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長頸鹿對不對?有時候看動物世界,出現長頸鹿的鏡頭時,常常的脖子奔跑起來總感覺有些笨拙,看着都替長頸鹿感覺累,然後就會好奇為什麼它脖子要長那麼長?,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一隻長頸鹿對不對?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有時候看動物世界,出現長頸鹿的鏡頭時,常常的脖子奔跑起來總感覺有些笨拙,看着都替長頸鹿感覺累,然後就會好奇為什麼它脖子要長那麼長?
長頸鹿是一種生長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動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長着豹紋的駱駝。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6-8米,體重約7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
長頸鹿是哺乳動物中脖子長、腿長、舌長三項冠軍。
和修勾的對比
有趣的是,雖然長頸鹿的脖子很長,但它的頸椎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隻有七塊,而且每塊都很長。
長頸鹿的脖子雖然長,但是在進食、打鬥、睡眠時都會有低頭的動作,由于脖子太長,長頸鹿睡覺時常常将腦袋靠在樹枝上,以免脖子過于疲勞。
雄性長頸鹿比較“好戰”,實際上它們戰鬥更多是用到脖子上的力量,它們并不是單純地用頭部去撞擊對方,它是通過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頭部和頸部,準備好之後,再大力地将脖子甩出去。
長頸鹿打架不會腦震蕩
那為什麼長頸鹿的頸椎會變得這麼長呢?這一問題在曆史上引起了許多著名生物學家的興趣,并引發了長久的争論。
18世紀法國一位著名的博物學家拉馬克表示,長頸鹿祖先所在的地區,由于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成幹旱地帶。
為了生存,長頸鹿必須吃高大樹上的葉子來充饑,為了能夠吃到樹上的葉子,它必須努力伸長脖子。
由于經常使用的器官越來越發達,不使用的器官就會退化,而獲得的特征是可以遺傳的,所以一代又一代地變化,幾千代,頸部逐漸變長。
(就像現在網絡上經常傳的一個玩笑,人類拿手機娛樂時的小拇指是彎曲的,等到幾千代之後,人類的手就變進化成“手機支架”,你可以看看小拇指的中間那一節是否有一點點彎曲)
當然手指變化隻是網友們的玩笑不能當真
19世紀,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也研究了長頸鹿,他不同意拉馬克的說法,而是用自然選擇理論來解釋長頸鹿脖子長的原因。
原始時代的長頸鹿,由于個體不同,它們的脖子有長有短,在氣候幹燥、地面的草枯萎、灌木死亡的自然條件下,脖子長的長頸鹿可以吃到高樹上的葉子,而脖子短的長頸鹿在生存競争中,失去了優勢慢慢淘汰滅亡,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長頸鹿。
1889年,華萊士、赫胥黎、海克爾等著名生物學家反駁了達爾文并稱達爾文學說為“達爾文主義”。
他們一緻認為,自然選擇才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動機,其主要内容是變異與遺傳、生存競争與自然選擇。
變異是選擇的基礎,在生存競争中有利于生存的變異就會被保存下來,有害的變異會被淘汰。
有利的變異在物種内處于長期積累,導緻性狀差異,最終形成新物種,生物通過自然選擇逐漸進化。
遺傳學的發展至今,人們對達爾文所說的個體間變異傳襲子孫的看法産生了懷疑。
德國的魏司曼和其他專家認為,生物遺傳的本質是不變的,在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個體變異和獲得性特征是不會遺傳的。
1901年,荷蘭的一位科學家符裡斯發現了突然變異,這又給達爾文的學說帶來了另一種觀點。
很多學者認為,達爾文學派提出的通過優勝劣汰,适者生存進行的自然選擇,隻存在于突然變異的個體間,對因為環境差異而引起的細微個體變異是毫無作用的。
這種生物進化理論被稱為“新達爾文主義”。
新達爾文主義者對長頸鹿脖子長也有自己的觀點,他們的觀點是,由于各種突然變異,原始的長頸鹿裡出現了長短不一的脖子,其中頸長的長頸鹿在生存競争中有利于食物攝入,經過自然選擇發展成為今天的長頸鹿。
在達爾文之後,關于進化論的争論隻是周期性地出現。
一位日本遺傳學家木村資生提出的中性理論認為:長頸鹿的長頸是分子水平進化的結果,也就是說,在長頸鹿群體内的随機交配中,遺傳基因發生随機自由組
合,使那些表現為“長頸性”變異的基因突變得以固定和逐步積累,而那些不表現“長頸性”變異的基因突變逐步消失。
經過千載萬年的發展和鞏固,逐步實現長頸鹿中種群的分化,終于形成了今天的“長脖子”新物種——長頸鹿。(你覺得這位日本學家說得對嗎)
生物進化經曆了幾千萬年、幾億年的時間長河,而自然科學隻有幾百年的曆史,從知道進化這個事實到現在隻有100多年的曆史。
因此,生物學家沒有解釋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這麼長,這是可以理解的。
相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和提高,長頸鹿頸長之謎一定會被世人揭曉。
公式是世界的解,而觀點,是科學以外的公式,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新問題,人類也同樣在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