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說茶小課堂~
本專題旨在向不懂茶、想了解茶的朋友們講解茶葉知識。
在這裡,輕松學茶,快樂喝茶。
講完了綠紅黃青,這一講終于講到了白茶。白茶也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屬于輕微發酵茶。了解白茶之前,先看一道題。
安吉白茶和政和白茶分别屬于什麼茶?
安吉白茶屬于綠茶,政和白茶屬于白茶。
如果把安吉白茶當作是白茶,那你就陷入誤區啦。
明明都叫xx白茶,為什麼還有這樣的區别?
答案就在下邊↓
古代意義的白茶和當代意義的白茶在宋朝,宋徽宗趙佶所著的《大觀茶論》(1107-1110):“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緻……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為常品。”這時所說的白茶,隻是通過其顔色來辨别的,白色隻是茶樹的生物學特性,實際上就是白化茶品種,安吉白茶就是如此,從加工工藝上來講,它是綠茶家族的成員。
而當代意義的白茶,則是從制作工藝和品質上定義的。從這個角度講,白茶的出現大抵是在明代,明朝改餅茶為散茶,并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六大茶類,即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和青茶。
明代田藝衡田大教授在《煮泉小品》裡就記載道:“茶者,以做火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清翠鮮明,尤為可愛。”
這生曬二字,便和白茶加工工藝八九不離十了,推測這時的日曬做法便是當代所說白茶的起源了。
政和白茶就是由白茶加工工藝制作而成,所以歸類為白茶
倘若将安吉白茶的鮮葉用白茶的加工工藝,做出的成茶就屬于白茶類。歸根結底,茶葉屬于什麼茶類,還是根據制作方法和品質而定,不可看名猜茶類。
白茶的分類根據茶葉的采摘标準和茶樹品種的不同,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
白毫銀針:采用肥壯單芽制作而成,其外形色白如銀、挺直如針。白毫銀針主産于福建的福鼎、政和等地。産于福鼎的稱為“北路銀針”,産于政和的則稱為“南路銀針”。
白毫銀針
白牡丹:采摘一芽二葉為原料,攤葉萎凋後直接烘幹。因兩葉抱一芽,銀綠色葉夾銀白色芽心,宛若牡丹蓓蕾初放,故稱其為白牡丹。
白牡丹
貢眉:群體種茶樹(菜茶)品種的嫩稍為原料,采摘一芽二、三葉,經萎凋、烘幹制成,毫心明顯。
壽眉:采來芽葉,将芽抽去制作銀針,摘下葉片經萎凋、烘幹制成,葉片的葉緣微卷曲,葉背披滿白毫,酷似壽星眉毛,因此得名。
白茶加工工藝白茶基本工藝為萎凋→曬幹/烘幹。加工工藝就是這麼簡約,但不簡單。白茶通常選用芽葉上白茸毛多的品種,如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茸毛多的品種制成的成品茶滿披白毫,湯色清淡素雅,味鮮醇。
萎凋
萎凋是白茶的關鍵工藝,在白茶加工中極其重要,白茶萎凋有三種方式,室内自然萎凋、複式萎凋(室内自然萎凋 日光萎凋)和加溫萎凋。
有萎凋工序的茶類還有紅茶和烏龍茶(烏龍茶中又稱曬青),白茶萎凋的特點是時間長、程度重。雖然萎凋的手段各有不同,但作用和目的差不太多。
在此複習一個小知識點,紅茶和烏龍茶加工的關鍵技術分别是什麼?(答案就在往期小課堂中:一份紅茶的誕生筆記,從鮮葉變成紅茶,走過萎凋、揉撚、發酵與幹燥;青茶是青色的嗎,為何又稱烏龍茶?聊聊烏龍茶加工)
在紅茶篇已講過萎凋的作用,這裡我們可以複習第二個知識點~
萎凋的兩個作用:
一是蒸發部分水分,降低茶葉細胞的張力,使葉梗由脆變軟,增加芽葉的韌性,便于揉撚成條。
二是有利于内含物質的變化,提升茶葉品質。由于水分的散失,細胞膜滲透性增強,内含生物酶逐漸活化,引起茶葉中的内含物質産生一系列化學變化。
幹燥白茶幹燥分曬幹和烘幹,每一個白茶産品都有其不同的、獨特的幹燥方式與工序,若幹燥環節把控不當,也會極大地影響到白茶的風味。幹燥是為了制止茶葉繼續發生生化變化,固定茶葉的形、色、香、味品質,因此手段不同、時間不同都會使茶葉的品質各有不同。
新工藝白茶的揉撚在新工藝白茶加工工藝中加入了揉撚,通過揉撚使萎凋葉稍微緊縮成條,破壞組織細胞,揉出茶汁,增加茶湯的湯色與滋味濃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