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冬奧冠軍武大靖提出早上八點半要給“塢民”上晨練課程,李雪琴随口一句“起不來”、汪蘇泷建議“可否早晚各上一節”,随即遭到宋丹丹的嚴厲批評,縱然汪蘇泷一再解釋“丹媽最愛我”,網友在彈幕上仍忍不住吐槽“場面太尴尬”——近日熱播的戶外真人秀綜藝《五十公裡桃花塢2》中年齡差異下的代溝再度引發觀衆思考。
從《屋檐之夏》《我們的師傅》《夏日少年派》《接招吧,前輩!》到今年熱播的《跨代答題王》《五十公裡桃花塢2》,不約而同地展現了“有年齡差距的嘉賓之間的相處模式”。業内人士表示,節目嘗試建設理想的社交模式,彰顯着跨越代際的人文情懷。
快節奏生活中代際差異更加明顯,探索不同的方式來驅散差異
“在傳統的人口學裡面,二十年是一代,但是當下,十年可能就是一代。”社會學研究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文軍告訴記者,當下兩代人的差距遠超過其父輩和祖父輩之間的差異。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加上全球化、網絡化帶來的高強度時空壓縮,會讓代際之間的鴻溝差距變得更加明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五十公裡桃花塢2》等聚焦代際鴻溝的場面會愈加引發關注”。
節目在展現代際鴻溝的時候,充分展現了不同年齡人的内心感受。在B站上獲得高分好評的觀察型綜藝《屋檐之夏》将嘉賓内心“隐秘的角落”展現得淋漓盡緻。花甲之年的“瓊女郎”劉雪華已獨居十年,在節目中和“室友”、00後UP主拉宏桑相處的點滴中,道盡内心世界的孤獨。事實上,太多身居異國、異地的孤獨人群在相互碰撞,撩動起脆弱敏感、渴望關懷的心弦,逐步打開了心門。
如何破除代際鴻溝?消除抑或減少“孤獨感”?綜藝節目進行各種探索——《五十公裡桃花塢2》中,宋丹丹提出舉辦篝火晚會來增進嘉賓之間的熟悉,遭多位年輕藝人的反對,氣氛一度陷入尴尬。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看來,“宋丹丹等資深藝人代表小品、電視劇時代,而汪蘇泷等年輕藝人代表着互聯網時代”,代際差異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媒介經驗的差異,同時,媒介經驗的差異也進一步放大了代際差異,使圍繞代際差異的社會焦慮獲得了更多關注。
相比之下,《夏日少年派》則設計了“打開盲盒”“時光音像店”“火線沖擊”等多個環節來促進兩代人之間的相處。比如“時光音像店”環節設置不同年代歌曲或歌手的信息,不同年代嘉賓産生熱烈共鳴,堪稱“效果滿分”。
“破壁”,是成長和蛻變,也是“文化反哺”
專家表示,不同年齡人通過不斷的磨合、消除壁壘鴻溝的過程,也是一次曆練和成長。聚焦資深藝人和年輕藝人之間的磨合的綜藝《我們的師傅》中,多位師傅人生中的“來往與感悟”對後輩多有啟迪。導演孔曉一曾公開表示,這一綜藝“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像人生課外輔導課的題材,這是目前國内綜藝市場上沒有出現的。年輕人不喜歡被動接受别人給予他的東西,他們更希望主動發覺、探索”。
《屋檐之夏》中,拉宏桑起初将關于自己名字和職業的解釋提前打印成了紙張,念給室友劉雪華聽,以此試圖避免“尬聊”,随着二人的相處,劉雪華的人生閱曆感染了她,拉宏桑不再将想要講的話寫下來照着讀,還耐心地講解如何制作B站視頻,并将自己做的視頻投屏分享給劉雪華觀看,還開玩笑地編造雙胞胎姐姐的故事以此來解釋視頻裡同屏的兩個自己……在文軍看來,年輕人拉宏桑對劉雪華的影響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反哺”,即青年一代對于長輩傳授各類知識以便于更好地融入社會——“對于長輩來說,應該調整好心态和價值觀,以良好的心态向子代學習。隻要符合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趨勢,就應該以事實為準繩,主動打破原本的權威結構關系。汪荔誠
來源: 文彙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