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我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調味品。沒了它,菜肴都變得沒滋沒味。
如今超市貨架上的鹽品種越來越多了,碘鹽、無碘鹽、低鈉鹽、玫瑰鹽、加鈣鹽……這麼多食用鹽,到底該怎麼選?
1
普通食用鹽
加碘鹽、無碘鹽、低鈉鹽
1
加碘鹽
目前市面上的普通鹽一般是加碘鹽,江浙一帶,每100克普通鹽的含碘量為2250微克。不同地區的加碘鹽含碘量可能稍有區别。碘鹽對降低甲狀腺腫大、克汀病、認知功能低下和碘缺乏作用明顯。
除了居住在水源性高碘地區的居民和特殊人群(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不食用加碘食鹽外,其他居民都建議食用加碘食鹽。
一般人群,碘推薦攝入量為120微克/天。
2
無碘鹽
指的是食用鹽中不再額外添加碘化鉀,一般在包裝上可以找到“未加碘”這樣的關鍵字眼。
大部分人不适合吃無碘鹽,沿海地區海産品豐富,并不缺碘,可适量食用無碘鹽。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患者,因治療需要遵醫囑食用無碘鹽,另外建議少食高碘食物如海帶、紫菜等海藻類和海魚、扇貝等海産品類。
3
低鈉鹽
低鈉鹽是以加碘食鹽為基礎,添加一定量氯化鉀(含量約30%)而制成。與普通鈉鹽相比,含鈉低(氯化鈉70%左右),富含鉀(氯化鉀30%左右)。
從減少鹽攝入量的角度來講,低鈉鹽比加碘鹽更适合大多數的人。
但是由于低鈉鹽含鉀量高,所以不适合急/慢性腎炎、高血鉀症、心髒病患者 、在吃保鉀類藥物的人以及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者等。
2
高檔食用鹽
玫瑰鹽、加鈣鹽、竹鹽等
1
玫瑰鹽
“喜馬拉雅玫瑰鹽”是一種岩鹽,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地區的鹽礦。這種鹽礦中含有比較多的鐵和其他一些礦物質,這也使它呈現出了特别的粉紅色,因此就被叫作“玫瑰鹽”。
現在,很多高檔的餐廳,都會配備一些喜馬拉雅玫瑰鹽。
2
營養鹽
如加鈣鹽、加硒鹽、加鐵鹽等。因在加碘鹽的基礎上額外添加的礦物質或微量元素而得名。
按照是否添加碳元素,營養鹽又可以分為有機鹽與無機鹽。含碳元素的是有機鹽,不含碳元素是無機鹽。
3
風味鹽
如竹鹽、菇鹽等。風味型食鹽不易結塊,能迅速溶于水,主要有檸檬味食鹽、香辣味食鹽、芝麻香食鹽和香菇風味鹽等。可直接撒在食物上調味,可做具有特點的菜肴如風味鹽焗雞等,使用方便。
【提示】竹鹽是将天然海鹽放入新鮮竹子裡多次高溫烤制而成的,風味比較獨特。
2
普通食用鹽和高檔食用鹽
有什麼區别?
風味和外觀,是高檔鹽和普通鹽最大的區别。
1
外觀
高檔鹽的氯化鈉純度普遍略低一點,“雜質”更多一些。所謂“雜質”,有我們身體需要的礦物質,如鈉、鎂、鉀、鈣、鐵、鋅等,也可能有不好的污染物,像鉛、砷、镉、汞。
不同品牌、産地的高檔鹽,“雜質”的種類、含量不同,會産生不同的風味和顔色。
2
風味
不同的礦物質會使鹽産生不同的風味,比如鎂元素高一點的鹽,會有點發苦。
高檔鹽的研磨度較低,通常比較粗糙,顆粒大,鹽味會更濃,在舌頭上的留香時間更長。再加上不同鹽有不同的風味,直接撒在食物上品嘗,比普通鹽撒在食物上的味道更豐富。
但如果把高檔鹽當做普通鹽用,隻是炒菜時放,讓鹽溶解在菜裡再吃。那麼它與普通鹽之間沒有明顯的味道差異。
3
營養,差别不大
高檔鹽裡的微量礦物質隻是改變風味,因為含量太少,不能依賴它補充日常礦物質和微量營養元素。
因此,從營養價值來說,各種鹽大同小異。
【提示】另外,海鹽、湖鹽、井鹽、岩鹽等,隻是鹽的來源不同。這些鹽并沒有高下之分,我們每天吃的鹽,可以來自以上的任何一種。
3
如何科學減鹽?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健康成人每人每天攝入的食鹽量不應超過5克。但有研究發現,每日膳食中若含有1500毫克鈉(相當于3.75克鹽),就可以滿足人體需求,也會有利于預防高血壓,且不會出現鈉缺乏的問題。
但食鹽也不是攝入的越少越好,因為食鹽除了提供鹹味,其主要成分為氯化鈉,鈉元素屬于人體必需營養素。一旦缺乏,可能會造成潛在低血鈉的威脅,引發疲勞、惡心、嘔吐、肌肉痙攣、内穩态紊亂等表現。
因此,日常生活中更要學會科學減鹽。
1
培養減鹽行為
可以在廚房準備一把限鹽勺,限鹽勺有1克、2克、6克可選,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購。這樣就可以根據就餐的人數,來控制三餐中每道菜的放鹽量。
成人的鹽攝入量标準為每天5g;青少年的鹽攝入量為每天4g;6歲以下的兒童每天的鹽攝入量要控制在3g以下;一周歲之前以每日不超過1g為好。
2
注意隐形含鹽食品
要避免攝入過量的鹽,除了要控制食用鹽的量外,還要注意“藏鹽大戶”:
❂調味品:醬油、料酒、番茄醬、海鮮醬、豆瓣醬、蚝油、味精、雞精、大豆醬等;
❂腌制品:腌肉、臘肉、酸菜、泡菜、鹹鴨蛋等;
❂甜品:各種冰淇淋、面包、蛋糕、餅幹等;
❂其他:炸雞、漢堡、薯條,以及方便面、薯片、香腸、瓜子、話梅、花生等。
3
及時排出體内多餘的鹽分
保持足夠的飲水和增加運動,可以提高體内的鈉排出。日常飲食多吃膳食纖維含量豐富且鈉含量低的蔬菜、水果。
4
多用天然食物調味
可用番茄、檸檬、青椒、洋蔥等有味道的食材一起烹饪,從而提升菜的滋味,減少放鹽。另外,在烹饪方式上,盡量避免煎炸,多用蒸煮等,避免養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
來源: CCTV回家吃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