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五一節周邊轉轉也很惬意

五一節周邊轉轉也很惬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4 04:16:41

疫情之下,哪裡最安全?

書店!

有截圖為證——

五一節周邊轉轉也很惬意(五一隻能家裡蹲)1

我們在北京、廈門、武漢、成都找了幾所小書店,這些書店不僅顔值高、有特色,而不是一般的網紅打卡地,确實又美又純淨。

如果“五一”疫情防控要求允許,或者“五一”後疫情好轉了,你們一定要去這些“小而美”的書店走一走。也歡迎評論區“爆料”值得一去的好書店。

小衆書坊:“20人足矣”的清靜書店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張文靜

五一節周邊轉轉也很惬意(五一隻能家裡蹲)2

張文靜攝

地點:北京市東城區後圓恩寺胡同甲1号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10:00~18:00

北京東城南鑼鼓巷經常遊人如織,與之毗鄰的後圓恩寺胡同卻格外清靜。走進胡同尋得一處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進入那扇朱漆大門,你會發現這裡别有一番天地——院子裡藏着一個以詩歌為主題的書店“小衆書坊”。

盡管書店面積不大,布置卻不顯擁擠,書架、桌椅擺放得寬松疏朗。走進書店,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高達5.7米的大書牆,上面擺放着古今中外的詩集,它已成為小衆書坊的标志。其餘書架、書桌上擺放着近期出版的詩集,其中有很多是小衆書坊自己策劃出版的,比如“中國好詩”叢書、《天天詩曆》,還有一些人文社科類圖書。

“小衆書坊是北京最清靜的書店。”小衆書坊的創辦人彭明榜曾說,“我希望它的讀者每天有20人就好。我這樣說,并不是不歡迎更多的讀者來,而是希望來的都是真正的讀者。”

彭明榜在國内書店業界頗有聲名。2017年5月,53歲的彭明榜正式從工作了幾十年的中國青年出版社辭職創業,創辦了一家以出版中國當代詩歌為主的合資公司——北京小衆雅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他采用“前店後社”的方式,給出版公司配備了一家書店,這就是小衆書坊。這樣一來,出版公司的老闆就是書店老闆,編輯可以在書店和作者聊書稿。小衆書坊成了一個“文化客廳”—— 一個既能招待讀者,也能接待作者,能讓朋友們暢聊詩歌的地方。

獨立書店架子上擺着什麼書,體現的是書店老闆的“書品”。彭明榜年輕時就是個狂熱的詩歌讀者,1986年去重慶讀研究生時,他隻帶了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葉賽甯詩選》。但也是從那時起,因為所學專業的關系,彭明榜與詩歌漸行漸遠,直到30年後因策劃出版詩集的機緣,再次拾起對詩歌的熱情。

對于小衆書坊的選書,彭明榜的标準就是“如果一本書最終沒有被賣掉,我是否願意把它作為自己的藏書”。

明确的詩歌主題定位,使小衆書坊吸引了彭明榜心中“真正的讀者”,成為國内詩歌作者和讀者熟知的主題書店,不少人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除了出版、銷售詩集外,小衆書坊還會圍繞詩歌和文學主題舉辦各種活動。

小衆書坊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科學報》,來這裡的讀者各個年齡段的都有,年輕人越來越多。一位年輕人曾對她說,自己習慣在每晚睡前讀一首詩,閉上眼睛體會詩人傳達的情感,在充滿詩意的氛圍中進入夢鄉。

小衆書坊并不是彭明榜創辦的唯一一家主題書店。彭明榜自稱是一個“主題書店偏執症患者”,2019年底,他又開辦了國内第一家以簽名本為主題的實體書店“雍和書庭”。

雍和書庭坐落于北京東城區雍和宮壹中心,店内陳列的書籍中有許多是作家簽名後的版本,但即便是一些知名作家的簽名本,書店也按原價出售。

彭明榜說,與小衆書坊一樣,雍和書庭也以服務小衆讀者為特色,這個讀者群體就是簽名本收藏本愛好者。“通過簽名,讀者和作者有了更近距離的鍊接,也讓紙質書多了作者的溫度。”他說。

德芭與彩虹書店:坐在這兒,窗外就是大自然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荊淮僑

五一節周邊轉轉也很惬意(五一隻能家裡蹲)3

曾剛供圖

地點:武漢市江漢區北湖街道建設大道703号西北湖綠化廣場内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9:00~21:00(疫情期間暫為 9:00~17:00)

在武漢西北湖廣場的草地上,有一幢三面透明的玻璃房子。這裡就是博物主題書店——德芭與彩虹書店的栖身之地。創立于2009年的德芭與彩虹,是武漢頗具知名度的一家獨立書店。

受大環境影響,德芭與彩虹書店也經曆了與所有實體書店同樣的境遇。不同的是,幾經浮沉他們依然堅持了下來。在2020年,這間書店以自然博物為主題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一直以來,“人文、藝術、社科”主題是獨立書店的畫像,很少有以自然科學為主題的書店。“疫情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書店經理曾剛對《中國科學報》說,從開始的“文藝”路線到如今回歸“自然”,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疫情。居家隔離的日子,讓不少人對親近自然有了更多向往。

曾剛一直從事自然科普類書籍的出版工作,希望有一個空間把自己的工作展現出來。

“開始考慮的是,把書店設在公園裡,和湖、草、樹林的景觀融合。後來覺得不如做成一個從裡到外都和自然有關的主題書店。”曾剛說。

舒服是這間書店給人最直接的感受。采訪當天,一場急雨突然造訪,讓許多原本在公園散步的人來到書店避雨。不期而遇的讀者們,坐在靠椅上,聽着舒緩的音樂,和着巨大的落地窗外烏鸫鳥的叫聲,在閱讀中享受這個雨中的下午。

這間書店的另一個“身份”是武漢江漢區的城市書房。曾剛從江漢區圖書館挑選了3000多冊科普、博物、植物類的書籍,把圖書館作為書店的一部分。通過一個走廊,可以走到書店的專屬區域,各種自然類書籍還有一牆的園藝工具都擺放在書架上,等待博物愛好者的挑選。

從傳統人文類書店轉型為自然科普博物主題書店,讀者群變了,但曾剛覺得大有可為:“為感興趣的人提供一個‘物以類聚’的空間,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深度閱讀的價值。”現在,店裡最暢銷的兩本書是《武漢植物筆記》和《武漢鳥類圖鑒》。

德芭與彩虹書店的讀者中,既有附近的上班族,更多的是博物愛好者。西北湖公園的自然導師吳琛岚,就是書店的老朋友。在她眼中,這裡是她的第二辦公室兼書房。

“在這裡可以不受打擾地找到所需的書籍,這裡還是親近大自然的場所。”她說。

作為一家博物主題書店,各種自然科普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兩周前的一個上午,書店所在的公園組織了一場親子觀鳥活動。德芭與彩虹書店則搖身一變,成為這場活動的室内課堂。“坐在書店裡,窗外就是大自然。”吳琛岚表示,正是因為在博物主題的書店裡,才讓知識、自然和現實結合的方式看起來順理成章。

曾剛介紹,自然讀書會、“少年熊播課”等博物主題的公益講座和課程是書店的王牌節目。

一些本地的作者也會攜科普新書來此舉辦一場分享會。有一次,一名路過武漢的鳥類專家臨時受邀做了一場分享。

書店成為“博物愛好者”之家後,越來越多的植物園、動物園、觀鳥協會以及高校的科研人員加入到書店的朋友圈。

“國外的博物書店有很長的曆程。”盡管在當下,實體書店面前的路并不平坦。但曾剛認為,有一些人在堅持,才會有另一些人願意加入。或許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數學主題、物理主題的書店出現。

“希望德芭與彩虹書店的存在,能成為實體書店的土壤,讓更多書店發芽。”他說。

尹哥公益書房:北京城生命科學書最多的場子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張文靜

五一節周邊轉轉也很惬意(五一隻能家裡蹲)4

張文靜攝

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桂花胡同8号

營業時間:試運營期間每周三至周日13:00~16:00(需在“尹哥書房”微信小程序預約)

北京東城桂花胡同8号的小院裡有三棵樹,兩棵是棗樹,另一棵是構樹。樹下放着幾張桌椅,常有人坐在椅子上,手拿一本書認真地讀着。偶爾擡頭往上看,綠色的樹葉搖曳在四方的天空。

這裡是華大集團CEO尹烨今年3月建立的尹哥公益書房。尹哥公益書房既不賣書,也不賣咖啡。人們到這裡來,隻為讀書。

小小的胡同院子隻能容納三間閱覽室,卻為讀者提供了1000多本自然科學、生命科學類書籍免費閱讀。尹烨曾在其微信公衆号“尹哥聊基因”中說:“這裡是北京城生命科學書籍最多最全的場子!”

書房的書分為科學史、生命史、植物與動物、基因科學、腦與認知科學、疾病與健康、社會生物學鑒、未來科學等幾大類,此外還有一個專門的兒童閱覽區。這些書多是尹烨曾經閱讀過、親自挑選的科普圖書。

從開辦伊始,尹烨就說,尹哥公益書房不做拍照打卡的網紅書房,書房唯一禁止的就是使用手機娛樂。他們想努力實現的是讓每個進入書房的人,都能産生被書籍和智慧緊緊包裹的充實感、獲得感、幸福感。從試運營一個多月來看,書房已經顯現出這樣的效果。

書房負責人志研告訴《中國科學報》,雖然疫情期間書房通過預約制來控制人數,平時來到書房的讀者不算多,但絕大多數讀者,無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會認真地保持兩個小時左右的閱讀時間。

書房裡的陳設也花了心思,充滿自然和生命科學的元素。走進院子,就可以看到一隻随風揮動翅膀的木鳥;院子裡的旋轉樓梯,就像DNA雙螺旋結構;閱覽室椅子靠墊上有八個字母,都是志研自己繡上去的,是八個生命必需氨基酸的縮寫字母;兒童閱覽室牆上的挂畫是用貝殼裝飾的,桌上擺放着化石、動植物标本……在讀書之餘,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到院子裡幫助志研養花種草、接觸自然。

除了閱覽室,書房還有一間展覽室。空間不大,但很值得一看,比如裡面有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台測序儀。

尹烨曾說,建圖書館和書店的本心應是為了方便讀書人、解決人的求知需求。因此,建立小型圖書館或書店并入駐各個社區是更為實用的做法。尹哥公益書房就是在做這樣的努力和嘗試。

目前,書房正在招募志願者,尹烨和他的朋友們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到公益讀書事業中來。志研說,未來,書房也會不定期舉辦線上或線下活動,邀請生命科學領域的大咖為孩子們做分享。當然,這其中也有尹烨。

“螢火蟲”公益圖書館:一個書房改變一個村莊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胡珉琦

五一節周邊轉轉也很惬意(五一隻能家裡蹲)5

顔钰棚供圖

地點:廈門市後溪鎮港頭村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9:00

廈門市後溪鎮港頭村曾有“小香港”之稱,可随着它的沒落,這裡成為外來務工人員的暫住地。髒亂差的生活環境,讓它和很多城中村沒有區别。

可就在6年前,港頭村出現了一座小小的花園建築,全木質打造。夜晚,它被溫潤的燈光籠罩,在暗沉的城中村裡顯得格外醒目。它有一個很文藝的名字——“螢火蟲”公益圖書館。如今,這座圖書館已經成為廈門市的“打卡”地,全國各地的人慕名前來。

這座圖書館的發起人和管理者顔钰棚有個比較特殊的身份——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法警。他日常的工作任務主要是押送重大犯罪嫌疑人開庭,有時會參與執行死刑。

從小生長在這片城中村的顔钰棚,算是因讀書改變了命運——上大學、考法警。起初,顔钰棚隻是覺得,有書的環境和氛圍對自己很重要。于是,工作之餘他開始自學木工,為自己和家人親手建造了一個小小的書房。

那時,村子裡的孩子會時不時地來到這個書房,和小夥伴一起做作業、看書、玩耍。“這群生活在邊緣地帶的留守兒童,也能因讀書改變生活嗎?”顔钰棚開始萌生出一個更大的想法,為城中村的孩子們建一座圖書館。

在設計師好友騾子的幫助下,圖書館确定了建築框架。它分為上下兩層,一樓是一個公益活動空間,二樓是圖書館,包括24平方米的玻璃木屋和50平方米的戶外大自然閱讀空間。

顔钰棚打造的是一個以圖書館為切入口的村莊文化孵化中心,也是城市居民與農村交流的一個平台。除了孩子們有書讀,大人們也可以參加平台舉辦的各種藝術活動,大人小孩各得其所、各自學習。

過去6年,來自廈門市、區各個圖書館和社會各界的捐贈,以及一些新書認購活動,讓這座圖書館有了八九千冊的藏書。

圖書館還吸納村子裡正在上學的孩子成為流動小館長,負責衛生工作、整理書籍、組織策劃活動……在企業的資助下,他們每個月還可以領取一筆固定“工資”。周末,很多附近中小學、大學的志願者也加入圖書館的管理員隊伍。

現在,這個圖書館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閱讀空間,來自天南地北的志願者,還給孩子們帶來國學、手作、瑜伽、小法官夏令營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程。

就在今年,圖書館來了一位畢業于清華大學的新館長,她是2008年甘肅省高考文科狀元阚梅。孩子們對這位“學霸”十分感興趣,經常拉着她讀書、講故事。

而她自從全職加入圖書館後,鼓勵孩子們出黑闆報、寫心願單的同時,還跟他們分享“學習秘籍”。正處在事業轉折期的阚梅,因為這樣一份工作擁有了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曆。

圖書館成了港頭村的文化中心,在它的輻射之下,逐漸形成了古琴館、漢服體驗館、陶藝館、梅高學堂、初心院等一系列文創空間,還衍生出港頭村文化藝術節等文化活動。

毛邊書局:故紙堆裡“淘寶”

文 | 楊晨

五一節周邊轉轉也很惬意(五一隻能家裡蹲)6

楊晨攝

地點: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怡福路300号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三 10:00~18:00 周五至周日 10:00~21:00

在成都西門的某老小區内,隐藏着一個隻有百平米大的舊書局。書局的“主理人”叫傅天斌,是一位毛邊書愛好者。他1992年開始藏書,并于1998年創辦了名為“毛邊書局”的舊書店。

2018年,傅天斌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與成都市成華區府青路街道(原桃蹊路街道)簽約,達成了“毛邊書局·桃蹊書院”項目,書院由街道辦提供場地,毛邊書局提供書籍和專業經驗,雙方共同管理。

書店大了,有了一些變化,内容也豐富了,結交了更多的書友,但傅天斌的初心從未改變。

在如今面積1000多平方米、藏書十餘萬冊、更為敞亮的書店裡,有時下各類新書,當然舊書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傅天斌形容舊書就像老朋友,溫故才能知新。

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當天的淩晨三點,傅天斌還跑了一趟舊書市場,收獲了滿滿三大袋子書。

收書的過程又喜又悲,有成就,也有無奈。去年年底,傅天斌在書市上淘到一批文獻,其中多為工作手稿和筆記,記錄了上世紀四川茶葉進出口的情況,還有珍貴的制茶講義和教材。足足兩個手拉箱的資料,花了傅天斌一萬多元。但回家後細細一整理,甚覺值當。

也是在那段時間,傅天斌碰到了一位賣成都烹饪雜志社資料的書攤主。在裝滿上世紀90年代雜志的編織口袋裡,眼尖的傅天斌發現了其中有50年代川菜廚師比拼演練的照片,雖然均是一兩寸的照片且并無任何攝影藝術價值,但勝在展現的内容珍貴。

對方一開口就要價四萬元,讨價還價幾個回合,始終未達成交易。不成想,傅天斌走後,這批資料被另一個人買走。

說到這兒,傅天斌很後悔,“并不是說其有很高的升值空間,而是對書院的川菜主題展是種遺憾,對川菜曆史的研究是種損失。”但他知道,收書的過程有得意就有失意,“我還要學會等待,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對書的認識” 。

除了繼續做好舊書的業務,在毛邊書局·桃蹊書院,傅天斌還有一些堅持。例如,不搞與書無關的商業化活動,也不打造所謂的網紅。

即将迎來第二十五個“生日”,從老小區裡走出來的毛邊書局也在蝶變。

當下,書籍作為一種介質,承載着更多功能。傅天斌介紹,毛邊書局·桃蹊書院突出講、學、問、研這四大功能,打造了閱讀空間、美育空間、研學空間,開展了講座、展覽、書畫課、茶藝或花藝生活美學體驗課以及線裝書體驗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不是單純的圖書業務,而是以書為媒,通過一些‘言之有物’的主題性活動,讓在地文化活起來,挖掘和傳承這些故紙堆裡的文化瑰寶。”

他認為,做書店的同時也肩負着某種責任,“一是為大家提供一個舒适空間,不僅是場地,更是自得其樂的精神領域。同時提供服務,讓讀書帶來的純粹充實更多人的生活和内心”。

傅天斌表示,目前毛邊書仍然是書院的一項特色業務,雖然并不是“主流”,但它展示了一種難得的閱讀情趣,引導讀者放慢腳步生活,沉下心愛上閱讀。“希望大家在翻閱毛邊書時,感受我們做書店所傳達和倡導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