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不論是科舉還是高考,老百姓都喜歡以“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較低的錄取率。抛去真才實學之外,古人喜歡将“天命”作為登榜的重要因素。一旦有考生高中,一路闖過鄉試會試殿試,成為騎着高頭大馬招搖過市的狀元郎,坊間的人們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句:“文曲星下凡”。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中國民間傳說出現過的文曲星包括:比幹、範仲淹、包拯、文天祥、許仙的兒子許仕林、劉伯溫。文曲星屬癸水,主科甲功名與文昌同屬為福星,代表文藝方面的才能或愛好文學及藝術。
需要注意,文曲星不同于文昌星的是,此星帶有桃花,若女命再逢巨門同宮,則自甘堕落、水性楊花。文曲星喜與文昌星同宮,可對照充分發揮其才藝,若再遇武曲星同宮,就主博學多能,不過,要兼顧到父母宮的好壞,配合判斷等等。
文武是相對的概念,既然有“文曲星下凡”,那有沒有下凡的“武曲星下凡”呢?
這自然也是有的。
在民間傳說中,起碼有三位武曲星:武王姬發、遊魂關窦榮、三國武聖關羽。武曲星通常隻有一位,所以,武王姬發和遊魂關窦榮之間的傳說是自相矛盾的。周武王姬發成為武曲星的典故,是脫離了《封神演義》神系的。周武王取得江山社稷後,勵精圖治,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雖然姬發的統治期很短,但他畢生最大的功勞都集中在推翻商纣暴政上,所以,在他百年之後被接引上了天庭,太白金星代表上界賦予其武曲星君的頭銜。
不過,若依托于《封神演義》的神系,姬發顯然是無緣當上武曲星的。我們知道,武曲星君是封神榜三百六十五神位之一。想要跻身封神榜,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
首先是肉身成聖,也就是修煉有成,楊戬等修煉者均屬此道,姬發并不是一名修煉者,所以,不會通過這種方式登上封神榜;
其次是應劫身死,那些戰死在截教闡教之争中的修煉者多屬此列,顯然姬發并不屬于這一行列;
最後一種是身死道消,封神儀式時姬發還活得好好的,所以,也不會通過這種方式登榜。
姬發在《封神演義》中的結局是成為天子(自纣王死後已無人皇這一概念),是人間至高無上的存在。姬發無緣登榜,那麼在小說中武曲星的歸屬自然換成了其他人——遊魂關窦榮。
窦榮是殷商麾下的名将,駐守在遊魂關内多年。武王的軍隊用了好多年都無法破關。後來為了取勝,姜子牙派出了金吒、木吒兩兄弟,讓二人喬裝打扮成投奔殷商的修煉者,寄宿在遊魂關。原本窦榮的夫人徹地夫人已看出二人來路不正,誰知窦榮竟十分相信這兩名幕僚,沒有聽從夫人的建議。最後,在金吒、木吒的配合下,遊魂關如期被攻陷。身為守将的窦榮,死在金吒的遁龍樁下。
這種情況,屬于前文中提到的“身死道消”。在封神大業将成時,姜子牙給窦榮留了一個神位,也就是北鬥七星君裡面的武曲星。
除了上述兩人之外,民間傳說裡還有一位武曲星——關羽。
公元162年,武曲星下凡,投生到一戶關姓人家。父母為他取名為關長生,希望他能在亂世中健康成長。然而,關長生的父母因瘟疫早亡,年紀輕輕的關長生流落江湖,一個人在亂世中颠沛流離。某天關長生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見到有一隻金翅大鵬雕載着他遨遊太虛,醒來以後關長生發現自己變得力大如牛,搬起院子裡的石頭竟不費絲毫力氣。
關長生不解,将這件事告訴村中一個德高望重的老者。老人見多識廣,對關長生說在他出生那年關家屋頂上布滿了彩霞,所以,關長生一定是下凡的神仙。其實,老者對關長生武曲星的身份心知肚明,隻是這屬于不可洩露的天機,所以,他并沒有對關長生說明緣由。從這以後,老者教導關長生習武,并給他指引了一條生存之道。
因為關長生夢裡遇到了雲中的金翅大鵬鳥,所以老者給他取了個新名字:關羽、關雲長。既是武曲星下凡,關羽自然橫行天下所向披靡。直到麥城一戰歸位之前,關雲長鮮有敗績。每一場戰鬥,關羽都似有神助。
很多人覺得,武曲星就是武德星君,實則不然。
二者雖然都是道教神系裡的神靈,但不論是地位還是官職都有較大的不同。武德星君是常年駐守在天庭上的守将,負責整個天宮的防衛工作,其職能類似人間的“禁軍統領”。武德星君的職位屬五品正神,和千裡眼、順風耳這些小神差不多,算不上入流的大神。
相比之下,北鬥七宮裡的武曲星地位還要低一些。
北鬥七宮分别有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玑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駐守,武曲星所駐守的便是開陽宮。
參考資料:
【《春秋運鬥樞》、《封神演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