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雖然有些人總喜歡胡攪蠻纏。
但我們應該相信,大多數人是講道理的,少數不講道理的總歸被掃到一邊,無人問津。
關于這場番位之争的公案,其實線索非常清楚。
将兩個人從出道至這部巅峰作品的個人軌迹分别捋一捋,再結合電影本身的海報、片頭以及角色、戲份,包括電影主題曲争唱等問題,一切就自然分明。
如果這樣都還有人強辯,那無非就是自說自話,不必再搭理。
言歸正傳。
按出道順序,先談郭富城。
1984年考入無線舞蹈藝員訓練班,苦練三年舞蹈之後,在1987年轉入藝員班,經過半年時間的培訓,以同期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這樣看來,郭富城和劉德華兩位天王在訓練班時期的表現都還算不錯,劉德華是以甲等成績畢業。
其後開始在無線的龍套和配角生涯,也曾想過往電影圈發展,但被當時的無線高層馮美基阻攔,說他沒知名度,去拍電影好壞難料,而郭富城也很聽話地繼續待在電視台,一晃三年,卻始終沒什麼好的資源傾斜給他。
直至1990年,一個機車廣告爆紅。
就此而言,郭富城或是整個娛樂圈曆史上第一個還沒有實質性作品就開始大紅的偶像明星。
然後兩年内發布三張普通話歌曲專輯,全亞洲每張都熱賣超過百萬張,以此為基礎,于1992年返回香港發展,舊歌精選集與首張粵語專輯皆破四白金銷量,在1992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與當時另外三個人一起封号“四大天王”。
其後戮力苦練唱功,從1993年到1995年,每張唱片都能見得唱功能力的跳躍式提高,而在唱功大成并攜獨步樂壇的舞蹈能力情況下,銷量、獎項和演唱會可謂齊頭并進,在1997年首次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之後,更于1998年連莊,這是四大天王同台期間唯一的一次連莊紀錄。
而郭富城在1998年的樂壇有多風光,可能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
他是唯一一個,在同一年度将三大頒獎禮頂級獎項都收入囊中的歌手,即無線的「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十大中文金曲的「全球華人最受歡迎男歌手」以及叱咤樂壇的「男歌手金獎」。
鄭伊健其實最早的目标是歌壇。
1986年,鄭伊健在參加TVB新秀歌唱大賽,名次進入前100,并不理想,後來進入武術藝員班進修學習,但因為性格羞澀,不愛說話和緊張,三個月後結業時因成績差被淘汰了,然後跑去做了幾個月的文員,後來覺得不合适,又去嘗試,1987年才正式考入無線藝員培訓班。
1991年出首張大碟,後來的銷量情況是金唱片、白金唱片、雙白金,最高的一張唱片銷量紀錄是三白金,1996年的《發現》入選十大勁歌金曲,最好的成績或是1996年和1997年連續進入十大中文金曲IFPI全年最高銷量歌手五強。
當然,這個成績作為四大天王之外的歌手而言,已經算得非常不俗。
所以就歌壇來講,兩人其實并沒有可比性。
若算上演唱會則差距會更加顯著,連同1998年,鄭伊健一共舉行了15場個人演唱會,而郭富城僅紅勘演唱會場次就達54場,尤其1998年一連25場的《百事一變傾城演唱會》,更是震動樂壇。
另一條線是電影。
在1998年之前,郭富城拍了十六部電影,其中五部過千萬。
尤其在1996年接拍新導梁柏堅首作《浪漫風暴》,票房超過千萬,令梁柏堅一炮而紅,其後郭富城進入嘉禾影業高層視野,此時正好成龍計劃遠走好萊塢,高層蔡永昌認為,郭富城具備一個動作巨星的膽魄和基本功底,與經紀人小美溝通後達成共識。
其後鄒文懷親自出面以重金簽下郭富城。
同時段鄭伊健接拍了十八部電影,刨除龍套和客串,有六部超過千萬,都集中在1996年和1997年,也就是五部《古惑仔》及一部《百分百感覺》。
所以同為九十年代前後腳出道的影壇新人,票房能力其實在伯仲之間,隻不過鄭伊健是集中爆發式,所以顯得影壇勢頭頗為強勁。
電影海報排名和片頭順序都不用再講。
略有常識就知道慣例,橫排以左為先,豎排以右為先,而多款海報和片頭都印證郭富城番位在前。
至于拿鄭伊健唱片頭、郭富城唱片尾曲來認為鄭伊健番位占優的無稽之談,也有人已經道明真相,《風雲之雄霸天下》的電影原聲由BMG公司中标制作,為自己公司歌手争取到片頭曲實在是正常之舉。
而若說鄭伊健的《蟲兒飛》比郭富城的《驚變》流傳度更高也認同,畢竟《驚變》在郭富城歌曲中還真不算什麼高質量之作,且《蟲兒飛》的旋律相比之下極易上口。
但片頭曲和片尾曲對應番位的争端應到此結束。
郭富城在1998年攜萬鈞之勢橫掃樂壇。
并牽手百事開始長達八年的代言。
獲得影業巨頭嘉禾力捧。
簽下兩年内履行四部片約的合同。
開拍的第一部重頭戲即《風雲之雄霸天下》。
也是九十年代唯一一次打破雙周一成票房統治的電影。
雙雄主演的郭富城和鄭伊健。
與有榮焉。
番位的話題,應該可以到此結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