嚴重分歧,存有“代溝”,而且也有自身難處,比如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以及性格、家庭等原因,而成了“大齡剩男”或“大齡剩女”。
而就母親這一方而言,兒子38歲了還未婚,這顯然已大大超出了長輩們的“預期”和“極限”。畢竟,長輩們也是希望子女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就該早點成家立業,這不僅能了卻長輩的一樁心事,而且也是長輩的一種精神慰籍和寄托。可以說,母親帶38歲未婚兒子去精神病院檢查,也是出于一種母愛。
有調查顯示,68.2%的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曆過“催婚催戀”。這說明,未婚青年被父母“催婚催戀”已是一種普遍現象。由此可見,“38歲未婚被母親帶精神病院檢查”,也屬正常現象,“高齡”未婚子女大可不必上綱上線,而讓自己在陷入“恐戀症”“恐婚症”的同時,又被父母的“催戀症”“催婚症”而束縛。如此,那可就真的“有病”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