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談、行文中,人們常用“刹那”、"須臾"、"瞬息之間"、和"彈指間"這些詞形容時間的短促。但究竟這些時間用語哪個長、哪個短,哪個又更短,它的起源是什麼,估計很少有人去探究。
”須臾"、"瞬息"這兩個詞語是我國古代就有的。《禮•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晉陶潛《感士不遇賦》序:“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盡;立行之難,而一城莫賞。”可見,這兩個詞語古已有之,都是形容極短的時間。“須臾”是個連綿詞,指的是一會兒、片刻。"瞬"是指一眨眼, "息"是指一呼一吸間,嚴格說來,瞬和息也是有差别的。
"刹那"、"彈指"則都是外來詞,是伴随着佛經的傳入從梵文翻譯過來的。關于這些詞的具體時間長度,佛經中還有多種說法,《新婆沙論》、《毗昙論》和《僧祗律》等佛經各有記載。不過一般都是認為一刹那是古印度最短的計時單位,大緻相當于我國的一個閃念。
現在較為通行的說法,是以《僧祗律》一書的記載為準。一刹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臘縛),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那麼可以得到如下的等式:
一晝夜=30須臾=600羅預=12000彈指=240000瞬間=4800000刹那
而一晝夜=24小時=1440分=86400秒
一“須臾”=2880 秒(48分鐘)
一“羅預”=144秒(2分24秒)
一“彈指”=7.2秒
一“瞬間”=0.36秒
一“刹那”=0.018秒
當然,刹那、須臾、瞬息、彈指間這些詞都是形容時間極短的。在這個意義上,它們是近義詞,用哪個都是可以的。不過我們知道了這些,今後使用這些詞的時候,可以把握得更好,用的更确切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