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李麻花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本篇,先來聊聊白酒。
提到白酒,麻花會喝一點,但是不多。
去年,嘗試了浸泡一壇梅子酒。
微黃的青梅,加糖加高度數的白酒,密封浸泡數月。
再打開,就是一壇清韻袅袅的梅子酒,微甜綿柔,酒體滋味很清新。
不過提到喝白酒,它初初給人的感受,不好喝。
基本上,在剛開始的階段,大部分新人會覺得所有的白酒都是一個味,嗆,辣喉嚨。
說一句冷門的心靈雞湯:
“Spirit,是烈酒也是靈魂,夠嗆的才叫人生。 ”
然而,等到喝順口了後,能嘗出這些烈性酒之間的區别。
有的更綿柔些,有的窖香更好些,有的後勁更大一些……
總的說,慢慢找到感覺後,有了經驗後,就能做出區分。
聊完這茬白酒的題外話,下面進入今天的正題。
有一天,麻花和一位新茶友聊天。
他說,他在外面買了一個岩茶組合,有水仙、肉桂,還有大紅袍和奇蘭。
不過奇怪的是,等到他把四款茶都喝過後,覺得都是一個味,這是怎麼回事?
麻花覺得,這個話題今天可以和大夥兒們,好好的侃一侃。
《2》
覺得所有岩茶都是一個味,第一個原因,和喝茶水平有關。
喝焙過火的武夷岩茶,需要一定的入門門檻。
特别是,部分火功比較高的岩茶,一開始喝起來,接受度沒那麼高。
不像一杯花香馥郁的茉莉花茶,更不像一杯香甜可口的水果茶飲料。
将岩茶茶湯裡的韻緻和滋味喝明白,少不了一定的喝茶功力。
那天,聽那位新朋友說,岩茶喝起來味道都一樣。
麻花于是問他,那是怎麼個一樣法。
答曰一個字,嗆!
後面再補充到,都有一股子火味。
這下,答案明了許多。
說白了,那位新茶友,因為是剛開始接觸岩茶,味道喝不慣。
所以,才會覺得所有的岩茶,那四款岩茶,喝起來都是一個味道。
其實,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問題不難解決。
等到喝茶的經驗慢慢豐富後,順其自然,就能輕松的喝出不同岩茶的區别。
喝肉桂,喝的是香氣,那股子桂皮香和湯水裡的辛辣感,很有辨識力。
喝水仙,喝的是湯質,醇不過水仙,茶湯裡的極醇極厚實的茶味。
喝商品大紅袍,咳咳,這點難度比較高,每家的大紅袍風味都不同。
大緻上說,大紅袍的滋味就是香清甘活,要慢慢悟。
喝奇蘭,喝茶難度比較低,作為花香著稱的品種,自然是重點感受和體會花香的美妙啦。
總而言之,一旦慢慢喝懂了岩茶,就絕對不會再認為,所有的岩茶都是一個味!
《3》
覺得所有岩茶都是一個味,第二個原因,是喝不慣。
所有的茶類裡,武夷岩茶是一道特立獨行的煙火。
為什麼呢?
因為它焙火了,在火裡摸爬滾打過。
所以當我們喝岩茶時,剪開泡袋,從幹茶上就能聞到一股植物烘焙過的香氣,舒服的焦糖香,堅果香之類的。
經過沸水沖泡後, 這股子香氣,這焙火給岩茶帶來的工藝香,會展現在蓋香上。
我們在揭蓋聞香時,能夠聞得到。
由于茶香落水的緣故,在細啜慢品茶湯時,能夠從湯水裡,喝到岩茶焙火後的獨特風味。
湯水裡有焦糖香,有色香味醇的獨到體驗。
可以說,焙過火的岩茶,發散出煙火氣,特别正常。
經曆焙火的武夷岩茶,在褪火完成,達到最佳适飲狀态時,都會有這樣的帶“火”的感覺。
帶有适當煙火氣的岩茶,情況再正常不過。
要是沒有,沒有火氣,焦糖香極弱,那反而不正常,說明這款岩茶快返青了,需要再次複火。
不過,對剛接觸武夷岩茶,白紙型的新人來說,此前的喝茶經驗裡從來沒有嘗試過這種獨特的焙火風味。
自然而然,喝不習慣。
更甚者,認為所有的岩茶都是一個味!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要想解決,同樣不難。
建議岩茶初學者在剛開始喝茶時,盡量選火功低一些的岩茶,從中輕火茶,輕火茶入門。
喝茶的難度會更低,對岩茶的接受和認可度會更高!
《4》
第三個原因,是岩茶焙壞了。
将主觀因素分析完,再來從客觀上,找找原因。
什麼情況下,武夷岩茶喝起來都是一個味?
麻花覺得,有一個可能,是岩茶徹底焙死了。
也就是說,或許那位新茶友一開始遇上的那四款茶,水仙、肉桂、大紅袍、奇蘭,都是焙火失敗的産物。
制茶焙火時,由于溫度太高,或者時間沒有調控好。
将岩茶們一下子,徹底的焙傷了,焙殘了,焙壞了。
條索們紛紛烤成了炭,不再有半點鮮活質感。
通常,這種制茶工藝失敗品,内部的芳香物質,徹底喪失了,沒有了。
内部的茶味物質和養分物質,也一應統統沒有了。
所以,這樣被焙壞的岩茶,就不再有辨識力。
管它是水仙,亦或者是肉桂,它們在焙壞了之後,就都是同樣一個味。
泡出來的茶湯,像醬油湯,又暗又沉。
至于滋味嘛,滾滾而來的炭火味,很是可怕。
為了身心健康着想,這類焙成炭的病火茶,不建議喝。
那麼,要怎麼區分一款茶是焙死了呢?
可以從一處細節,管中窺豹。
那便是,看條索是否能泡開,是否可以舒展,是否有鮮活感。
如果泡不開,再加上葉底顔色炭黑一片,基本上就可以下準準的定論了。
《5》
第四個原因,是岩茶的品種特征不顯。
武夷岩茶的品種衆多。
但是,在不同的品種之間,它們分别有着身份ID标識。
用專業的術語講,指的是品種特征。
舉個例子,肉桂的品種特征,是桂皮香。
桂皮的香氣,在茶葉裡很少見。
在以花香多見的武夷岩茶裡,更是少見,很有辨識度。
而哪怕是兩款岩茶,同樣是以花香見長,它們間也會有不同的個性。
比如,黃觀音和金牡丹,作為新培育出來的品種,它們之間有親戚關系,品種香同樣是栀子花香。
不過,它們之間,還是會有分别。
黃觀音的香氣,有“透天香”的說法,香得要更加沖一些。
至于金牡丹,它的香氣,要更加甜美,悠揚持久一些,花香的表現側重層面不同。
繞了一大圈,既然品種特征作為岩茶的獨特标識,是我們區分不同岩茶的重要參考指标。
那麼,當一款岩茶,品種特征消失,或者品種特征不明顯時,怎麼辦?
答案很簡單,直接喝懵了,分不出來。
此前,麻花在試茶的時候,就有遇到過,從第一沖喝到第七沖,直到滋味淡下去了,都沒有出現桂皮香的肉桂。
喝起來,連一點肉桂的影子都沒有。
從頭到尾,喝到的都是花香,像黃觀音的味道。
猜過去,應該是裡面拼進了太多小品種茶的緣故。
将頭豆腐換成了肉價錢,自然喝起來沒有半點“肉”味了。
武夷岩茶裡,品種特征不明顯,屬于工藝上的敗筆。
喝到這類個性不分明的岩茶,别說新手,就連熟門熟路的老茶客,也能喝懵了,分不清!
《6》
新人剛開始喝岩茶時,覺得所有的茶都是一個味。
這不奇怪。
說到底,岩茶們都經過了焙火。
所以,或多或少,在滋味上會具有一定的共性。
不過,如果您已經喝岩茶喝了很多年。
還會遇上喝不清品種,或者是将水仙喝成是肉桂的情況。
那也先别着急。
品種特征不明顯,挂羊頭賣狗肉的情況,也不算少見。
說白了,這喝懂岩茶,是一門技術活。
少不了,多喝,多聞,多對比!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