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簡稱巴或渝,位于中國西南部,是四大直轄市之一。重慶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有3000餘年曆史,亦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簡稱“渝”;又因宋淳熙十六年,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雙重喜慶”,由此得名。截至2016年12月,重慶轄26個區、8個縣。其中,就合川區來說,人口超150萬,曆史超2300年,有村莊坐落在四川省。
一
首先,作為重慶市的下轄區,在地理位置上,合川區位于長江上遊地區,重慶西北部,東鄰渝北區,南靠北碚區、璧山區,西連銅梁區、潼南縣,北接華蓥市、嶽池縣、武勝縣、蓬溪縣。東西寬69公裡,南北距58公裡。合川區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後将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合川區一帶屬于古梁州的範圍内。春秋戰國時期,今合川區一帶屬于諸侯國巴國,并且是巴國的别都。戰國時期,秦國消滅巴國、蜀國,将合川區等地區納入到秦國的疆域中。
二
公元前314年,秦國在這一地區始設墊江縣,治所在今合川區。由此,這意味着該地區的建縣曆史已經超過2300年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墊江縣屬巴郡。公元201年,也即東漢末年,墊江縣改屬巴西郡。巴西郡意為“巴郡以西”,與同時期的巴郡、巴東郡合稱“三巴”,但實際上巴西郡位置大緻在巴郡以北,巴東郡以西。公元607年,隋炀帝楊廣在位時,該地區建有涪陵郡。公元618年,也即唐朝初期,今合川區一帶屬合州,隸屬于劍南道。
三
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重慶府設置四川南道宣慰司和重慶路,立重慶路總管府。到了公元1283年,也即元朝時期,該地區屬于石照縣。公元1285年,合州和石照縣返回原治,改屬四川行中書省重慶路。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州治石照縣并入合州,隸屬于四川布政使重慶府。公元1728年,雍正皇帝在位時,合州成為不再轄縣的單州,屬四川省重慶府管轄。清朝滅亡後,合州改名合川縣,屬四川省。1983年3月,合川縣屬重慶市轄。
四
最後,1992年8月4日,撤銷合川縣,設立合川市。2006年10月22日,撤銷合川市,設立重慶市合川區。由于曆史及地理原因,合川區有部分村莊坐落在四川省,比如合川區古樓鎮就有飛地在四川省武勝縣清平鎮的天子村。如今,作為直轄市重慶市的下轄區,合川區是重慶通往陝西、甘肅等地的交通要道和渝西北、川東北的交通樞紐,總面積達2356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155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