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Geography),是地球或某一區域地表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于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于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某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地理學又分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涉及的内容主要與人與地球的交互影響有關,比如說人口、政治、資源、交通、經濟、社會、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對于人們活動的影響。自然地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地理環境的特點和影響,比如生物地理學、氣候學、冰川學、海洋地理學、環境地理學、水文學等等,是一門包含了文科理科綜合知識的學科。
地質(Geology)泛指地球或地球某一部分中的性質和特征。包括其組成的物質成分。如地層和岩體的性質、礦物特性、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岩石和地層的形成時代、各種構造和變質作用及其現象、地層中所記錄的地球曆史中的生命演化情況以及可供利用礦床的賦存狀況等。在我國,“地質”一詞最早見于三國時魏國王弼(226~249)的《周易注·坤》,但當時屬于哲學概念。1853年(清鹹豐三年)出版的《地理全書》中的“地質”一詞是我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具有科學意義上的概念。
地質學是研究地殼的組成物質、地殼構造及各種地質作用,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學科。地質學還對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應用等進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地殼組成物質,各種地質作用,地殼變動,地質時期中生物的形态、分類和演化,地球形成和發展曆史,海洋地質現象以及應用地質學的各種原理解決探明礦床、開采石油等實際問題。
地理學和地質學同屬于地球科學範疇,兩者的主要區别是:1)研究對象不同。地理學研究人地關系;地質學研究地球及其演變。2)研究領域不同。地質學着重研究地下,地理學着重研究地表。3)研究的方法、手段、學科應用等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總的來說,地質學一般是研究地球内部的地質構造、岩石及其礦物成分、地球的各個地質曆史時期的劃分、物種的演化等,地質學是一門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科學;而地理學更多的是研究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現象的一門學科,研究對象主要為地球表面,探讨其演化和規律,以及對人的影響,地理學更偏重人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李志民,責任編輯段桃,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