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票非人
年羹堯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間一位悲劇性的臣子。他曾為雍正奪位立下過汗馬功勞,曾經與隆科多、張廷玉、怡親王允祥并稱為雍正朝四大臣。然而雍正即位僅僅兩年,年羹堯就獲罪下獄,最終被賜死于獄中。
預先抖一下年羹堯的底,他是個絕對忠誠的臣子。一沒有擁兵反叛,二沒有和皇帝對着幹,三沒有犯什麼大逆不道的罪。
那麼,為啥他會死在雍正的屠刀之下?
明面上的罪,大概有這麼幾條:
第一,對皇帝不敬。
由于年羹堯出身鑲黃旗、雍正又當過鑲黃旗主的緣故,雍正沒即位之前就對在外當官的年羹堯頗為依賴,把他當作奪位的一大資本。
但年羹堯并非滿人,他與雍正關系雖然親密,内中又透露着一點點不太貼實。
年羹堯似乎沒有察覺到雍正内心對他的一點點異心,言語之中不知避忌,多次引起雍正的不滿。
康熙末年,諸皇子争位日趨白熱化,年羹堯自認為看透了雍正密謀奪位的心思,給雍正上書說,“今日不負皇上(指康熙)、異日必不負雍王”,一下子把雍正内心那點盤算全抖露了出來。吓得雍正嚴辭斥罵年羹堯胡說八道。
雍正即位後,年羹堯還在上書中建議皇帝要“為善日強”。新朝開元,正該頌揚新皇的新氣象,怎能說什麼“為善日強”,雍正理所當然地有點生氣。這不是說我以往做的善事不夠,以後要多做些嗎?再加上雍正得位曆來有陰謀奪儲的非議,這句話實在大大地刺激了雍正。年羹堯也是飽學之士,在文字上犯這種低級失誤,純粹是态度問題。
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後,雍正的帝位得到極大鞏固,他激動地說年是他的恩人。按說當臣子的哪敢當得起這樣的評價,應該立馬上書謝罪,以示謙抑。年羹堯卻欣然受之。他受領雍正的賞賜時,輕佻地說“臣貪皇上這幾件寶物”,雍正雖然笑罵之,但心裡暗恨他恃功居傲。
年羹堯在西北領兵時,雍正發皇城侍衛到軍前效力。年羹堯大擺威風,居然讓侍衛去給他擺隊(帳下充作儀衛),京中聽說議論紛紛。在軍中,他又目空一切,蒙古王公見其面都要下跪。年羹堯給部下東西稱“賜”,下發的命令稱為“谕”,這都是嚴重不合規矩、有僭越之嫌的舉動。
西北立功的一些人,起初報請賞賜雍正沒有同意,後來經年羹堯建議又加以封賞。朝野頓時傳言,皇上雖然明斷,但在大事上還要依賴年羹堯。雍正聽說後非常生氣,專門對臣子們說:“朕豈沖幼之君,必待年羹堯為之指點?又豈年羹堯強為陳奏而有是舉乎?”
怨念很大啊!
畢竟皇帝都還是有自尊心的。特别是碰上雍正這種剛愎自用而又殺伐決斷的皇帝,年羹堯還不思收斂自己言行,無疑在雍正的黑賬本兒上添了一大條。
事實上,也正是這次事件,引發了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滿,雍正也開始反思他對年羹堯的态度。
第二,驕橫跋扈。
選官用人之權,是皇帝最為緊要的權力之一。但是年羹堯在這方面觸了忌諱。
年羹堯在西北帶兵時,雍正為了表示對他的支持,給予他極大的權限。年羹堯的職務是川陝總督,凡屬川陝範圍内的官員,上到巡撫這樣的一省之長,下到千總、把總之類的小官,雍正都同年羹堯商量,隻要後者提出用人建議,雍正無不遵從。
一些川陝範圍之外的重要人事任免,雍正也時不時的征求年羹堯的看法。這就明顯超出了年羹堯的職權範圍,這應當是内閣大臣或吏部尚書的事。為啥雍正非要征求年的意見?不外乎雍正即位之初形勢不穩,他對各地官員了解确實不多,故而從年羹堯的視角,多收集一些下情。
如果換作一個懂得尺寸的大臣,應該盡量避免行使這種出格之權,否則寵遇一過,很容易成為把柄,畢竟,誰能保證永遠得到皇帝的信任?
三國時曹操對立嗣問題拿捏不定,征求賈诩的意見,賈诩惶恐不安不敢回答,唯恐引發幹涉立儲的非議。後來在曹操的再三追問之下,才小心謹慎地以劉表廢長立幼為例,而絕口不言曹丕、曹植的名字。
年羹堯顯然沒有賈诩的自知之明,也不善于壓抑自己的欲望。他仗着雍正信任,越來越大膽地幹預選官用人之事。他插手幹預安徽、江蘇、直隸、江西等省巡撫、按察等高官之任免,竟然一一得到雍正允許。
任外之官尚且如此放肆,轄下之官更是不用說了。年羹堯的總督衙門、各州府縣道令長,都必須是他的親故之人,川陝兩省一時之間膠纏固結,成了年羹堯私相授受的獨立王國。
朝中吏部、兵部懾于他的嚣張氣焰,對他保薦的文武官員一律開綠燈,導緻朝中流傳出“年選”的說法。
“年選”與當年順治、康熙時吳三桂的“西選”并沒什麼兩樣,都是挑戰天子用人權的怪胎現象。年羹堯雖知有此一說,仍然不知收斂,最終觸怒了雍正。最後将其下獄論罪時,“擅權用人”之罪成了他最重要的一條罪名。
第三,排擠雍正其他心腹。
大凡人沾上了權力,從沒有止境之時。皇帝還好,無論多麼專制獨裁、大權獨攬,國家的體制賦予了他合法性,再怎麼專權也沒人管。
可權臣如果學着皇帝搞集權,那就危險了。
年羹堯正是這樣的人。
雍正高度信任他、極度寵愛他,他還不滿足。他要把為人臣者能争取到的所有權力都争到手,為此,他不惜與雍正手下的其他幾位寵臣撕破臉皮,公然地争權奪寵。
怡親王允祥與雍正的關系天下人盡皆知,年羹堯居然也産生了妒意。他對人說,别看怡親王表面上公忠體國,其實他太虛僞了,到底藏着什麼心眼誰也不知道。
這話傳出去,雍正非常生氣。常言道,疏不間親。年羹堯這話說的真是愚蠢至極。後來治其大逆之罪,這一條也被作為罪證之一。
名臣李绂素以剛正清廉著稱,年羹堯違制給兒子年富提拔官職,時任吏部右侍郎的李绂以不合規制而駁回。年羹堯遂借機上奏,指責吏部辦事不力,怼的李绂大為光火。
雍正想起用他當皇子時的家奴傅鼐,讓到他地方上做官,以收集各地民情政聲。年羹堯又不高興了,他對雍正說,如果放出去的人太多,皇上的耳目就雜了。
這種言行當然又引起雍正的不悅,合着皇帝隻能把你當耳目,隻有你奏上來的是真實情況?
河南巡撫田文鏡在地方甚有治績,雍正時常誇獎他,支持他在河南辦大事。年羹堯看得眼熱,于是又上奏折參田文鏡,企圖像彈劾罷免其他省的督撫一樣,把田文鏡扳倒。不過雍正甚有主見,對年羹堯這種無理的指責置之不理。
可歎年羹堯,雖然也是一時之雄傑,終因被權力迷住了雙眼,行為變得越來越張狂,竟至于不知君臣相處之底線在何處,更何談揣摩皇帝的心思了。
直到他被罷去總督之職,貶到杭州,下了獄,他還搖尾乞憐,請皇帝饒其死罪,庶幾可再為皇上效勞。到臨死之時,都沒搞清楚雍正是個什麼樣的主子。大愚若智,真年羹堯之謂也。
作者:票非人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制作,并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