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正民一直想做一個書屋,為他自己也為大涼山的孩子們。
有個書屋是蘇正民兒時的夢想。他小時候讀的書多是父親從工地上撿回來的。
兩年前,蘇正民就開始籌建書屋。他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騎着電瓶車在西昌的大街小巷找了很多地方,但一直沒找到合适的位置。
今年年初,西昌一個社區的工作人員找到蘇正民,願意為他提供一間房子建書屋。蘇正民的公益書屋計劃終于成真。
休息時,孩子們在教蘇正民的母親吉爾各各(右二)使用手機。長江日報特派記者彭年 攝
半年來,先後已有40多個孩子成了書屋的常客。他們多是從鄉下搬到西昌的搬遷戶子女。
書屋也是西昌學院大學生志願者的服務點之一。周末及寒暑假會有志願者到書屋輔導孩子們學習,并教授孩子們繪畫、音樂、彜文等。
蘇正民在阿依公益書屋整理圖書。長江日報特派記者彭年 攝
蘇正民是書屋的發起人,但在大家眼裡蘇媽媽才是書屋的管事人。
“我就是沖着蘇媽媽來的。”8月26日,33歲的潘阿呷從10公裡外帶着孩子第一次來到書屋。
“蘇媽媽不識字,連漢語也不會說,一直在做環衛工,但她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我們做父母的,都要向她取經。”那天,潘阿呷對蘇媽媽說:“孩子有哪些不對的地方,你盡管教育。”
現為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越西縣第二中學支教老師的蘇正民打算在家鄉多開幾家公益書屋,除了面向未成年人,也能為成年人提供農業技術、家庭教育、烹饪等方面的培訓。
靠父親撿來的書
蘇正民走出大山走進城裡讀中學
蘇正民正在整理書屋内的桌子。長江日報特派記者彭年 攝
蘇正民在論文緻謝中回憶:父親是一個嗜好讀書的人。因家庭貧寒,父親和他的8個兄弟姐妹隻能辍學回家放羊、種地。父親最終成了僅讀過三年小學的“文化人”。
在磚廠工作的父親常常會在工地撿到一些書。這些書有的少了頁碼,有的缺了頁面。靠着這些殘缺不全的書,蘇正民在小學時就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讀完小學後,蘇正民從涼山深處來到了西昌,進入了一所在涼山州數一數二的中學就讀。西昌是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他回憶:“那年考試,語文試卷裡有好幾道題都是關于四大名著的,而我恰好讀過。”直到現在,蘇正民仍慶幸靠父親撿來的書,他走進了城裡的中學,走出了大山。
如今涼山孩子更需要精神幫扶
蘇正民的母親吉爾各各帶領孩子整理書屋的圖書。長江日報特派記者彭年 攝
在國家的幫扶下,如今涼山的孩子們不會再經曆蘇正民幼時的貧困。蘇正民意識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發起的阿依助學金計劃或許很快将不被需要。他開始将公益重心放在一些精神幫扶項目上,阿依公益書屋是計劃之一。
蘇正民兩年前就想建一個書屋。因限于資金和場地,書屋計劃遲遲沒有實現。
轉機出現在今年年初。得益于熱心人幫助,蘇正民把書屋場地最終選在了西昌郊區的一個社區裡。
當時,蘇正民還在武漢讀書,他的母親吉爾各各在舊貨市場淘回書架和桌椅,又将好心人捐贈的圖書一一碼放整齊。在她的打理下,書屋初具雛形。
書屋建起來後,吉爾各各成了書屋頭号志願者和管理員。早上她去書屋開門,晚上再到書屋打掃衛生。她常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識字,書屋裡的書,我一本都看不懂,但我知道讀書有多重要。”
社區周邊的居民與吉爾各各相熟,在她的宣傳下書屋開始小有名氣。開設半年來,先後已有40多個孩子在這裡讀書、自習、學畫畫、學唱歌、學彜文。
蘇正民現在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越西縣第二中學支教。關于阿依公益書屋,他的規劃是未來不僅要面向阿依,還要面向阿依的父母們。
“我們希望書屋也能為成年人提供專業培訓,邀請專家志願者為周邊居民提供農業技術、法律、勞務派遣、家庭教育、烹饪、環保等公益培訓課程。”蘇正民打算今年把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阿依公益書屋開到社區、村委會和學校。
書屋不大卻是孩子們暑假好去處
休息時間,孩子們和大學志願者在掰手腕。長江日報特派記者彭年 攝
8月26日,長江日報記者前往書屋采訪,找了多時才在附近居民指引下找到了蘇正民發起的阿依公益書屋。
書屋不大。20多個平方米的屋内,4個書架上滿滿當當地擺放着書籍,有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平凡的世界》、《海底兩萬裡》、名人傳記等。
書屋很擠。孩子們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靠在牆上,他們都在安靜地閱讀。書桌前,有孩子在做暑假作業,遇到不會的題,會有大學生志願者輔導。
“‘四書五經’指的是哪‘四書’哪‘五經’?”13歲的比哈問同伴阿妹。
兩個小姑娘坐在書屋一角,她們正在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人一邊看書一邊互相提問。這個暑假,書屋是她們打發時光的最好去處。
比哈細數了她這個暑假的閱讀清單:“我在這裡讀了《童年》《魯濱孫漂流記》《老人與海》《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
孩子們聊起讀過的書開心又興奮。當記者問起“父母的職業”時,先前還興奮的表情,瞬間就從她們臉上消失了。阿妹的爸爸是一個殘疾人,阿妹的媽媽為養活他們兄妹3人,一個人在西昌打工。
“媽媽白天在酒店客房部打掃房間,晚上去飯館幫人端菜洗碗。”說着說着,阿妹扭頭抹起了眼淚,“不過現在好起來了,爸爸裝了假肢,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樣。”
阿妹有着同齡人少有的成熟。“其實每個家庭都不容易。”阿妹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等爸爸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們家就會越來越好。”
坐在阿妹對面的比哈也是兄妹3人。不久前,比哈的爸爸前往南京打工,是工地的一名鋼筋工。
“那麼高的樓房,爸爸要把鋼筋一根根搬上去。”每次父親打來視頻電話時,比哈就忍不住難過。她很心疼父親:“那麼熱的天,爸爸戴着安全帽滿頭是汗。”
後來,每當爸爸打來視頻電話,比哈會找各種借口跑出家門,一個人躲在外面。她說:“媽媽總說我不關心爸爸,其實我是根本不敢看爸爸。”
比哈的媽媽在餐館做洗碗工。早上5時30分出門,下午快3時下班。更早之前,比哈的父母在江蘇一家殺豬場打工,負責給豬頭刮毛。“視頻裡,每天都能看到一堆豬頭堆在一起,他們要把那些豬毛全部刮完才能下班。”比哈說。
一群山裡孩子在書屋找到歸屬感
2022年暑假期間,孩子們在阿依公益書屋看書。長江日報特派記者彭年 攝
和比哈、阿妹一樣,書屋的孩子們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從鄉下搬到西昌的搬遷戶子女。他們的父母大多沒什麼文化,但對教育十分重視,咬着牙從山裡來到西昌。
在比哈家租住的房子裡,有一個櫃子專門用來放書。隻要是比哈想讀的書,父親會去街上買回來。
蘇正民的阿依公益書屋就建在比哈家門口。這個暑假,她除了在家裡吃飯睡覺,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書屋裡度過。比哈說:“這裡的很多書我都沒有讀過,真想把它們早點讀完。”
阿妹是班裡的學霸,在今年的小學畢業測試中考了班級第一名。“我想考一個好大學,我還想考碩士考博士。”阿妹的爸爸常常對她說,知識是學不完的,隻要願意學,就可以一直學下去。
“爸爸小時候家裡窮,隻能供一個孩子上學,爸爸和他的哥哥換着上學。今天我爸爸去學校,明天再換成爸爸的哥哥去。”阿妹的爸爸這才讀完了小學三年級。
“我爸爸那代人吃了好多苦,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一定要好好學習。”秋季開學讀初中的阿妹給自己定了一個人生目标——将來要考進中國排名前十的大學。
旳惹阿合和他的3個弟弟也是書屋的常客。和其他孩子一樣,他們也是從鄉下搬到西昌的異地搬遷戶。從美姑縣搬到西昌市,旳惹阿合向記者描述着西昌的好:“西昌老師好,周圍同學多才多藝,出門就有公交車。”
“那你喜歡西昌還是老家美姑?”記者問。
“我喜歡美姑。”旳惹阿合看着記者說。
“為什麼不喜歡西昌?”記者又問。
“在這裡很孤獨。”旳惹阿合很小聲地說。
在美姑,旳惹阿合有很多小夥伴,大家一起在山上瘋跑;在西昌,班裡的孩子很多,但他交不到朋友。
“我和他們看上去不像一類人。”來自大山裡的旳惹阿合敏感又自卑。這個暑假,他在書屋過得異常快樂。他說:“在書屋,他們和我一樣來自鄉下。”
書屋讓一群山裡孩子在城市找到了歸屬感。“山裡走出的孩子自卑又敏感,不敢與外界打交道。我剛上大學時也是這樣,吃了很多苦才克服。”蘇正民希望他們能在書屋建立自信,變得開朗一點。這也是他創辦阿依公益書屋的初衷。
書屋幫孩子輔導功課
大學生志願者在給來書屋的孩子輔導功課。長江日報特派記者彭年 攝
在西昌,蘇正民發起的書屋越來越受歡迎。
8月26日一大早,潘阿呷帶着她的兩個孩子一路尋到了書屋。他們住的地方離書屋有10多公裡,但她還是帶孩子到書屋讀書。
潘阿呷一家也是異地搬遷戶。兩年前,為了讓兩個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和丈夫鼓足了勇氣從德昌縣阿月鄉搬到了西昌。
“我們這一代都太苦了,想讓孩子好一點。”人到中年,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來到陌生的城市,潘阿呷和丈夫下了很大決心。她說:“為了孩子,再難也要來。”
小時候家裡窮,潘阿呷隻上過幾天學。早上上學前,她會把羊先趕到山上;等到下午,羊要下山時,她等不及放學,得先上山趕羊回家。上學沒幾天,潘阿呷就徹底留在家裡放羊了。
潘阿呷記得,小時候一個孩子一年的學習費用是100元,家裡為了能讓3個孩子讀書就去賣大米。等交完學習費用,家裡的米缸也差不多見底了。
村小隻開設有一年級和二年級,讀三年級時,大家要步行兩小時去鄉裡的小學讀書,一天來回就要四五個小時。路途遙遠,潘阿呷的哥哥在小學三年級時也辍學了。後來,條件稍微好了一點,家裡的小妹也隻讀到了小學六年級。這是潘阿呷兄妹中讀書最多的人。
潘阿呷不想讓孩子再吃沒文化的苦。大女兒讀幼兒園時,她和丈夫到西昌看過幾次房,房價讓他們望而卻步。在回鄉的大巴車上,她和丈夫決定:“咱慢慢攢錢來城裡。”
那時潘阿呷剛生完第二個孩子,她出了月子就開始到磚廠打工。“磚廠夜裡沒有燈,我們就摸黑幹。”兩年前,靠着攢下的積蓄和向親戚朋友借的錢,一家人在西昌買了一套面積70多平方米的房子,兩個孩子也跟着到城裡讀書了。
到了城裡定居,家庭教育仍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坎。潘阿呷說:“别說指導孩子功課,有時連學校發的通知都看不懂。”
潘阿呷遇到的困難,也是蘇正民想通過書屋解決的問題。蘇正民告訴記者:“希望書屋能幫助他們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長輔導不了的功課我們來幫忙輔導。”
阿依公益書屋是西昌學院大學生志願者的服務點之一,周末及寒暑假會有大學生志願者在書屋輔導孩子學習,教授孩子繪畫、音樂、彜文等。
這個暑假,西昌學院學生且沙了子在書屋做了兩個月的志願者,他陪着孩子們讀書、做作業、做遊戲。
且沙了子讀小學二年級時母親去世,讀小學四年級時父親去世。他後來跟着叔叔生活并讀完了小學。“小學畢業測試,我的語文和數學兩門課成績加起來一共96分。”且沙了子後來被社會愛心人士帶到西昌讀書。
從山區來到城裡,且沙了子埋頭苦讀,先是考取了高中,後來又考上了大學。“我想幫幫他們,能幫一點是一點。”他在書屋看到的每個孩子就像曾經的自己。
暑假的一天,且沙了子在書屋内與孩子們聊起關于夢想的話題。孩子們在黑闆上歪歪扭扭地寫下自己的夢想。
律師、籃球運動員、軍人、醫生、消防員、企業家、賽車手、藝術家……有人想做和魯迅一樣的文學家,有人的夢想更直截了當——上個高中、考上四川大學。且沙了子鼓勵大家:“隻要肯讀書,夢想就能實現。”
(長江日報特派記者張維納)
【編輯:張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