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新生兒黃疸的那些事兒要知道

新生兒黃疸的那些事兒要知道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8 19:28:13

“ 上網查資料,說要及時就醫。可奶奶、外婆又說居家觀察就行。到底聽誰的呢?”

新生兒尚處于從胎兒轉化成獨立個體的特殊階段,所以新生兒不同于兒童、成人,他們有不同的生理表現,新生兒黃疸就是症狀表現,而不是病因。那到底怎麼看待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都有黃疸,不用看醫生?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科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原因是體内膽紅素水平過高,膽紅素呈橙黃色,因此寶寶的皮膚和組織均染成黃色。

大約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産兒在生後一周内會出現黃疸。這在東亞人和美國印第安人中,比例還更高些。

通俗地說,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寶寶自身膽紅素代謝相關,會自然消退)和“病理性黃疸”(是多種因素或疾病導緻,需要就醫診療)。

生理性黃疸是寶寶生後早期,血清總膽紅素增高在一定範圍内的黃疸,一般生後2~3天皮膚開始黃染,4~5天達到高峰,黃疸持續7~10天消退(早産兒的生理性黃疸也可能持續2~4周)。寶寶黃疸若按這一“時間表”變化,黃疸比較輕,可以觀察為主、不用治療。

以下幾種情況則屬于“病理性”:

★ 黃疸出現過早(出生後24小時内);

★ 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上升速度太快(每日上升超過5 mg/dl或85 μmol/L);

★ 血清總膽紅素水平超過正常值(具體值根據不同日齡而異);

★ 黃疸持續時間延長,或退而複現;

★ 直接膽紅素增高(超過1.5 mg/dl)。

有些“病理性黃疸”能找到“病根”,如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有些是和寶寶圍生期的各種因素相關,如母親妊娠期糖尿病、窒息、頭顱血腫、胎糞排除延遲等;也有是寶寶其他系統疾病如敗血症,伴随的表現。

專家表示:血清膽紅素水平過高時,大量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基底核等組織。“這會引起急性膽紅素腦病,表現為嗜睡、肌張力減低、吸吮差,激惹、角弓反張,甚至發熱、尖叫、驚厥等。有些孩子會因此出現智力低下、手足徐動、聽覺障礙等後遺症,這被稱為核黃疸。”

由此可見,不是所有的新生兒黃疸都不用管。“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就醫、查找病因。

如何測黃疸值?

新生兒膽紅素水平是一個随日齡動态變化的過程。而膽紅素腦病的發生,與日齡、血清膽紅素水平,以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等相關。

高危因素包括:是否存在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窒息、敗血症、代謝性酸中毒和低蛋白血症等。

因此,出生後及時評估、實時觀察,對于及早發現膽紅素水平異常,非常重要。

專家提醒:黃疸通常先出現在面部,然後随着血清膽紅素的升高,向腹部和四肢蔓延。在自然光線下,根據皮膚黃染部位,能粗略推斷黃疸進程。

新生兒黃疸的那些事兒要知道(新生兒黃疸幾大問題)1

因此,如果肚臍以下部位或四肢遠端皮膚黃染,說明黃疸較重,應盡快就醫。另外,如果寶寶鞏膜(眼白)明顯發黃,通常黃疸也較重。需要聲明的是,“目測法”精度非常低、主觀性強,隻能作為參考。

寶寶的黃疸跟母乳養有關嗎?

大約有2%~4%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會出現母乳性黃疸,但大多數都是生理性的。目前,母乳性黃疸尚是一個排他性診斷,缺乏實驗室手段直接明确診斷。隻有排除了其他病理性原因,才能考慮為母乳性黃疸。

居家觀察,應該怎麼做?

在此提醒家長,對生後4-10天内新生兒必須密切觀察黃疸的進展,随時檢測血膽紅素濃度。可每天将初生的嬰兒放在窗前自然光線下密切觀察黃疸,用手按壓額頭、胸部及手腳心,按壓1-2秒鐘,然後将手放開,觀察皮膚的黃染情況。一旦發現白眼珠發黃、尿布染黃及眼淚發黃,應立即就醫,及早進行幹預治療。

特别要注意的是寶寶黃疸持續不退,甚至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等情況就要警惕發生核黃疸的可能。新生兒黃疸幹預是為了防止出現重度黃疸和核黃疸,這是家長、醫生及整個社會的責任,家長的責任又是重中之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