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現代文閱讀内容概括方法

現代文閱讀内容概括方法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3 21:18:17

現代文閱讀内容概括方法(初中現代文閱讀)1

教學目标:

1.了解說明文結構形式和說明順序的種類

2.理解文章結構和說明順序對謀篇布局的作用

3.通過練習,鞏固審題技能,掌握答題技巧

教學重點:了解文章結構,理清說明順序

教學過程:3課時

第一課時

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三種:

時間順序,即按照事理發展過程的先後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産技術、産品制作、工作方法曆史發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都以時間為序。比如中學課本有一篇《景泰藍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藍的制作過程中:“做胎——掐絲——點藍——打磨——鍍金”的時間順序來說明的。

空間順序,是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内、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部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更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如《核舟記》就是按照船體——船頭——船尾——船背的空間順序來寫的。《故宮博物院》按照先總後分的順序,先概括總體特征,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宮……禦花園。

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的内在邏輯關系,或由個别到一般,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原因到結果,遞進,或由概括綜述到具體對象,或由特點到用途,或由整體到局部。不管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器物等,還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都适用于邏輯順序來說明。如《死海不死》、《向沙漠進軍》、《統籌方法》等。

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總到分,外到内,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有時一篇文章不隻是采用一種說明順序,而是将幾種說明順序糅合起來,交叉使用。

這一知識點的常見題型是:①全文或某段在說明時運用了哪種說明順序?②文中某幾個層次、段落的順序能否颠倒?為什麼?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xx的說明順序對xx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于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理清說明順序,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點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劃分成相對獨立的若幹部分,歸納出每部分的大意,将這些大意依次銜接起來,就得出全文的說明順序。

理清說明順序後,接着認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就容易看出全文的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一般有四種:

1.總分式

事物說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1)總—分,如《蘇州園林》(先總體的概括,再分說。結尾沒有總結性的語言)(2)總—分—總,如《故宮博物院》(先總體的概括,再具體來說,最後再總結)(3)分——總。

2.遞進式

各層之間的關系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各層之間的關系為遞進關系,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如《萬紫千紅的花》一文,先說花有各種顔色的原因,第二步說明花變色的原因,第三步說明花與昆蟲的關系,第四步說明花與人的關系,逐層深入,各層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向沙漠進軍》一文,也是典型的遞進式結構。

3.對照式

文章中某些部分,為了突出說明事物的特點,兩相比照,加以說明。

4.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成并列關系。如《鳥中諸葛》

一篇文章的結構,大多都是各種類型的混合應用,以總分式和遞進式見多,而并列式和對照式,在文章中的某些段落會存在。在閱讀中還要注意,如果是總分的結構,那麼“分”中又是怎麼樣組合的,是并列還是遞進?

選擇什麼樣的結構形式,總是要便于把事物或事理說明白。

1、按說明對象的自身條理性來安排結構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條理規律,把握了這種規律并據此安排結構,能使說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條理清楚。一般來說,運動、變化、發展的事物,它的條理性表現在時序上,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形态,說明時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就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的,先寫文字産生和出現書籍的雛形,再寫正式的書籍,最後寫現代的書籍,從而說明了書籍演變發展的過程。處于靜止狀态的事物,如建築群、名勝古迹、物品等,常常從空間位置上體現它的條理性。說明這類事物,宜按空間順序,先表後裡、先外後内進行說明。如《故宮博物院》說明一個古代建築群,這個建築群處在一定的空間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築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間位置,先寫外部城門,後寫城内建築,寫内時先寫主,後寫次。整篇文章層次井然有序。

2、按人們對說明對象的認識規律安排結構

對讀者陌生以及讀者難以理解的說明對象,說明時常常由具體到抽象,由表面現象到内在事理。由個别推及一般。在具體說明中,宜先寫狀态,後寫功用或成因,最後揭示性質特征。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說明文,具體說明部分先說一種現象:傳說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把俘虜的奴隸投在死海裡,但奴隸卻安然無恙地浮上來并講述了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然後解釋原因,這是因為死海海水的鹹度很高。接着進一步解說死海的成因,說明時先叙事,後說它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這樣說明,讀者易于理解。

對讀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說明時可先說一般,再叙說個别現象。這種寫法宜先寫性質特征,後寫狀态,人們可先獲得事物或事理的總體認識,然後具體理解。如《蘇州園林》,一般讀者都知園林這一事物,但蘇州園林與其他園林有所不同,因此,寫作時宜先說出它與其它園林不同的性質特征,然後具體說它的形态。這種結構安排有利于讀者盡快地認識事物。

說明文的結尾一般是自然結束,說明清楚了,文章就結束了。有的說明文最後再次歸結特征,有利于讀者區别事物。如《故宮博物院》最後寫道:"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牆,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築群,這樣和諧統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驚歎。"結尾直接點出了故宮建築群的特征:宏偉、和諧、統一。有的說明文,結尾作一些補充性的說明,或開拓讀者的視野,或增強說明的準确、嚴密程度。如《看雲識天氣》結尾是這樣寫的:"在某些情況下,看雲識天氣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還是要依靠天氣預報。"這一補充,比較全面地說明了"看雲識天氣"的作用,增強了說明的科學性。

《故宮博物院》就是空間順序,總分結構。文章按照:天安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禦花園——神武門;采取總分的結構形式,在開頭;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故宮)……開頭介紹了故宮的概況,即位置、曆史、價值等,中間部分是空間順序,按照參觀的順序,移步換景,具體介紹了故宮博物院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結尾寫在景山高處回望故宮的景象,照應開頭,形成呼應。

現代文閱讀内容概括方法(初中現代文閱讀)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