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便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從古到今人們對它尤為重視。端午節源自于自然天象崇拜,是由古時候祭龍演變而來。後來楚國詩人俱全投身汨羅江,人們便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節的叫法可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面最多的,差不多有20幾個,比如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浴蘭節等等。除了叫法多之外,端午節留下來的傳統習俗也不少,有吃粽子、賽龍舟、放紙鸢、拴五彩絲線等等。
通過這些習俗可以更好的體現老百姓的文化精神生活,也很好的弘揚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也是人們對于美好明天的期望。當然除了這些事情以為,傳統節日也離不開禁忌,明天端午,記住“1不丢,2不采,忌3事”。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的日子,天氣熱,瘟疫也容易流行,為了驅瘟辟邪,大家都會佩戴香包,尤其是小孩子,長輩們都會給孩子挂上不同樣式的香包,除了香味濃郁之外,佩戴香包也能增加美感。
不過小孩子佩戴香包時,家長要叮囑,切記不要丢失。因為古人認為香包是驅邪的物品,丢失後會很不吉利,要等端午過了後,把香包丢進水裡,這樣才能平安健康。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事情,因為五月是“毒日”,所以插上艾葉之後,五毒便會避而遠之。《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滌毒氣”。
艾葉祛毒,這是因為它有着一股濃郁的特殊氣味,也就是艾草油。在采摘艾葉時,首先不要采摘太小的,因為這種艾草油含量上,驅蟲作用不大。第二就是不要采摘幹枯發蔫的艾草,除了艾草油揮發性不強之外,寓意也不吉利,有生命枯竭的意思。
忌遊泳
老一輩的人認為端午節這一天不宜遊泳,尤其是溺死過人的地方,他們覺得端午節的“溺死鬼”最兇,會尋找替身“還陽”。其實另一個意思是,雖然端午時期天氣較熱,但是水裡溫度很低,遊泳的話容易寒氣入體,引起傷寒。
忌惡日
五月也就被稱為了“毒月”,而五月初五就是雙午,更是被看作是“毒上加毒”,會有瘟疫或者災禍,因此古人也稱它是“惡月”,端午這一天要“躲午”,不滿周歲的孩子要送到外婆家躲避災禍。
忌嫁娶開業
端午節是祭祀先祖的日子,是一個令人悲傷的節日,所以在這一天并不适合過于喜慶的事情,例如結婚、祝壽、開業等事情。而且逢人不能說端午快樂的祝福語,要說“端午安康”。
用最簡單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肴,為家人做一頓愛的美食,我是媽咪早早,每天都會您帶來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歡我的話就點個贊,轉發關注下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