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縣城新型城鎮?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偉亞)5月27日,安新縣大王鎮白洋澱大道兩側“魚米之鄉”立國現代農業複合生态型示範園區,農民在幾千畝稻田内插秧,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河北縣城新型城鎮?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偉亞)5月27日,安新縣大王鎮白洋澱大道兩側“魚米之鄉”立國現代農業複合生态型示範園區,農民在幾千畝稻田内插秧。
安新縣立足調整農業産業種植結構,着力發展都市農業,推動田園都市新型城鎮化建設。
白洋澱位于雄安新區安新縣境内,屬于九河下梢,原為黃河故道,是京畿南大門的一道天然屏障。白洋澱素來被譽為“華北明珠”“魚米之鄉”,自古就以漁、耕、獵、采的生産生活為主。白洋澱水稻種植曆史悠久,從公元993年就開始種植,環澱及周邊灘塗種植水稻的面積,曆史最高值超過10萬畝,成為北方地區重要的水稻主産區。
為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雄安新區印發《河北雄安新區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專項規劃(2021-2025年)》,發展綠色生态農業,實現雄安新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安新縣在新區統籌安排下,把農業定位為雄安新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園子”都市農業,讓安新縣成為田園都市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樣闆。
這裡地表水充足,地下水位較高,有得天獨厚的灌溉資源,安新縣将該地塊作為該縣複合型水稻生态示範區。為傳承曆史文脈,該園區定位為傳統原生水稻種植 複合型智慧農業智能化管理,既留住了鄉愁,更為安新的現代化農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
園區種植面積共5000餘畝,其中種植珍珠稻1500畝,白洋澱清水原生稻種植面積1500畝,袁隆平水稻試驗區種植面積10畝,朝天椒種植面積1000畝,彩色水稻種植面積190畝,冬瓜種植面積600畝,利用現有溝渠種植可食用、藥用水生植物200畝。采用油料作物和糧食生産一年兩季輪種模式,順應國家農業産業政策,并以創新示範引領為己任,成為引領安新現代化農業産業化轉型的示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