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朝花夕拾第二課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第二課讀書筆記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5 20:46:37

今天讀了《魯迅的七堂語文課》講座回顧①|《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關聯與思辨 餘黨緒、彭正梅等。很受啟發,擇要整理,供大家備課時參考。

王希明:從認知、情感、理性、實踐四個層面來分析《朝花夕拾》的閱讀價值。

《朝花夕拾》可以增進我們對于當時社會的認識。學生們可以從《朝花夕拾》中獲取那些缺失的社會經驗。如《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在魯迅的父親臨死時,她一直慫恿魯迅喊父親的名字,鼓勵小孩子吃冰,打旋,唆使魯迅去偷母親的首飾并散布謠言,總盼着鄰家小孩幹壞事。再比如範愛農的族人,範愛農過世後,朋友們想集一點錢作為他女兒學費的基金,結果一經提議,即有族人争這筆款的保管權,募資一事不了了之。從認識的價值來講,這些事情都可以增加學生的社會經驗。

魯迅生活在一個糟糕的年代,魯迅的遭遇是一個比較悲慘的遭遇, 但是我們從他的作品當中看到,魯迅并沒有變成佛系少年,他也沒有變成喪系青年。他的血始終是熱的,始終以一種積極姿态投入到人生當中。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會發現他寫這些文章是為了尋求溫暖的,可見溫暖的情感對于孩子有多重要。

人生是非常短暫和渺小的,蘇轼說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正是這個道理。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過别人的人生,或者我們不隻活這一輩子,有沒有辦法活在别的世界?有辦法!那就是讀書。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的入口。你想想看,你可以跟魯迅一起成長。

《二十四孝圖》,像黑白無常的事情,他花了那麼多筆墨去刨根問底,到底黑無常、白無常的形象,我說的對不對?這本身就可以給學生一種啟發。我們還可以對魯迅的理性思考再做一種理性的思辨,魯迅的思考有沒有合理性?有沒有不夠完善的地方?如果放在今天的背景下看,這些思考又有什麼意義?

任務(一):我為魯迅設計三門課

縱觀《朝花夕拾》整本書,魯迅一共就讀過5所學校,總體看下來魯迅對這些學校的課程都不太滿意。如果請你為三味書屋時期的魯迅設計3門課,你會怎樣設計?你的理由是什麼?

美術課,科學課,民俗文化課。

任務(二):當前,國學班引起的争議常常見諸媒體。假如魯迅在世,他對當下的“國學熱”是否贊同?可以展開辯論,可以假借魯迅的身份寫一篇文章,可以用你認為合适的方式表明觀點。要求聯系《朝花夕拾》和當前的“國學熱”現象。

教育内容、形式、目标考慮。

餘黨緒評點:

讀文學作品,确實需要一個沉浸的過程,跟作品人物、跟作家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悲他所悲,愛他所愛。

《朝花夕拾》講了很多内容,但核心是魯迅的成長和反思。

湯飛平說:

在《朝花夕拾》中,我們還能看到魯迅很清晰的求學軌迹:從家鄉紹興接受私學到南京借助新學,到後來的去日本學醫,最後選擇棄醫從文,用文藝來救國。

童年的魯迅并不是我們過去認知當中的那個乖學生,他和我們很像,非常調皮,非常淘氣,非常好玩;青年時期的魯迅,也和年少的我們一樣有過很多的彷徨、迷茫,也有一些無奈;中年之後,理性和冷峻的色彩重了,當然依然還有溫情柔軟的時候。

對于同一件事,當年的感受于今天的思考,構成雙重視角。

比如衍太太來散播流言這件事,在當時他覺得好像掉在冷水裡,自己也仿佛真是犯了罪,他是害怕的,也是無奈的;但現在回看這件往事,魯迅就這麼說了:“但是現在我隻要有地方發表,我定要罵出流言的狐狸尾巴來。”

這些文章是按照創作時間的先後來排列的。其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作者從童年向少年過渡的篇目,接着就是《父親的病》》《瑣記》兩篇有關少年經曆的記叙,再接着是《藤野先生》和《範愛農》,這是魯迅去日本求學的故事。

這裡提供了6個專題的參考:

1、魯迅的童年之趣

2、魯迅的成長之痛

3、魯迅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4、魯迅人生道路上的關鍵事件

5、魯迅的教育曆程

6、魯迅的成長與傳統文化

周海燕老師說如何設計任務:

專題1魯迅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與關鍵事件

任務(一)人物展闆制作

周海燕: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任務:

為了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虹口區魯迅紀念館拟舉辦主題為“走近魯迅”的系列展示活動。請你挑選魯迅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三個人物做展闆。

活動四個要求,第一是選擇插圖,要求圍繞備選人物,搭配一幅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插圖。第二是拟定标題,圍繞被選人物對魯迅的影響,拟定一個标題,目的是為了提煉這個人物對魯迅産生的影響,這就要走進文本,深入研讀。第三是挑選一段最能體現其精神品質的語段,讓學生聚焦典型人物的描寫,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最後一點是書寫一段理由,這個是最重要的,這就是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思辨與分析。

我以長媽媽為例來具體說明這個任務。“阿長:童心新世界的呵護者”,這是标題,在理由上,我們可以這樣表達:長媽媽,一個普通的農村勞動婦女。睡相不好,背後說人長短,愚昧迷信,懂得繁瑣的規矩,總之她是一個讓童年的“我”不耐煩的人。然而她的一句“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卻可以抵消所有曾經的怨怒。她用那出自于天性的“愛”,為魯迅的童年鋪墊了明亮的生命底色,“人面的獸,九頭的蛇……”,這是魯迅童年想象力的源泉。那源泉裡湧動着溫暖和幸福,它可以治愈一個人生命裡經曆過的颠沛和不安。

再如父親。因為父親的病,讓魯迅建立了求學之路的最初理想,就是學醫。在《父親的病》裡,那些庸醫們,故弄玄虛,勒索錢财,最後導緻父親去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親人離世更讓人悲傷的事情。他後來在《呐喊·自序》裡就寫到,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魯迅說他立志學醫,救治像父親那樣的病人。雖然衍太太也是促成他出外求學的因素,但我覺得衍太太可能隻是加速了他離開家裡外出求學的步伐,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父親的去世。所以我認為,父親是魯迅成長的重要他人。

第三個人物,我會選擇藤野先生。在日本求學期間,魯迅飽受他人的嘲笑和歧視,隻有藤野先生特别關懷他,最關鍵的是藤野先生沒有民族的偏見。基于這種關懷,魯迅才有了戰鬥下來的信心和勇氣。假設一個人遭受各種冷箭,受到各種“正人君子”之流的攻擊,他還能夠在他的師友身上獲得信心和勇氣,拿這個人對他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來,長媽媽奠定了魯迅生命的底色,父親奠定了他求學的方向,藤野先生給了他勇氣和信心,這三個人物也貫穿了魯迅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

朝花夕拾第二課讀書筆記(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設計)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