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
孩子們都宅在家中學習和活動。
中教君提醒各位家長,
對宅在家的孩子不能掉以輕心。
在家期間,孩子的安全咋防護?
下面這5方面一定要注意!
01
陽台安全防護要做好
孩子在家宅久了,
難免向往窗外的世界,如果孩子喜歡趴在窗戶邊,或是扒陽台欄杆,
家長一定要多多留心了!務必做好陽台安全防護。
家長們注意,
陽台和窗台附近不要放置矮櫃、凳子等可供攀爬的家具,陽台圍欄應定期檢查與維修,以免老舊松動。教育孩子不能攀爬陽台,窗戶等危險地帶;家中有幼童時一定要安裝防護欄,欄杆要盡量密集而且設計非橫向,以免孩子被卡或誤導兒童攀爬。
02
保管好消毒用品
最近,很多家庭都囤有酒精、84消毒液等消殺物品,在使用消毒劑之後,存放不可大意。家長首先教孩子認識消毒液,
讓孩子牢記“不能喝”!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防護是家長要将消毒液安置好!
不要将消毒液放在飲料瓶中
兒童常常對瓶瓶罐罐的東西充滿好奇。在幼兒時期,許多孩子特别喜歡用嘴來“認識”事物,而飲料對于孩子的吸引力超強,因此在家中千萬不要用飲料瓶裝消毒劑。
要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不僅是消毒劑,
還有家中的藥品、農藥、殺毒劑等物品,一定要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特别是針對年齡小的寶寶。不要小看孩子開瓶的能力。把不安全的東西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擱置這些物品要高而遠。
分瓶裝時要做好标識
家長在裝消毒劑的分裝瓶時,
一定要做好标識,以防混淆,防止誤服。
另外,還要提醒各位家長:
消毒劑一般稀釋後使用,常規消毒用量不多,大家不要在家裡囤太多的貨。疫情期間,一般家庭以日常清潔為主就可以了,不必要過度消毒。
03
預防兒童燒燙傷
兒童是燒燙傷的高危人群,而多數兒童燙傷發生在家中,被熱水、熱飯菜、取暖設施燙傷。因此這段時間家長要細心看護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遠離熱水、熱鍋、煤爐、暖氣等容易發生燒燙傷的物品。
孩子如果發生了燒燙傷,家長要按照“沖、脫、泡、蓋、送”原則及時處置。
“沖”指用緩緩流動的冷水沖15-30分鐘。需注意:水流不可過急,以免沖破傷口。
“脫”指用冷水充分泡濕傷處後,小心脫掉或剪掉衣物。要注意的是衣物粘在創面上,保留粘住的部分不用力撕脫。
“泡”指受傷處浸泡在15-20℃冷水容器中15-30分鐘。需注意:兒童避免浸泡時間過長。
“蓋”指用清潔幹淨的毛巾、紗布覆蓋傷口。需注意:千萬不要塗抹外用藥物或“民間偏方”。
“送”指除面積小、程度輕的燙傷外,最好前往醫院治療。
04
預防吃出問題
居家期間,孩子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講清楚。一些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食物,家長一定要小心了!
比如果凍,孩子吞食果凍容易發生意外,不能輕忽大意!建議家長給孩子吃果凍的時候,不要一整顆給,可以先弄碎後再給小孩食用。
還有花生、瓜子、堅果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長牙了、能咬了,就可以吃堅果了。醫生提醒,實際上3歲以下的小寶寶不易嚼碎堅果,而且吞咽反射還未發育完善,即使能咬動堅果,也不能充分咀嚼,大顆粒仍然容易卡住氣管。而且堵住氣管後若搶救不當,短短幾分鐘就可能喪命。尤其像夏威夷果、開心果這種圓形的堅果,寶寶吃在嘴裡時,大人一逗,就更容易滑進氣管裡。
05
預防尖銳物品刺傷、紮傷
兒童在家庭易發生的外傷主要是由剪刀、注射器、激光筆、玩具槍、彈弓等鋒利、尖銳物品導緻,家長注意這些東西要遠離兒童。
考慮到孩子們在家學習、玩耍,可能會出現拿剪刀做手工、
在家進行體育活動等場景,在這些情況下,家長一定做合格的監督者。注意:兒童不要拿着剪刀、刀或筷子奔跑!
最後,再來自測一下,這些提示家長都注意到了嗎?相應的防護都做好了嗎?
記得查漏補缺!
轉自 | 廣東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