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彩雲
朱定端
鄧麗妃
陳玉潔
陳翠練
十幾歲就離家出外打工,從基層工人熬到管理層,白天上班、晚上進修,敬業、勤奮、進取,但最終,她們發現:在異鄉,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紮根”,于是都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回鄉創業。
她們,就是這樣一群土生土長的鄉村姐妹,從城市回到家鄉,“重新開始”,并選擇了生态農業創業之路,生态産品比“打農藥化肥”的普通農産品成本更高,但她們就是想“種養出讓自己的家人都能安心吃的食物”。
從2016年開始,廣東省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芽基金會)整合多方社會資源,向鄉村婦女及家庭推廣生态農業技術,同時提供資金、搭建學習網絡,希望幫助她們減輕勞動負擔、提高效益,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獲得一定的市場競争力。
姐妹們有着強大的行動力和對學習新知識的渴望,她們勇于嘗試,邊做邊學,在實踐中摸索出自己的成功之道。她們互相探訪,深度交流,守望相助,逐漸形成了一個活力十足的成長型社群。
“用心種,好好吃”是她們的共同期許。
傅彩雲 “先從廣東省開始,慢慢走出去”
傅彩雲是90後新生代農村女性的代表,2010年中專畢業,離開家鄉到中山市的工廠打工。
回到家鄉是因為父母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傅彩雲的丈夫在家裡開了一間小面廠做手工面條。她留意到蔬果銷售渠道單一是農民目前的主要困境。帶着這個觀察,再結合自己前些年在城市生活的經曆,傅彩雲想起近些年城市裡逐漸興起的綠色食品風潮。如果在現有基礎上把面條改良成綠色環保的營養面,不管大人小孩孕婦都可以吃,不但面條會大有市場,就連農民蔬果滞銷的困境也可以得到一絲緩解。
為了盡快把生意帶上軌道,傅彩雲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女兒還在哺乳期,她就去參加了綠芽基金會為期五天的培訓。有了知識和技術的支撐,傅彩雲的幹勁就更足了。因為生長在農村,身邊都是種蔬菜瓜果的親戚朋友,制作蔬果面就可以就地取材。“那些下很多農藥化肥的我們肯定不要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無添加,所以一般是采用自己親戚朋友種的蔬果,這樣知根知底也比較好把握。”
通過綠芽基金會的培訓,傅彩雲第一次接觸到了“包裝”的概念。她開始認真思考,為什麼自己的産品價格低廉,而有些同質量的産品在經過包裝後,就顯得高大上,價格也跟着有了提升。為了提升自己的産品質感,傅彩雲請了專業的設計師為自己的産品設計包材,從桶裝到禮盒裝一應俱全。完成了商标的注冊,傅彩雲又把目光轉向了電商。“前年我自己摸索開了微店,詳情頁那些都是我自己弄的,現在還想把淘寶和蘇甯易購搞起來,先從廣東省開始,慢慢走出去。”
朱定端 一個五十歲的農村婦女決定創業
“五十歲的朱定端回到沈南村一年多了,為了供兩個女兒讀書,她在縣城打了十九年的工。
“他們說我腦子進水了,你一沒有文化,二沒有技術,拿什麼做農業?但我就是不服。”朱定端辭去工作回到家裡,村裡像她這個年紀的女人,不是偶爾幫忙打打零工,就是忙家裡的勞作,但這都不是她想做的。朱定端去隔壁鎮看親戚時偶然參觀了用生态種植技術培育蔬果的基地。基地負責人吳秀蘭用自己種的水果來招待她,沒想到這一吃,就吃出了朱定端的創業之路。“她種的番茄和西瓜都很好吃,我就想,賣東西不就是講個好吃健康,如果我種的橘子也這麼好吃,那肯定會很好賣”。就這樣,從未接觸過生态種植的朱定端,決定開始學習新的技術,種出自己的産品。
相對于傳統種植,生态農業的成本要更高,但種出來的蔬果更加健康,并且對土地的可持續再生性更好。這個概念雖然好,但對于傳統的農村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家人反對,老公也不肯幫忙,她隻能靠自己積極地學習,抓住人就問。她參加了綠芽基金會組織的生态種植培訓,并且經常到生态種植基地找吳秀蘭問問題。“年輕人有文化,又會上網,我什麼都不會,就隻能問,我也不知道自己問了多少,反正我種了多少,就問了多少。”時間久了,朱定端的家人也漸漸被她的毅力打動,加入了她的行列,一起用生态技術種南豐桔。果樹種植的周期很長,四年才會有收益。這四年間每個步驟都不能出問題:“你不做好點,它生出來就沒有那麼好。”朱定端總是笑呵呵的,“難也要做。我想靠自己,不想老了還問子女要錢。”
鄧麗妃 “兩頭婚”下的創業女子
鄧麗妃的父親在她讀初中時出車禍留下了殘疾。上有八十多歲的奶奶,下有讀小學的妹妹,一夜之間,生活的重擔就全落在了母親的身上。“我那時候就想,要不别讀了,初中畢業就幫家裡幹活吧。後來因為發洪水,政府有了扶貧的項目,我這才讀了中專。”中專畢業後,鄧麗妃在外陸陸續續打了七八年工,最後決定回家尋出路。
因為自身的家庭狀況,24歲的鄧麗妃開始了“兩頭婚”的生活。所謂的“兩頭婚”,就是男方不說娶媳婦,女方不說嫁閨女。男女婚後在雙方家庭輪流居住,兩邊都照顧,孩子分别随父母姓。為了補貼家用,鄧麗妃在山上散養了兩千隻走地雞。鄧麗妃最初接觸到綠芽基金會是在2019年上半年,在那之前她已經完成了從喂雞飼料到喂糧食的轉型。“我們家從2006年開始養雞,那時候是飼料雞。肉質不好,雞還總容易生病,一年到頭賠的比賺的多。”有一段時間,家裡比較困難,沒錢買飼料,她就開始用米糠和谷子來替代。沒想到不但成本低了,肉質還跟着提升了。在接觸了綠芽後,鄧麗妃才開始弄清楚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在向生态雞靠攏。
通過培訓與系統化的學習,鄧麗妃也開始學着對養殖的方式進行改進,不但更加保證了雞肉的健康與生态,更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過去每天都需要清掃雞糞,一定要固定一個人在這裡,家裡的活都顧不上。現在用了微生物菌技術,雞舍也沒有臭味了,清理的次數也少了。”
陳玉潔 賣掉廣州的房子回鄉種鷹嘴桃
陳玉潔返鄉之前,一直和家人定居在廣州,直到2015年,才賣掉房子回韶關市始興縣做農業。她拿着一部分賣房子的錢買了烏龜并且承包了六十畝的地。
她十分好學,自己不懂的就看書,上網,還去别人的果園裡學習,而且與絕大多數姐妹們不同的是,陳玉潔是自己找到始興綠芽,希望學習生态種植技術的。
2016年開始,陳玉潔種下了鷹嘴桃,并且一開始就堅定地選擇了生态農業種植方式,為的是想尋找兒時記憶中的水果香。那時候的果子可以從地裡摘出來就吃,不但香甜,還不用擔心農藥殘留。
通過綠芽舉辦的生态種植培訓,陳玉潔開始使用動物糞便發酵而成的有機肥,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這項技術有效地幫助陳玉潔降低了人力成本。“以前兩個人一起澆的話,整個果園要6天才能澆得完。現在我們裝了水管用施肥槍打下去,兩天就能弄完。一年我們如果要弄4次的話,就可以節省很多人工。一年下來,我們可以節省60多天的時間,節省9000多塊錢。”
第三年,陳玉潔的果園終于有了大的起色,果子甜美清脆,回頭客特别多,并且供不應求。“每次一有人誇我的桃子,我就覺得生态農業,是一定要做下去的。今年希望能借助網絡,把我的桃子銷路再打開一些,賣向全國。”
陳翠練 “我們女人也可以為自己活一回”
陳翠練1974年出生在廣西,14歲開始打工,輾轉湛江、深圳等多個城市。後來,她在始興結婚安家。
2003年,陳翠練所在的村子在山上開發了一大塊地,可以承包給個人。陳翠練以一年一千塊的價格租下了山頭,租期30年。買雞苗和飼料的錢都是借的,陳翠練的決定很冒險,“我要養雞就要與衆不同,就要做環保的,健康的。”别人的雞喂飼料,她決定不這麼幹,“我養殖雞鴨鵝都不喂飼料,全是環保的,喂青草米糠。這樣的缺點就是養殖時間比較長,但是品質也比較好。”
作為市面上少有的環保概念産品,陳翠練的生态雞一開始銷路并不好。一般飼料雞三個月就能上市,十塊錢一斤。而陳翠練家的雞一般生長周期則需要八個月,最少要20塊錢一斤才不會虧本。就連雞蛋都比人家的貴,人家賣五毛錢一個,她的都要一塊五。她想出了“免費試吃”的方案,讓顧客先拿回家吃,好吃再回來買,最多時一天送出去250個雞蛋。不到一個月,銷路就打開了,回頭客越來越多。
2018年,陳翠練通過身邊做養殖的朋友,知道現有的一些生态農業技術,不但可以節省勞作成本,還可以提高産品的口感。陳翠練聽了有點不太相信,抱着好奇的心态參加了廣東綠芽農村婦女發展基金會的培訓。到了2019年,行動力極強的陳翠練已經把生态種植技術用得有模有樣。她還建了生态基地和家庭農場,把水肥一體化與養雞、養鴨、養羊、零排放、種養相結合。現在陳翠練的家庭農場已經初具規模和人氣,最多的一次來了12桌客人,現在到她那裡吃飯,還需要打電話提前預約。
陳翠練的臉上永遠帶着笑容,她想對廣大女性朋友說,“我們女人也可以為自己活一回吧!跌倒了不怕,跌倒了再爬起來,隻要你勇敢去做,怎麼沒有成功的一天?”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課題組
統籌:陳養凱
采寫:南都記者 許琨 通訊員 王楊 羅瑩
攝影:陳騰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