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啤酒的進階,精釀啤酒正處于野蠻生長階段。諸多選手中,美團、盒馬等巨頭入局,最有可能解決行業小、散、亂的特點,或成為跨界的赢家。
盒馬來了,美團也來了,精釀啤酒還在繼續内卷。
精釀啤酒意在通過更高品質的原料手工精細化釀造啤酒,來代替傳統的工業啤酒。此前,國内啤酒巨頭通過廉價的工業啤酒培育了市場消費習慣,但也催生了新生代消費者對高品質啤酒的消費意願。
相較于工業啤酒的重投入,更注重手工概念的精釀啤酒賽道,降低了資本準入門檻,大量作坊、門店型玩家蜂擁而入,帶火賽道的同時,也讓整個行業處于小、散、亂的無序競争。
作為啤酒“高端化”的必争之地,精釀啤酒也吸引了多路資本角逐,既有飲料巨頭元氣森林的身影,也不乏美團、盒馬等巨頭的跨界。
面對群雄的磨刀霍霍,精釀啤酒究竟會鹿死誰手?
精釀啤酒迎來巨頭玩家夏季是啤酒的銷售旺季,這個夏天,喝精釀啤酒正成為年輕人之間的風潮。
盒馬精釀啤酒,今年5月同比銷量增長369%;美團買菜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精釀啤酒,百威、嘉士伯、青島等傳統啤酒勢力,也開始高調切入精釀啤酒行業……
精釀啤酒概念源自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流行用更高品質的原料手工精細化釀造啤酒,來代替傳統的工業化啤酒。
中國的精釀啤酒行業發展至今,經曆了三輪高速發展。
2008年左右,高大師、豐收精釀為代表的第一批國産精釀啤酒品牌湧現,但這一輪主要以喜好啤酒的年輕圈層營銷為主,并未在行業産生大的影響力。
2015年到2017年,資本對熊貓精釀、斑馬精釀等品牌進行融資,在融資熱潮下,精釀啤酒一度炙手可熱,但小衆化的消費群體,并未獲得資本所期待的業績回報,逐漸又歸于平靜。
疫情期間,國内精釀啤酒又迎來第三波高速發展。“精釀啤酒這一輪發展,類似于‘口紅效應’。”一名業内人士表示,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部分年輕人希望尋求一些低成本的精緻生活方式,精釀啤酒恰好符合這個需求。
即使在疫情中,精釀啤酒領域仍獲得了資本的青睐和加碼。根據業内統計,僅2021年的前三季度,就已有九個精釀品牌獲超十億元融資。
其中,元氣森林創始人唐斌森旗下的挑戰者資本,一連投了熊貓精釀和斑馬精釀兩個品牌。而知名文化學者六神磊磊也以個人身份,投資了精釀啤酒品牌“慫人膽”。
此外,江小白董事長陶石泉也在2021年出任優布勞(中國)精釀啤酒有限公司獨立董事,這也讓市場産生了江小白是否會入夥精釀啤酒的遐想。
巨頭的紛紛入局,正在改變精釀啤酒行業的生态。此前,精釀啤酒呈現小、散、亂的特性。與工業啤酒追求規模化、标準化不同,精釀啤酒的保質期短、口味個性化突出,多數精釀啤酒以散裝啤酒的形式,在酒吧、夜市等場景中悄然成長。“有品類,無品牌”成為這個行業最突出的痛點。
“要想解決上述痛點,就要解決産品的高周轉,産品風味的重研發。”業内人士趙女士告訴酒周志,精釀啤酒在國内市場的占有率不足3%,工業啤酒仍是主流。但随着各大巨頭的入局,在資本、品牌等方面的賦能,不僅讓精釀啤酒擴容,也在逐步整合精釀啤酒市場。
行業魚龍混雜,巨頭降維打擊精釀啤酒的興起,來源于熱愛啤酒的年輕人的圈層傳播,但巨頭入局最先影響的,也是這批先行者和“拓荒者”。
26歲的阿豪(化名),是鄭州一家精釀啤酒門店的老闆。他告訴酒周志,剛畢業時曾經跟着一位老師學習精釀啤酒的工藝,出師後就籌錢開了這家門店。
在不到40平方米的門店中,4個接近2米的不鏽鋼罐是全部的“家當”,一邊牆上挂着各種口味的精釀啤酒的價格牌。短短不到半個小時,就有五六撥生意成交。
看到第一次上門的顧客,阿豪都會先接一杯讓客人品嘗。“這四款口味,都是我自己調試好久才制作的,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阿豪笑着告訴酒周志,制作精釀啤酒需要一些情懷,也是一條不可能賺快錢的賽道,他的大部分顧客都是2年時間裡積累的老客戶。
對比瓶裝工業啤酒,他認為精釀啤酒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料足,口感更濃烈,且喝多了不容易脹肚。他坦言,工業化生産的啤酒,更多考慮的是如何長期儲存,并盡可能降低成本,通過價格戰來搶占市場。
精釀啤酒的産品優勢,在市場銷售中恰恰是劣勢——保質期短,意味着需要高周轉,并限制了生産規模;成本高,就意味着需要品牌溢價來支撐市場價格。但這都是作坊式精釀啤酒門店的薄弱點。
根據天眼查顯示,精釀啤酒存續(在營、開業、在業)狀态的企業約在5500家左右,其中近9成成立于5年内,且注冊資金大多不超過500萬元。
類似阿豪這種精釀啤酒創業者,目前仍是行業的主流推動者,而消費市場對精釀啤酒的熱捧,也讓整個精釀啤酒市場進一步“野蠻生長”。
在阿豪門店不到500米的距離,就有2家精釀啤酒門店,其中一家門店兼營白酒、黃酒;另外一家則是夫妻店超市,隻是在店裡放了一個半人高的不鏽鋼罐體,問及什麼是精釀啤酒,店老闆也說不清楚,隻是強調:“比一般啤酒好喝就是了。”
一市場監管工作人員告訴酒周志,精釀啤酒門店這塊監管尚無标準,按照一般經營許可監管,食品安全方面的監管,也在逐步探索中。
阿豪對目前巨頭紛紛入局精釀啤酒也有了解,也無可奈何。“精釀啤酒的門店銷售半徑比聽裝啤酒大,但還是需要依靠美團等外賣平台送貨和引流。”阿豪也樂觀地認為,精釀啤酒的口味個性化研發具有商業壁壘,且随着老客戶的沉澱,養活一個小店,短期内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四類選手“角逐”頭部賽道不難看出,當前的精釀啤酒市場,已經由一群啤酒愛好者的圈層生意轉變為商業化、品牌化運營的消費品類。而從野蠻生長到回歸行業理性,是每個消費品類必經的發展軌迹。
“精釀啤酒作為舶來品,也有着國外市場做對标。”從事精釀行業的趙女士告訴酒周志,在美國市場,精釀啤酒約占啤酒行業13.6%的消費量和25%的銷售額,是啤酒市場“高端化”的重要闆塊。
趙女士認為,兩個行業迹象預示着精釀啤酒的風口已經到來:一是國内工業啤酒的格局穩定,銷售總量增長幾乎停滞,這意味着啤酒巨頭都亟需尋找新的增量,精釀啤酒正在成為巨頭們的目标;二是高端化成為啤酒巨頭的共識,無論是青島啤酒還是華潤啤酒,都推出了“天價啤酒”,盡管象征意義大于實際銷售,但也反映了市場對高品質啤酒的渴求。
業内人士向酒周志分析,目前入局精釀啤酒賽道的主要有四大類玩家。
第一類是喜歡精釀啤酒的創業者,他們是精釀啤酒的啟蒙者。目前,熊貓精釀、大躍啤酒等精釀啤酒品牌,都以紮根市場。
第二類則是餐飲連鎖門店。海底撈、巴奴等餐飲連鎖品牌,均在門店中布局了精釀啤酒産品。近期,巴奴在北京、武漢、合肥等新店中,都加入了小酒館業态。
第三類則是平台類跨界者。美團、盒馬等巨頭,都加入了精釀啤酒領域,龐大的客戶流量和快速的配送機制,讓他們成為強有力的跨界玩家。
第四類則是傳統啤酒勢力。百威、嘉士伯、青島等大品牌紛紛高調切入精釀啤酒,也讓競争迅速白熱化。
對比不難發現,第一類興趣驅動的精釀啤酒創業者,優勢在于個性化和圈層化優勢凸顯,沒有品牌勢能和技術壁壘成為他們的“硬傷”,部分具有品牌意識企業,已經通過資本對接開始快速成長;第二類餐飲玩家優勢在于擁有即飲的消費場景,但作為餐廳的輔助品類,想要做大做強存在難度。
跨界巨頭VS傳統啤酒巨頭,正在跑入“決賽圈”傳統啤酒勢力和平台類跨界玩家,最有可能誕生跑入頭部賽道的選手。
對于平台類玩家來說,龐大的流量入口以及研發能力、嚴選議價能力,成為他們的“殺手锏”。盒馬方告訴酒周志,盒馬精釀啤酒的銷量已經在盒馬的啤酒類目中接近50%,2022年5月同比增長369%。
“盒馬精釀啤酒不是貼牌,口味都是由盒馬團隊研發,三方代加工。”盒馬方表示,在盒馬大流量的支撐下,短保需求的高周轉已經不是問題,主要需要大投入在産品口味的研發。
例如,盒馬最初春節準備限定出品白桃口味,市場調研發現白桃風味太大衆化,經過多輪溝通更換為楊梅口味,面對楊梅水果本身味道不突出,和啤酒又是風味感極強産品的沖突,最終盒馬通過主産地NFC楊梅汁的研發,幾經周折才上市這款爆品。
在盒馬方看來,解決了産品高周轉問題,盒馬精釀的整體價位會比酒吧同類産品便宜50%~60%左右。和盒馬一樣,美團品牌和流量“雙加持”,以及外賣的便利條件,也讓美團買菜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精釀啤酒。
酒周志從美團方獲悉,美團買菜精釀原漿德式小麥白啤,上市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進入了平台銷售啤酒品類TOP5的單品。目前,大多數用戶對于精釀啤酒的印象還停留在高價格,美團買菜正在通過改善供應鍊,推進自研商品,減少流通環節等多種措施,幫助平價精釀啤酒逐漸為消費者們所接受。
與平台類的商業邏輯不同,傳統啤酒勢力仍在奉行“打不過就收購”的套路,嘉士伯“并購”入股京A精釀,百威收購拳擊貓、鵝島。此外,青島啤酒和珠江啤酒也先後推出IPA、皮爾森等精釀啤酒品牌。
“對于傳統啤酒企業,他們更深谙行業,但又不太可能親身下場做小衆的精釀。”上述趙女士表示,部分大廠推出的高端啤酒産品,都在“蹭”精釀的概念,并非真的精釀啤酒。巨頭試圖在規模化的工業啤酒和個性化的精釀啤酒之間,尋找最大公約數。
可以預見,擁有資本、品牌、行業優勢的平台和傳統啤酒企業,正在觊觎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整個行業生态也在巨頭進入之後,迎來生死變局。不過,至今仍以圈層營銷為主的精釀啤酒行業,其口味需要和年輕人的喜好保持同頻,通過快速叠代産品來迎合消費者,這也就意味着結局無法料定,你我皆為黑馬。
當然,無論精釀啤酒行業如何變化,保持自身的“精緻”感,才是精釀啤酒最大的底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