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山賦
李郃
天下一景,湖南九疑。按諸古以為據,考其圖而可知,龍駕不還,萬世衣冠之在,馬蹄所至,十分山水之奇。戴堯天而身屬堯民,履舜土而心知舜事。數千年百千載之遐蹤遺迹,七十二三十六之福地洞天,此則居其一也。何為渺茫。彼乃疑其九焉?見諸圖志。父老常言,迄今以傳。
巫中黔中,屬乎楚之邦,吳之境;零陵舂陵,分于秦之後,漢之前。仙蹤顯天皇之始載,郡名标貞觀之初年。地方千裡而物外勝地,天南一角而壺中有天。攀斷龍髯,黃鶴莫留于仙馭,空遺虎鼎,白鴉猶養于玄田。八井俱涸,而一井湧泉。九峰齊高,而三峰壓衆。桂林、杞林,左右森列,石樓、石城,東西護送。有朱明、有華蓋,而簇成萼綠一華,曰娥皇、曰女英、而對笑桃花一洞。下臨玉管,依希玉管之吹鸾,上有箫韶,仿佛箫韶之來鳳。
古者得道,帝之有虞,浮湘江而泝潇浦。登疑領(嶺)而望蒼梧,灑西江之淚兮,斑斑之文竹千畝,奏南風之琴兮,戛戛之古松數株。三麓床中,丹煉九轉,萬歲山上,聲齊一呼。所以尚書已有陟方之語,至于史記,廣為考古之圖。乾坤大而聖境亦寬,日月長而仙家不老。碧虛岩前,千怪萬狀;紫霞洞中,十洲三島。六月無夏,惟木惟石,四時有春,非花非草。茲境為勝,異時可考。經藏石室,隐然六甲之護持,亭立仙梯,宛若五丁之開道。
客難之曰:舜居蒲阪,本屬乎冀之北,舜卒鳴條,不在乎夷之西。殊不知無本不立,非文孰稽。有舜江則可枕可漱,有舜壇則可攀可跻,月帔兮明月上,雲閣兮白雲飛。九溪源下之流派,萬丈天邊之石梯。鳥篆穹碑,刺史元公之筆;電文怪石,舍人李峤之題。餘應之曰:百豈無于一二、十未喪其八九。紫霞高卧,前後十四輩;白日飛升,小大三百口。不然是賦也,何為而作焉。以代門下摳衣而藉手。
會昌四年七月 河東柳公權書 邵建和镌字。
柳公權小楷《九疑山賦》拓本《九疑山賦》寫于公元84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該拓本全本12頁、計601字,其創作年代比現已發現的《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柳公權的代表作略晚,但無論從結構還是點畫上,都顯得更加嚴謹、精到,從該拓本的書法風格和用筆方法上看,與《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極其相似,因此被認定為是柳公權真迹。
《九疑山賦》是一篇寫景、述史、用典、言情于一體的優美散文。作者将九疑靈山仙境、道家典故巧妙地描繪在一起,向世人展現了九疑山的神奇秀麗。開篇就說,九疑山是舜帝南巡崩駕藏精之所、道徒修煉之地。何侯白日升天之年定為天皇元年,唐太宗因舜帝藏精之地定為延唐縣。先以舜事為主線,把道家仙人仙事、九疑美景盡情描繪。何侯修成正果,全家白日升天;萼綠一華(羅郁)引青衣數十人修煉成仙;魯妙典于麓床仙去;周義生啟函得仙經讀則成仙等道家仙人典故。再以舜源峰為中心,對九峰進行描繪,講述舜帝二妃灑下西江之水之淚,染成千百畝淚竹高尚的愛情故事。最後以古老的舜祠、元結的題字,駁舜居蒲阪,卒于鳴條之說。肯定九疑山是舜帝藏精之所、人間仙境。達到作者歌頌國泰民安和贊美九疑的目的。
《九疑山賦》通篇601字,字字用筆一絲不苟,肥瘦得中,血肉俱美,可以說是無筆不妙。拓本第一頁右下角有朱印一枚,"笪重光秘笈之印",最後一頁有朱印五枚,分别為"涵翠軒主"、"傳家清玩"、"山陰沈氏"、"劉墉"、"石庵之印",并有朱筆圈點。我查閱了曆代的很多資料,卻未發現有關《九疑山賦》的任何著錄和記載,請教了幾位書家,都不知有此,然一旦獲觀,皆歎此拓應為柳書第一,真迹無疑。書法家趙思敬先生觀後題跋:
九疑山賦,書壇瑰寶。镌刻精微,字迹清晰。惜原碑已無法查考,故此帖應倍加珍惜。想千載之前,或許廣為流傳,近百年以降,确是鮮有所聞。餘少幼之時,酷愛書畫,中年之後,醉心翰墨。凡遇名人碑帖,必虔誠研習,見大家手筆,更心摹手追。因經曆所限,原拓真迹很少目睹,偶然機遇,影印圖片幾乎遍覽。然九疑山賦,前所未聞,柳氏小楷,今乃僅見。觀其字形,端莊秀雅,金剛經有所不及;析其結體,嚴謹凝重,神策軍猶有差距。執使有度,點畫撇奈,十分精到;轉用合宜,鈎挑橫豎,一絲不苟;實可謂法精韻雅,清朗灑脫。遒媚勁健,入妙通神。柳氏諸書,應為極品,古今小字,當推第一。贊曰:"端莊秀雅像枝花,剛健婀娜尤可誇。清朗灑脫間架妙,古今小字第一家。"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