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沿革與變遷:本品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古代本草記載續斷品種較為混亂,有雲是蔓生,有雲葉似小薊,又有雲即是大薊根。《證類本草》所附的晉州續斷、越州續斷、绛州續斷三個附圖均與現今藥用川續斷物不同。李時珍《本草綱目》雖然說出“今人所用以川中來”,但又說: “色赤而瘦,折之有煙塵起者良。”這性狀顯然與現今續斷商品不符合。至明末蘭茂《滇南本草》、清吳其浚《植物明實圖考》所繪續斷圖與現在藥用的川斷較相符合。
一、續斷
别名:川續斷、川斷、六漢。
來源:藥材為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的幹燥根。
産地:生于土壤肥沃,潮濕的山坡,草地。主産于湖北、四川等。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根後,除去根頭及須根與泥土,微火烘至半幹,推在一起蓋悶發汗,至體發軟、肉色轉暗綠色時焙或曬幹。也有直接曬幹的,其肉類白色,質不如前者佳。
川續斷植株
川續斷花枝
性狀鑒别:根呈圓柱形,上端順直,略扁,微彎曲,均為單枝,罕見分枝,長5-15cm,直徑0.5-2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或縱溝,皮孔橫列并有少數須根痕。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綠褐色或淡褐色,木質部黃褐色,有時可見放射狀的導管束花紋。氣微香,味苦、微甜而澀。
川續斷
川續斷斷面觀
二、說明
1、續斷飲片的鑒别要點:
⑴外皮有深淺不一的縱紋、縱溝,從切面看邊緣有不規則凹凸起伏,每片性狀都不一樣。
⑵ 皮部内側(靠形成層處)色深,向外色淺。
⑶ 木部外側(靠形成層處)有一圈白色放射狀紋理,向裡漸稀疏。
⑷最中心處沒有紋理,叫“髓”(雙子葉植物的根有髓的極少)。斷面緻密沒有裂隙。
⑸ 味開始微苦,嚼一會兒苦中有一絲微甜和澀味。
2、續斷來貨中時常摻有雜質(如圖2),木質化,有裂隙,中間空心。驗收時将飲片攤薄,仔細觀察。
圖1 續斷
圖2 劣續斷(摻雜質)左:續斷;右:雜質
三、功效應用
1、藥性:苦、辛,微溫。歸肝、腎經。
2、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
3、應用:⑴ 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風濕痹痛;⑵ 跌撲損傷,筋傷骨折;⑶ 肝腎不足,崩漏經多,胎漏下血,胎動不安。
4、用法用量:煎服,9-15g。
5、藥理作用:醇提液能明顯促進成骨細胞的增值,具有抗骨質疏松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