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箫?
(唐)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别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内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人稱“小杜”,以别于杜甫,與李商隐并稱“小李杜”。
傳說:
橋的名字是因為有24位美人曾在這裡吹箫,江南風光讓人陶醉,有許多文人墨客都來這裡相聚,并且還有歌姬在此地吟唱。
一個月明之夜,蕭笛悠揚,讓杜牧有頗多感觸,所以便有了這首詩流傳千古,“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現如今的揚州二十四橋,靠近瘦西湖西門,是一座單孔拱橋,欄杆是用漢白玉雕砌而成的,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就連台級也是24層,都和它的名字相對應。
二十四橋巧妙的将熙春台、玲珑界、小李将軍畫本、望春樓連在一起。
熙春台是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築。它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都處在湖面的轉折處。
這裡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
“熙春”一詞出自老子的“衆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的繁華場面。
郁達夫曾評論說:二十四橋的明月是中國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
相傳當年揚州鹽商曾在這裡為乾隆皇帝祝壽,所以這一景又被稱為“春台祝壽”。
熙春台一帶的建築風格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宏大氣派。
所有的建築都選用了綠色的琉璃瓦,與朱紅色的門窗、柱子相映成趣。
而望春樓和“小李将軍畫本”兩座建築,隔湖與玲珑花界相望。
跨過二十四橋往東,
西樓是“小李将軍畫本”,
東樓是望春樓。
細究,方知“小李将軍”指的是唐代畫家李思訓之子李昭道,為不曾帶兵卻有着将軍封号的畫家,開創了唐代金碧山水畫派。
所謂“金碧山水畫”,就是在山石輪廓處勾以金粉線,因而稱之。
将此地取名“小李将軍畫本”,說是其景色與小李将軍的山水畫畫意相近。
樓西面,鄭闆橋題匾“小李将軍畫本”。
兩側篆書抱柱聯:
“萬井樓台疑繡畫;千家山郭靜朝晖。”
分别集自唐詩人張九齡和杜甫詩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