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的話
在即将到來的“十四五”及大健康、大休閑、大時尚背景下,中國茶藝發展如何與時俱進?
11月7日在京舉行的“當代茶藝發展方向暨實踐創新研讨會”上,特邀嘉賓——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茶文化學院院長王旭烽發表了主旨演講。她的演講涵蓋了兩方面的重要内容:一,學院近些年在茶藝創新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學院學生在研讨會上表演的兩個創新茶藝節目《清貧——可愛的中國》和《國際茶日——國際杯》,就向人們展示了探索成果;二,分享了基于創新實踐基礎上,對茶藝新方向的新思考。
茶周刊全媒體編輯部,将研讨會特邀嘉賓的觀點精心梳理,逐一推送。希望專家們的真知灼見可以為未來茶藝發展指引方向。
王旭烽
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茶文化學院教授、
茶文化學科帶頭人、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主任
《茶藝内涵的拓展和實踐》
以往的茶藝内容,就是要沖好一杯茶。随着時代不斷發展,雖然它的核心還是沖好一杯茶,但社會對茶藝的附加要求也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把它拓展到茶文化上。即在沖泡标準達标的基礎上,延伸到與茶建立一切關系的茶事上。比如水、茶器、茶周邊産品,将它們一同納入主題,豐富當下的茶藝文化内涵,使其更具文化符号性。
深挖茶葉内涵 打造精神内核
回顧現在的很多茶藝表演,我們不難發現,關于挖掘茶葉内涵,提升茶藝的精神内核,還有很大的空間。比如,《清貧——可愛的中國》茶藝表演中的那一款白茶,如果僅僅講茶的曆史悠久,經過茶農辛勤勞動生産出形美味甘的茶葉,這還遠遠不夠,要深挖其背後的内涵。這款茶葉的發源地——浙江淳安縣是革命老區,當年方志敏在這個地方開會,之後在這裡喝茶。茶藝表演解說詞最後一段話,就是方志敏所作散文《清貧》的結尾,“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清貧——可愛的中國》茶藝表演。
而這款白茶的外形也很神奇,它的葉子長出來的筋都是白色的,正好與方志敏寫到的“潔白”很吻合。方志敏提到的“潔白精神”,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精神呈現。所以我們把它的潔白的外形與方志敏“潔白精神”相結合,形成了這個表演的精神内核。
這就是策劃者在創新編排茶藝節目時,深入挖掘茶葉内涵,通過茶藝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的。
豐富表現形式 順應時代發展
除此以外,還應豐富茶藝呈現形式,更多元地傳播茶文化,開拓認知,解放思想,實現轉型升級。
第一,茶藝标準要堅持将傳統茶藝作為主流和基本精神,并且要讓它能夠作為一個評價标準。
第二,表演類的茶藝是藝術的茶藝,以舞台為呈現方式,強調視覺的藝術形态。這個是茶藝自身逐漸變化形成的一些文化形象。它的宗旨是通過優秀的藝術表達傳遞給大衆,讓更多的消費者開始嘗試喝茶,喜歡喝茶。之前,一個副教授說因為看了一個茶藝表演開始嘗試喝茶。這就是茶藝為藝術、為茶産業作出的一個貢獻,增加了一種新的藝術樣式——茶的藝術樣式。
《清貧——可愛的中國》茶藝表演。
第三,是概念茶藝。茶,以及絲綢、陶瓷等是中國文化的符号,把中華民族的基因和密碼都在這一杯水裡呈現出來,這樣茶藝的精神内核就能有質的飛躍,能夠挖掘出更多哲學和精神世界中深邃的表達,這也就給茶藝策劃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策劃茶藝時可以依托茶藝要突出的故事或者精神,創造出一種概念茶。比如表達“故鄉”“愛情”主題概念的。這樣,我們去國際上比賽,或者在國内跟别的藝術形式比拼的時候,就可以跟他們平起平坐了。因為,這樣的茶藝已經到達了一種非常高的藝術标準。
《國際茶日——國際杯》茶藝表演。
第四,現在網絡發展迅速,視頻傳播風頭正勁。未來,有沒有可能出現一種視頻茶藝?通過後期剪輯,用不同的編劇手段,打造電影感。是不是會得到更多年輕人的關注、赢得更多年輕人的喜歡?我想這對傳播茶文化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在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茶文化學院,有一句口号是——“今天您喝茶了嗎?”
現在還增加了一句——“把世界鋪成一張茶席,讓全人類在此共飲!”
出品: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
總監制 / 趙光輝 監制 / 陳 浩 制作 /梁 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