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守護生命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守護生命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14:28:01

守護生命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氣象水文氣候信息,助力防災減災”,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守護生命做好防災減災工作?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守護生命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把防災減災主動權握在我們手中)1

守護生命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氣象水文氣候信息,助力防災減災”。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從電視和手機中收到預警,這些預警信息與我們的安全息息相關。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志華接受新華網和中國氣象網采訪時表示,預警信息是防災減災的“消息樹”“前哨站”,及時、精準、廣覆蓋的預警信息能為防災減災赢得寶貴時間。

提升能力 預警發布精準暢通

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提高預警信息發布時效性是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的基礎。王志華介紹,為了讓預警信息發得快、收得到,目前我國氣象部門建立了國省地縣四級一體化的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通過“氣象部門及時發、其他部門協同轉、社會媒體同步播”的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機制,推動面向公衆的預警信息發布服務端口向“最後一公裡”延伸。

氣象部門一直不斷加強自身信息發布和傳播能力建設,與此同時,廣播電視、手機短信全網發布綠色通道、中央媒體和社交平台的傳播矩陣、“12379”立體化預警信息發布網等預警信息多種渠道的交叉覆蓋,有效減少預警信息的覆蓋盲區和盲點,努力将預警信息送達每一個需要應對和防禦災害的公衆身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截至2021年底,我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公衆覆蓋率達到92.7%。

在提升預警發布能力方面,各地氣象部門因地制宜,各顯神通。湖南基于通信大數據,對劃定的電子圍欄内的公衆,精準靶向發布高級别預警信号和臨災警報;江蘇特别設置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啟動”環節,通過省政府協調,實現向特定區域、重點人群靶向高效發布預警短信;遼甯拓展公交車、出租車電子顯示屏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渠道……此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引入也為預警發布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廣東氣象部門研發的智能機器人“粵小天”,貴州氣象部門開發的氣象預警發布微信機器人,在服務決策用戶、助力精準調度、重點防控上都有亮眼表現。

當前,氣象部門正在各級政府主導下,繼續推進與工信、廣電等部門的合作,建立健全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機制,建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社會媒體即時插播機制,預警信息覆蓋面和時效性将得到進一步提高。

強化響應 防災減災“早”字當先

防災減災相當于競技體育中的團體賽、接力賽,需要各部門以預警為令,協力完成。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和聯動必須做到“早、準、快、廣、實”,才能在防災減災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王志華認為,台風災害的防禦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一旦氣象部門發布台風預警信息,受台風影響地區的政府部門立即組織漁船回港避風,關閉港口碼頭和涉海旅遊景區,組織受影響區域危險人群提前轉移,有效減少台風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比如2021年第6号台風“煙花”,在我國内陸滞留時間長達95個小時,帶來的單點最大累計雨量超過1000毫米,但由于預警準确及時、防禦聯動到位,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大大降低。

王志華還提到了兩個防禦案例。2019年8月20日,四川汶川突發泥石流災害,所幸當地政府根據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提前轉移3萬餘名群衆及遊客,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的情況發生。2020年,浙江衢州發生山洪災害,氣象部門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預警信息發布 網格員應用的基層預警信息傳播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減少了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氣象災害愈加頻發、重發,對各行各業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為此,氣象部門把預警信息與行業需求相融合,強化部門聯防聯動,提升了災害防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今,全國140萬名快遞員、全國150萬名農機手都可以收到定制化氣象預警。針對2021年11月6-8日東北地區的寒潮、暴雪天氣,國家能源局根據氣象預警提前應對,實現了受氣象災害影響區域零限電。天津将預警信息和城市内澇監測及風險預警系統接入消防救援總隊,海南通過北鬥衛星系統向海上漁船發送氣象預警信息。

優化機制 應對風險未雨綢缪

随着以防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會對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王志華表示,未來氣象部門将堅持開放合作,與多部門聯手築牢防線,提升預警信息發布核心技術能力,提升面向公衆和重點領域的預警信息精準傳播能力,以場景化為載體推動建立預警信息社會再傳播機制。

未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能否更有效助力防災減災?王志華認為,在提升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加強應急處置和部門聯動之外,還需要推動構建“政府主治、社會共治、公衆參治”等多主體共同參與的綜合管理模式,建立完善氣象防災減災全社會動員參與機制,建立鼓勵支持、規範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氣象防災減災的機制,讓社會各界和公衆參與到減災行動中來。

為了讓公衆收得到、看得懂、用得好預警信息,一直以來,氣象部門緻力于防災減災宣傳科普工作,積極踐行推進全民防災減災理念的落實與深化。各地氣象部門因地制宜開展科普場館場所建設,組建氣象防災減災志願者隊伍,出版防災減災書刊,開展防災減災技能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等系列活動,提升社會公衆防災避災和自救互救能力。

王志華表示,災害風險無時無刻不潛伏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是防災減災的一分子,應以“萬全準備”應對“萬一可能”。提高防範意識,養成接收和關注預警信息的習慣,了解預警信息背後的意義,掌握防災避險知識和技能,關鍵時刻不“輕敵”,氣象防災減災的效果将會大幅提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