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城df2單反

長城df2單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08:19:07

我在2004年夏天某天閑着無事,測試三款上世紀七十年代老相機,分别是常州産紅梅HM-1相機,上海産海鷗203相機和北京産長城DF-2相機。

測試使用的是富士反轉膠片,沖洗後掃描,然後寫成《三款國産120相機測試》一文,發到sy916相機網,後來因電腦硬盤出現問題,原文件丢失,隻是找到部分文字,圖片沒有了。

這裡我分三次發出來,而相機圖片是修改文章臨時湊的,原來測試的相機和照片找不回來了。這是最後一篇長城DF-2相機。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1

一、長城DF-2相機

長城DF系列相機是北京照相機廠上個世紀70年代-80年代的産品,從DF-2到DF-5共出了四款相機。

長城相機除了供國内市場還有非常少量的外銷,或在當時比較讓人眼熱的華僑商店[友誼商店]或百貨公司的華僑櫃台憑僑務券、外彙券購買。

不同型号的幾款長城DF其實變化是非常小的,DF-3是加了自拍、DF-4是加了閃燈插座,而“最高級”的DF-5也是隻是加了自拍和閃燈插座。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2

另外DF-4、DF-5有一種牛皮硬套包裝的,也就是所謂的外銷型,産量比較少,做工也相對好一些。2000年在北京東單北照廠的商店裡賣到1500多元,想想貴也不貴,目前海鷗的雙反不也全線漲價了嗎?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長城從DF-2出到DF-5為什麼隻要四款?是的,因為沒有長城DF-1!因為沒有資料可查,誰也不敢肯定這是為了什麼?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3

筆者分析當年第一批出來後是沒有想後續的各種型号,隻是出了“GREAT WALL”,這種型号的機器應在底部的底蓋卡看出來。等正式生産和上市後發現相機有許多的不足,如沒有自拍和閃燈插座和連接孔等,于是又想起開發其他的型号來彌補不足,同時也是“新”産品的問世,在講政治的年代,是件很大的功勞。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4

于是即保存原來的款式為DF-2,又不斷的開發了DF-3到DF-5。而DF-1則有與沒有就無所謂了,“新産品”的型号隻能向前而不能顧後了。這也給後人留下一點尋找的懸念。

長城相機其實是很簡易的相機,快門是翻鬥式的,震動非常大,速度也是隻有簡易的5檔,取景器沒有裂像也很暗,後期該廠開發了裂像屏,用在出口型的DF-5上。

長城的鏡頭是4片3組的結構,做工卻很粗,鏡片鍍單層的藍膜。鏡頭同機身沒有光圈連帶機構,所以取景時要全開光圈,而曝光時要收縮到預設的光圈,使用是非常的不方便和極易出差。

其實這個鏡頭設計成M39X1螺紋口,還有一個用途,就是擰下來直接做放大鏡頭,成全了一頭“兩用”,這也是廠家考慮的一個因素。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5

這種相機除了可以拍6X6、645,後期還開發了135附件,也可以拍135膠卷。

七十年代北照廠開發的這款長城DF相機,它隻是日本三十年代一款相機的模仿機,但當年我國的加工生産能力也就這個水平,那時首先要能做出來,而成本又不能太高。

這種相機的優點是簡單而不易出毛病。比較其當年其他照相機廠出的許許多多的“問題”相機,北照廠雖說起點低但可謂是明智和冷靜的!可惜這種相機生産出來後,後續基本沒有在技術上再發掘和提高,隻是外觀和小性能上加一些,而相機最初的設計思想配套鏡頭基本沒有後來了。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6

我接觸這種相機已經是1994年了,在這之前我是先接觸了這款相機的配套鏡頭(90/3.5)。因為我一直生活在一個偏僻又不大的城市,這種相機好像我們這裡也沒有賣過幾台,擁有的人也很少。

在90年代以前我隻是在《大衆攝影》上看到過這種相機的介紹,對我還是有一種神秘和憧憬的感覺,卻一直無緣相見的。後來到先看到配套的F90/3.5鏡頭,是因為廠家在八十年代末期DF系列相機全線停産後積壓了許多的配套鏡頭(現在看來也可能是不合格品),于是便有聰明人(忘了是誰,也可能是北京文博)設計了一個接圈把鏡頭轉到135相機上。根據當時相機的普及情況是兩種接口(PK、MD)。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7

有位影友花90元買了一隻接到海鷗DF相機上成了90mm的中焦鏡頭,他還拍了片子拿給我看。我第一個印象就是鏡頭和接環都粗糙,而相片因拍攝和沖洗的原因也沒有什麼特别的。最主要的是當時我已經大量接觸俄羅斯器材,對俄羅斯85/2着迷的不得了,對這種粗糙的東西已經看不上了。

1994年夏天我有機會接觸長城DF-2相機,在沈陽開明市場一個小攤上有一台品相很差的DF-2,攤主雖然很熟還是少180元不賣。那時我對國産的雙反是癡迷的,隻要是沒有的,看到不管多少錢都要買的。長城DF雖不是雙反而是單反,但也納入了我收藏的範圍,于是也就買下。

回到家裡擦拭把玩心裡并不喜歡。一是這台太舊了,二是相機太粗糙了,唉,就算這樣吧!直到2000年我才将DF-2到DF-5這哥兒四個搞齊。擺在我的書櫃裡正好一排,但我還是喜歡不起來。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8

太簡單、太粗糙了!北照廠的能力不過如此啊!要是後來的幾款能在指标上多改動一下該多好啊,比如能生産其他焦距的配套鏡頭、能讓鏡頭光圈和快門連動、快門速度能再多幾檔......

各項指标,這裡不再贅述。隻是說一下特點:優點:快門不易出毛病;鏡頭是4片3組,在國産普通型120相機裡是最好的。标頭(M39X1)可以直接連到放大機上當放大頭使用。缺點:取景器暗、快門震動大、沒有可以直接換的其他鏡頭、光圈不聯動、拍攝中極易失誤。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9

二、長城DF-2的測試情況:

長城相機是這次的測試重點,我為其準備了三腳架。

長城相機也是第一個上膠卷的,因以前在這類紅窗計數的相機上隻是使用過國産膠卷,對于柯達100VS的計數範圍還是不太明了,結構是“六枝劃拳--出手就差”!第一張片子無意中就空過了,是從第二張開始拍的。

頭兩張我一直是以設定的F11調焦,感到取景器黑暗的利害,直到第三張同行的小W提醒,我才一拍大腿,怎忘了要全開光圈調焦,再收縮光圈暴光呢?接下來拍了兩張好片子後又出了差錯,就是又忘了收縮光圈暴光,結果全是使用調焦的F3.5光圈暴光,全都曝光過度!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10

在使用中因同紅梅HM-1和海鷗203交替拍攝還犯了重複暴光兩次的毛病,就是拍完後忘了及時過卷,而又在原底上拍了一張。結果後來搞得緊張萬分,老是懷疑自己忘了過片。

從操作的程序看這種相機是要有個熟悉和熟練的過程,具體應該是:一是先要過膠片;二是設定要使用的快門速度;三是全開光圈調焦;四是收縮到使用光圈;五是最後的曝光。這五個程序不能少也不能弄反了,否則就非常容易出差。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11

這種相機除了操作要牢記要點,調焦時因沒有裂像非常的費勁,要使用放大鏡來輔助調焦。我在陽光下都有不方便的感覺,如果在較暗的環境裡就更不好辦了。聽說北照廠後期開發了裂像對焦屏,但沒有具體應用。

所以在使用時除了看對焦屏最好還是要看一下具體距離和鏡頭的調焦距離是否一緻,再配合小光圈使用。由于該相機使用了翻鬥式的快門,震動很大,建議一定要使用三腳架為好。

長城df2單反(名為單反卻無可替換鏡頭)12

最後還是看片子。從六張完好的片子看,這種相機還是可以的,至少用好了使用價值是有的。但鏡頭雖然是4片3組,不過并不比海鷗203的3片3組要好。顔色也沒有203的豔麗,暗部層次也略顯“硬”了一些,沒有明顯的暗角現象。

整體看長城并不是一款成功的相機。

原稿寫于2004年6月

注:由于原圖片找不到,而手頭又沒有對應的相機,最後隻能求助沈陽“忠猛相機”楊志忠,他把店裡的一台出口型長城FD相機,拍些照片給我,感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