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旅遊,有幾個地方是一定要去的,大雁塔就是其中之一。大雁塔是西安的地标性建築,位于大慈恩寺内,雖然塔的名氣比寺大,建成年代卻是晚于後者的。
大慈恩寺所在地址原本有座隋朝建起的寺廟,名為無漏寺,并不出名,幾近荒廢。直到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皇太子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後在無漏寺舊址上建起一座願寺,命名為大慈恩寺,這座此前已破敗不堪的寺廟才搖身一變,擁有了皇家寺院的身份并盛極一時。
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為保存玄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慈恩寺内又修建了大雁塔,玄奘也常駐此處,主持翻譯佛經,宣講唯識宗等佛教教義,使大慈恩寺成為唯識宗(又稱法相宗)的祖庭。
和皇家攀上了關系,又有高僧住持,讓大慈恩寺的身價倍增。巅峰時期的寺廟華麗龐大,重閣複殿,雕梁畫棟,光是房間就有近2000間。當時許多文人墨客也前來朝拜造訪,畫家閻立本、吳道子,大詩人白居易、杜甫、高适、岑參等都曾留下墨寶。
如今的寺廟已經過曆代修複,面積縮小了許多,建築裝飾倒依然華麗耀眼、金碧輝煌,保持着皇家寺院的氣派。
大雄寶殿的後面和普通寺廟有所不同,是一幅小孩出世像,檐下匾額寫有“人天歡喜”四字,應是指佛陀出生,相當獨特。
走入寺内就能看到大雁塔,從大雄寶殿出來後,塔便更近了。大雁塔塔身七層,通高64.5米,每一層都供有寶物。遊客可以登塔遊玩,從塔中四個方向俯瞰西安市區。
寺内有《慈恩印象》書畫展,一張張圖片形象記錄了千年慈恩寺由盛到衰,再回今日輝煌的曆程。
高大蔥茏的樹木給寺廟以獨特的清幽之感,雖然就在市區,卻依然有着遠離塵世的超脫感。千年之前的玄奘,日日在寺内面對青燈古佛,過着心靜如水、萬物皆空的平淡日子,這樣的心境,忙忙碌碌的現代人恐怕已很難體會。
春夏的慈恩寺内綠意盎然,新生的枝葉和滄桑古老的石刻、碑文相伴,仿佛訴說着一世世的輪回。(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贊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