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1a期肺腺癌的高危因素

1a期肺腺癌的高危因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14:20:06

1a期肺腺癌的高危因素(福無雙至禍不單行)1

早期肺癌,是有高危因素的。

什麼是高危因素?

就是會對遠期生存産生不良影響的因素。

比如,在2022.3版NCCN指南指出,針對IB期的肺癌,其高危因素可能包括:

低分化癌(包括神經内分泌癌【除外高分化神經内分泌癌】)、血管浸潤、楔形切除、腫瘤大于4cm、胸膜侵犯、以及淋巴結狀态未知。

在鄭醫生之前的帖子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

即合并氣腔播散(STAS)或出現微乳頭/實性為主型肺腺癌,預後不好。

繡花枕一肚草,這種肺癌就算IA期,效果也不好。

這些發現很好,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肺癌的生物學特性。

但是在臨床應用中,就有點乏力了。

為什麼?

因為,有很多人都有高危因素,而且,甚至不隻一個。

那,出現兩個高危因素,和出現一個高危因素,遠期生存一樣嗎?

那應該是不一樣的。

那具體有多少差異呢?

讓我們看看下面這篇論文。

研究報道

這是來自上海胸科醫院的一項大型真實世界研究。

研究中,入組患者為2008.1至2014.12期間在上海胸科醫院接受根治手術的I期肺腺癌患者。

最終,納入符合條件患者4606例,所有患者接受标準的肺癌根治術。

即肺葉切除及縱隔淋巴結清掃術。

其中,IA期患者3192例,占比69.3%;

IB期患者1414例,占比30.7%。

截至數據節點,所有患者的平均無複發時間89.4月。

即平均下來,入組患者可以在89.4月中,保持無複發的狀态。

作者從入組患者基本變量中,篩選得到四大威脅生存的危險因素

包括病理低分化、髒層胸膜侵犯(VPI)、脈管浸潤(LVI)及實體/微乳頭為主型的生長方式。

盡管腫瘤大小保持了顯著的預後影響,但在分析時并未作為高危因素納入分析。

最終,整組患者中,有高達44.5%的患者出現了高危因素。

在其中,63.3%合并一個高危因素,29.8%合并兩個高危因素,6.4%合并三個高危因素,0.4%合并四個高危因素。

具體例數如下:

無高危-2438;一個高危-1241;兩個高危-584;三個高危-126;四個高危-8。

在生存分析方面:

IA期患者的平均無複發生存時間92.7月,IB期患者的平均無複發生存時間79.9月。

基本上和既往報道保持一緻。

研究的亮點在于,将合并0、1、2、3、4個高危因素的患者生存進行了分層分析,并發現了以下三個有趣現象:

#1 I期患者中,高危因素越多,預後越差

在I期患者中,

無高危因素、一個高危因素、兩個高危因素、三個高危因素、四個高危因素的平均無複發生存時間分别是,93.9、84.6、71.4、64.7和62.3月。

無高危因素、一個高危因素、兩個高危因素、三個高危因素、四個高危因素的平均總生存時間分别是,96.5、93.4、84.4、76.9和71.1月。

1a期肺腺癌的高危因素(福無雙至禍不單行)2

#2 IA期患者中,高危因素越多,預後越差

在IA期患者中,

無高危因素、一個高危因素、兩個高危因素、三個高危因素的平均無複發生存時間分别是,86.9、80.5、66.7和56.5月。

無高危因素、一個高危因素、兩個高危因素、三個高危因素的平均總生存時間分别是,93.4、93.5、81.9和78.9月。

1a期肺腺癌的高危因素(福無雙至禍不單行)3

#3 IB期患者中,高危因素越多,預後越差

在IB期患者中,

無高危因素、一個高危因素、兩個高危因素、三個高危因素、四個高危因素的平均無複發生存時間分别是,88.1、81.5、70.8、64.7和61.4月。

無高危因素、一個高危因素、兩個高危因素、三個高危因素、四個高危因素的平均總生存時間分别是,98.0、92.7、84.7、76.7和71.1月。

1a期肺腺癌的高危因素(福無雙至禍不單行)4

寫在最後

1a期肺腺癌的高危因素(福無雙至禍不單行)5

我時常在想,每個早期肺癌患者的診療經曆,就像行船一樣。

一方面,因為都是早期,船都很漂亮,修理的很堅固。

但是,為什麼同樣漂亮堅固的船,有的可以航行很久,有的卻沉得很快?

或許正是因為有一個個暗洞(危險因素)埋藏在船體的深面,而不為人所知曉。

自然,危險因素越多,沉船的風險就越大。

但是,具體有多少呢?

這個一直缺乏系統闡述的問題,在這個研究中找到了答案。

研究納入國内頂級平台七年研究數據,總共4000 早期肺腺癌患者,并限定手術方式為标準的肺葉切除及縱隔淋巴結清掃術。

在這個基礎上,開展基于不同高危因素下的分層分析,由此得到的結果自然具備良好的參考價值。

從研究來看,沒有高危因素治療效果最好,1個高危因素次之,2個高危因素随後,而三個乃至更多高危因素則療效無明顯差異。

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

鄭醫生,研究中并沒有完全囊括目前常見的危險因素,其結果是否具備足夠的借鑒價值?

在這個研究中,作者納入4個危險因素,分别是:

病理低分化、髒層胸膜侵犯(VPI)、脈管浸潤(LVI)及實體/微乳頭為主型的生長方式。

從指南乃至進來研究角度,遺漏了

楔形切除、腫瘤大于4cm、淋巴結狀态未知以及氣腔播散。

但問題是,因為整個研究是基于肺葉切除和縱隔淋巴結清掃的角度開展的,因此并沒有楔形切除以及淋巴結狀态未知患者。

在氣腔播散方面,這個概念最早普及推廣源自2015年,在那一年,世界衛生組織才指出,肺癌還存在第四種侵襲行為,即氣腔播散STAS。

而這個研究納入人群為2007至2014年,此時關于氣腔播散的意義尚未明朗。

而在腫瘤大于4cm方面,因為作者在研究中開展了針對IA及IB的亞組分析,因此從研究設計角度,将腫瘤大小排除在危險因素之外,是合理的設計方法。

因此,在鄭醫生看來,這個研究結果,從樣本量、從治療方式、從研究設計,已經最大程度地考慮了所有可能變量,并進行了合理的兼顧設計。

其結果,應該是可信的。

現階段,關于I期患者,何時開展術後輔助化療,争議頗多。

有人說不用打,也有人說要打。

最大的争議點在于,盡管有學者發現危險因素會對預後産生不良影響,卻難以在具體的病例中,将這種風險因素的不良影響進行具體解讀。

簡單來說,1個危險因素如何、2個危險因素如何、3個危險因素如何。

那從這個研究,我們可以看到,一旦出現3個及以上危險因素,那預後就不太好了。

平均生存時間甚至貼近70個月。

那麼,是否在生活中,我們可以以此為借鑒标準輔助治療決策呢?

要知道,即便在2022.3版NCCN指南中,針對IB期患者的術後化療決策,指南盡管已明确指出,在含有以下高危條件的IB期患者中,可以考慮化療:

包括低分化癌(包括神經内分泌癌【除外高分化神經内分泌癌】)、血管浸潤、楔形切除、腫瘤大于4cm、胸膜侵犯、以及淋巴結狀态未知。

卻在随後的腳标中,很雞賊的附上這麼一句話:

“These factors independently may not be an indication and may be conosidered when determining treatment with adjuvant chemotherapy”.

翻譯就是:這些因素并不能視為開展術後化療的獨立指征,但需要在用藥前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的具體影響。

說到底,啥是具體影響?這篇研究數據,已經告訴我們了。

所以,既然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那早期肺腺癌的高危因素,也應該有疊加效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