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綠色大考,東平縣堅持“生态立縣,綠色發展”目标不動搖,堅決守護綠水青山、堅定促進轉型發展,用心、用情、用力守護綠水青山,美麗東平的綠色底色一天天愈發清新養眼。
“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我們要深度踐行‘兩山’理論,讓老百姓呼吸新鮮的空氣、喝幹淨的水、吃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談及“生态立縣,綠色發展”,泰安市委副書記、縣委書記曲鋒态度明确。
要堅守生态環保底線,擦亮生态發展底色,大力發展生态經濟,改善生态環境,補齊環保短闆,堅決杜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發展和繁榮。
衆志成城,鑄就生态屏障。去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東平縣始終堅持“生态立縣,綠色發展”不動搖,始終把生态和綠色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作為東平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植樹種綠、生态環境保護和修複、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整治、推進東平湖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舊動能轉換、工業農業生态化發展、群衆綠色生态生活理念的養成和培樹……奮力建設生态美、産業興、百姓富的美麗東平,走出了一條綠色産業發展、生态環境治理與人民生活改善相結合的新路子。
如今的東原大地,綠意盎然、風景如畫、天藍水清、空氣清新……處處呈現出一幅幅精彩美麗的生态畫卷,澎湃着強大的綠色發展動力,勾勒出東平縣未來生态文明建設的清晰路徑,展示了全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個魅力無窮、活力四射、靓麗生态的新東平正儀态萬方、婀娜多姿、款款而來。
全域綠化 從“重生态”到“種生态”
置身東平,山頭封山育林,山坡荒山造林,山腳退耕還林,山村生态移民。宜木則木,宜草則草。東平的生态綠,是一種閃爍着人文精神的綠;東平的生态美,是一種不是天然勝似天然的美。
綠色堅持,築牢資源本底。在“綠色”理念的引領下,東平縣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堅持“生态立縣,綠色發展”戰略目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持續不斷做“加法”,統籌推進植樹造林、山水保護、生态修複、功能提升,夯實綠色本底,全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讓東平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好。
這是一場從“講生态”“重生态”到“種生态”理念的大變革,更是一場全黨動員、全縣上下齊心協力的大行動。在這場以東平全域範圍為主戰場的宏大戰役中,荒山綠化,城鎮、鄉村植樹播綠,見縫插綠,一幅幅蓬勃、豪邁、靈動的畫卷在東原大地上漸次展開。
去年3月18日,年年如期而至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在水浒古鎮碼頭附近濱湖大道北側如火如荼展開。東平各大班子領導與廣大幹部群衆一起為美麗東平建設播下一棵棵希望之綠。“今天種下一棵樹,明天換來一片綠。我們的家鄉一定會越來越美!”看着自己親手種下的樹苗,參加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群衆激動地說。
縣城内以打造“精緻園林”為抓手,精心謀劃實施口袋公園、生态水系、城市公園建設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增綠擴綠、提升品質,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綠地率35%,人均綠地面積18平方米,被正式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努力發揮園林建設生态功能,雕琢“點”、暢通“線”、擴展“面”,全力打造東平優美生态園林環境……
——以口袋公園為“點”,精雕細琢,精美呈現。
縣園林綠化部門統籌謀劃城區重要道路節點,在文化内涵、景觀設計、綠化造型等方面,結合“水、石、人、文、樂、民”六大主題,将蔔樓小區南門兩側、宿昌路貫中大道交叉口、望山街東原路交叉口、焦村社區北門兩側等48處街頭綠地改造為“口袋公園”,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頭綠地格局,讓市民群衆推窗見綠、出門遇花,享受生态綠色福祉。
——以白吉河為“線”,暢通水脈,整治駁岸。
疏通白吉河4600米,兩側駁岸各建設寬15米的綠色廊道,總建設面積26萬平方米,同步實施河道疏通、河岸綠化、健身步道休閑設施及橋涵建設等工程。工程建設完成後,白吉河實現全線貫通,不僅将沿岸景觀節點串聯成珠,還将在黑臭水體治理、沿線環境整治、城市防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以城市公園為“面”,增綠添景,提升品質。
聚焦提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着力實施平頂山城市休閑公園建設和城區南部清河公園綜合改造提升。平頂山城市休閑公園,面積約15萬平方米,計劃進行山體綠化,建設遊園綠道、景觀亭、健身設施、管理房等綠化設施。清河公園綜合改造提升,從衛生保潔、苗木修剪、設施維護等方面加大管護力度,增加公園娛樂設施,配套建設管理房和公共廁所,打造南部城區“生态綠肺”。
近年來,東平縣先後建設了人民公園、清河公園、龍山公園、東原湖公園等,共同構建了“森林環抱城市”的環縣城生态圈格局,實現了縣城居民“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宜居城市的建設目标。
家住清河上城的郭大爺每天早上都要到清河公園,沿着彎彎曲曲的人行步道走上一大圈。在縣城住了大半輩子的他目睹了城市變遷,高興地說:“出門就是滿眼的綠,花園就在家門口!”
力繪千重綠、生态畫卷新。公園綠地建設也從城市區逐漸拓展至各個鄉鎮、廣大農村地區。各鄉鎮立足實際,綠念好“生态經”,打好“綠色牌”,見縫就插,共育綠色夢,實現鄉鎮駐地綠化覆蓋率33.2%,村莊綠化覆蓋率30.1%,繪就了一幅精美的綠色生态新畫卷。環境既是品牌也是底色。
一幢幢整齊劃一的民房、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柏油路、一處處幽靜清雅的農家院落、一排排筆直的樹木,一片片色彩斑斓的花海……如今,走在鄉村的道路上,到處呈現出一幅美麗富裕、祥和幸福的新農村圖景,“綠樹映紅花”的美麗宜居鄉村,不斷提升着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生态整治 從“小打小鬧”到“重疴猛藥”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生态環境保護是一場關乎民生的硬仗,良好的生态環境,一直都是東平人民的共同期盼。東平縣始終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設的正确方向,始終把保護生态環境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建立起黨委領導、黨政同責、齊抓共管、社會參與、系統治理的工作格局,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治理,橫下一條心、拿出十分勁,全力推動生态文明建設沿着正确方向前進,奮力開創新時代生态環境保護的新局面。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山水林田湖草一個共同的生命體,更是一個地方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促成部分。重生态,不但要根治綠色底色,還需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下狠決心、用硬辦法、用“繡花功夫”,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工程高質量實施,建成高位推動機制、創新融資模式,讓生态修複和保護由停留在紙上、挂在嘴上、小打小鬧到動大手術系統治理的“刮骨療傷”,實現了縣域内山體再披綠裝、再現生機,徹底解決了入湖水質達标、環湖點面源污染和水系連通等問題,完成片林3.5萬畝,綠化荒山1.5萬畝、修複礦山450公頃,建設生态隔離帶74公裡,農田林網10萬畝、路邊綠化521公裡,實現了山更青、水更綠、林更郁、田更沃、湖更美,讓“山秀、水韻、綠滿”成為生态東平建設的新名片。
東平湖是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節點,更是東平生态建設的聚焦點和關鍵點。做好東平湖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及省委、市委對東平湖保護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以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态度,把東平湖生态環境綜合整治作為一項重大的曆史工程、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來抓,對東平湖生态環境整治和保護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安排,将發展注腳歸根于“一湖碧水”,瞄定“打造黃河流域生态建設先行區”這一目标,高标準規劃,硬責任壓實,強措施推進,大力開展清網淨湖、餐船取締、環湖生态隔離帶建設、砂場清理、拆違清障、菹草清理、船隻整治、沿湖村居環境整治、沿湖路域環境整治等九大攻堅行動,全面打響了一場東平湖生态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舉全縣之力打造東平湖區域生态高地。近年來,共清理網箱網圍占用水面12.6萬畝,清除環湖沿河砂場109處,銷毀大型船隻370艘,清除環湖路違章建築281處、1.8萬平方米,清理僵屍船隻575隻,取締“三無”船隻1530隻,清理菹草及水面漂浮物3萬餘噸……精心描繪出一幅山水相融、水景共生的綠水青山畫卷,讓一湖碧水撲面而來,讓一湖碧水和綠水青山成為東平人民永遠的幸福和驕傲。
探索“一盤棋”系統治理,打造東平湖生态屏障,确保東平湖三類水穩定達标,是東平縣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工程的重要目标。圍繞實現這一目标,東平縣瞄準“環東平湖、環縣城、沿大清河”等重點區域,協同推進沿湖生态防護林、“三邊”生态廊道、荒山綠化等工程建設工作,規劃實施了18個大項目、61個子項目,總投資達32.29億元。目前已完工子項目33個,正在積極推進子項目28個,完成投資23.34億元。借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項目契機,與江蘇大千集團深度合作,總投資2.3億元,高标準規劃建設總長度9.1公裡的東平湖生态防護林,厚植綠色屏障,放大生态優勢。該項目秉承生态規劃理念,在背湖側構築濕地水系,按照對氮、磷等污染物吸收降解的能力,同時兼顧植物搭配的景觀效果,選擇多種喬木、灌木和水生植物進行栽植,并在迎湖側修建綠色生态漫道,為文旅休閑活動創造條件。東平湖生态防護林項目建成後,将形成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生态防護林系統和健康穩定的森林結構,成為東平湖生态保護的綠色屏障,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減少水土流失、淨化入湖水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有利于推動沿湖環境持續改善、生态優勢更加凸顯,為東平縣“生态 康養”“生态 旅遊”等産業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在舊縣鄉狼窩山礦山治理生态修複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昔日“瘡痕累累”不堪入目的廢棄礦山已經變成果樹滿園、綠波蕩漾的綠水青山。從舊縣狼窩山到銀山鐵山再到濱湖國家濕地公園,去年以來,東平縣總投資2.92億元,進行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其中14個廢棄礦山修複項目已完工,礦山生态修複總面積568公頃,目前已完成276公頃;地質公園保護面積80.18平方公裡,目前已全部完成。昔日高低不平的廢礦變成了今日的綠水青山,亂石深坑變成了一潭碧水,山水相依,林草相偎。風光旖旎的濱湖國家濕地公園,萬頃蘆花飄蕩,群鳥飛翔,濕地風光秀麗,姿态俊美,引人入勝。生态治理修複讓東平告别了生态資源“透支”的舊時代,而闊步邁向人與自然和諧相依相生的新時代。
生态修複治理與大氣環境治理、鐵腕治污相結合,堅決向影響東平生态的行為說不。一年多來,全縣注重在戰略規劃上堅持生态優先、産業選擇上突出生态為基、發展理念上嚴守生态紅線、目标取向上改善生态民生,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及同比改善率大幅提升,把幸福家園奉獻給人民群衆,把綠水青山留給子孫後代。
泰安市生态環境局東平分局曆時三年,高質量、圓滿地完成了東平縣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摸清了東平縣工業源、生活源、農業源、集中式和移動源五個領域基本情況、主要污染物排放數量污染治理情況等,建立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為加強污染源監管、推動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打赢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環境與發展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
通透的藍天、成片的白雲、絢爛的晚霞、雨後的彩虹……去年以來,“天空美圖”頻頻刷爆東平縣市民的朋友圈。
産業培植 從“簡單粗放”到“生态綠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東平要綠,東平要美,東平還要富。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這是東平縣委、縣政府的不懈追求,這更是東平人民的共同心願。既保護好生态環境又實現好高質量發展,着力打造踐行“兩山”理論的示範區,已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加快從“粗放型”向“生态型”轉變,讓産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已經成為東平産業發展的主方向。
生态保護與經濟發展,并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矛盾,完全可以是一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這是東平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诠釋。按照“工業生态化和生态工業化”要求,東平縣大力推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綠色産業,奏響産業發展的“綠色樂章”。
着力提升項目層次,打造新材料産業發展窪地。2020年全年共實施重點建設項目50個,總投資235億元,其中投資過10億元的5個、過億元的36個;共落實招引項目159個,到位資金95億元。
東平縣認真落實“重點工作攻堅年”部署要求,高起點定位、全方位推進,總投資198億元,着力實施63個工業重點項目,奏響工業升級最強音。做優做強生态工業,推進産業鍊式延伸,規劃“一群五園”産業布局,推動傳統産業升級與新興産業培植“雙輪驅動”。
東平山水平原三分天下,水資源優勢在周邊縣市區無與倫比。但是長期以來,東平縣的水産業發展一直在粗放、低端、低質、低效上徘徊。近年來,東平縣立足謀劃做好水資源文章,圍繞“提質增效、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目标,以科技為引領,積極引導漁民退湖轉産,湖内推行人放天養,湖外推行高效漁業,堅持招大引強與招新引高相結合,利用漁業協會搭建水産發展橋梁,打造東平湖漁業品牌和産業體系,大力發展東平湖生态漁業,傳遞生态活水的東平能量。
借勢生态提升,東平縣全力推進文旅興縣步伐,着力構建新興生态支柱産業。近年來,東平縣推行“生态 旅遊”發展路徑,積極培育發展生态旅遊産業,陸續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景區景點和線路,逐步構建起全域旅遊新格局,旅遊經濟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态勢。如今,“處處皆景點、随地可旅遊”的全域旅遊格局初現雛形,東平縣正努力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旅遊業“好花更紅”。
2020年伊始,東平湖文旅集團傾力打造“網紅打卡地、大宋不夜城”,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市民遊客前來打卡,景區平均每晚接待遊客量2000餘人,極大增強了東平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型實景馬戰演藝節目《三打祝家莊》的推出,讓水浒影視城持續火爆,“十一”長假總收入和水浒影視城收入均創九年來曆史新高。東平湖木船濕地遊漸入佳境,引來一波波遊客浪潮。“東平湖直播一姐”解慶麗帶着家鄉特産東平湖大鯉魚登上湖南衛視天貓雙十一直播盛典,成了家鄉特産的“帶貨達人”,也向觀衆展示了生态東平湖的家鄉美景,讓東平湖被世界所矚目。東平縣旅遊市場克服疫情影響加速回暖,去年國慶、中秋假期共接待遊客26.5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741萬元。
一二三産全面發力,“接二連三”,農業“新六産”蹄疾步穩。依托旅遊資源助力脫貧、加快發展,好風光、好山水成為群衆緻富的新動能。
當前,東平縣布局綠色發展的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正在逐步顯現。未來,東平縣将加速釋放東平的區位優勢、資源禀賦和産業基礎,推動生态産業在更廣闊的平台上生根開花、落地結果,讓東平成為生态産業的聚集區和示範區。
綠色生活 從“羨慕生态”到“融入生态”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東平縣倡導簡約适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過學校教育、媒體報道、制度引導、監督約束等各種方式,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思想觀念上來一次破舊立新,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強烈意識,大力強化公民環境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文化和生活方式。
立足建設宜居、魅力、幸福新東平的目标實際,東平縣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等創建活動,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态意識;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微信等載體作用,大力宣傳先進典型,暢通公衆互動渠道,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态建設的濃厚氛圍。
東平像對待生命一樣善待自然、呵護環境,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征途上,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不斷推動生态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
東平縣将鄉村振興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美麗庭院建設工作有機結合,搞好淨化、綠化、美化工程,營造生态宜居的良好環境,以生态文明觀改造傳統農業,以生态文化提升鄉村文明,以生态文明引領鄉村振興,一個個既有内涵又有顔值的新村不斷湧現。為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東平縣持續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以一戶多宅清理整治為契機,廁改、垃圾清運、污水處理、村容村貌等“四位一體”統籌推進。全縣各級各單位齊抓共管、密切配合,把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切實推動了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新進展。全縣百姓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打掃庭院、清理院落、修補圈舍、整理柴草,一起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努力。
東平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不僅在村容村貌規劃整治上花心思,大力實施淨化、綠化、美化、亮化等建設,更在人文素養上下功夫,從思想上教育、引導群衆,進一步促進村民思想觀念轉變,努力提高群衆文明素養,做到“軟”“硬”兩手抓。在各村的街道上,一塊塊内容豐富的文化牆、一條條耳熟能詳的宣傳标語、一幅幅生動傳神的繪畫接連不斷。随處可見的文化牆與美麗鄉村環境景觀融為一體,既形成了一道靓麗的風景線,把鄉村襯托得格外美麗,又成了傳遞正能量的無聲“大課堂”。美好的環境、良好生态成為人民群衆的新期待,一個“山水田園、幸福鄉村”的美好願景正在東平湖畔的成為現實。
景觀亭、休閑廣場、一體式公廁、彩色混凝土道路、公園無障礙通道、休閑椅……按照打造精緻園林、提升人民群衆幸福感的總體要求,東平縣不斷加大對公園廣場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改造力度,提升綠地美感,盡力為群衆創造更好的遊園休閑體驗,使“公園城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空氣更清新,城市更美麗,心情更舒暢,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市民看着東平縣的生态建設取得了如此成就,心裡很是自豪。
東平縣嚴格落實《關于推進省财政廳PPP“高質量發展年”活動有關工作通知》要求,積極開發适宜PPP模式的重點項目,高質量推進項目實施進度。截至目前,交通路網與景觀設施提升項目納入全國PPP綜合信息平台庫,成為首個納入财政部管理庫的PPP項目。
農村“廁所革命”取得革命性成效,垃圾分類加快實施,“雙十佳”評選“好媳婦”“好婆婆”等各種精神文明活動此起彼伏,廣場舞跳出了新節奏,綠色出行正成為人們的時尚選擇,新文明實踐活動如火如荼,講生态、愛生态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生态觀念和生态生活方式正在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每一個東平人的生活中。
綠意盡染,生機勃發。“生态立縣、農業強縣、文旅興縣、康養富縣”,東平的“生态立縣、綠色發展”已經鼓角争鳴。一個“環境優美,生态宜居”的新東平,一個“生态綠色、美麗富饒”的新東平,一個“人與自然高度契合”的新東平,一個生态發展典範和标杆的新東平,正昂首闊步,走進世人的眼簾,演繹出屬于全體80萬東平人民的獨特風景。(大衆報業·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李平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