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作文的結構和分析

初中作文的結構和分析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6 11:22:31

初中作文的結構和分析?初中習作探究:作文結構好的作文,不僅要在内容上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還要在結構形式上做到“言之有序”如果把文章主題比作人的“靈魂”,材料比作人的“血肉”,那麼結構就像人的“骨骼”骨架好,身材就好,心态也好;反之,肉體就會疼痛,心靈也備受折磨所以,如何根據文章内容和體裁的需要,把要說的“話”自然、連貫、完整、巧妙、周密地表達出來,對寫好一篇作文來說至關重要“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既是《語文課程标準》的明确要求,也是各地中考作文的寫作要求,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初中作文的結構和分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初中作文的結構和分析(初中習作探究作文結構)1

初中作文的結構和分析

初中習作探究:作文結構

好的作文,不僅要在内容上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還要在結構形式上做到“言之有序”。如果把文章主題比作人的“靈魂”,材料比作人的“血肉”,那麼結構就像人的“骨骼”。骨架好,身材就好,心态也好;反之,肉體就會疼痛,心靈也備受折磨。所以,如何根據文章内容和體裁的需要,把要說的“話”自然、連貫、完整、巧妙、周密地表達出來,對寫好一篇作文來說至關重要。“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既是《語文課程标準》的明确要求,也是各地中考作文的寫作要求。

一、作文結構技巧精講

技巧一:合理布局

結構從本質上說就是“起承轉合”,就是安排好文章的段落和層次。一篇文章你打算從哪些方面展開,分幾段來寫,各段之間又如何組合,在動筆之前就要通盤謀劃妥當。否則可能有頭無尾,東拉西扯,分段太少或過于細碎,比例失衡,缺乏美感……

文章結構有縱式、橫式、網狀三種形式。記叙文則有“情節發展型”“方位轉換型”“情感變化型”“表達方式變換型”“總分總型”“對比對照型”等多種類型。

其中,“三水并流型”(除開頭結尾外,主體部分圍繞一個中心剪接不同鏡頭,并列展開三個以上段落,有的還分别加上小标題)等結構方式,在近年中考作文中運用尤其普遍。

技巧二:一線串珠

清代學者劉熙載講,“唯能線索在手,則錯綜變化,為吾所施”,就記叙文而言,有一條乃至多條線索,可以把豐富而散亂的材料串聯縫合,組合成渾然一體的藝術珍品。

可以用為線索的有很多,譬如,可以是某個物件,如重慶一考生的中考作文《因為有了期盼》,以“風鈴”為線索,表達了自己對父母的理解;可以是某個中心事件,如福 州一考生的中考作文《在嘗試中成長》,以練習寫字的過程為線索,寫了生活中的趣味和悟出的做人道理;也可以是某句話,如貴州安順一考生的中考作文《力量》,以“什麼最有力量”這句話串聯主要内容;還可以是某種情感(或者:情感的變化),如湖北武漢一考生的中考作文《成長路上有愛》,便是以母愛為線索,等等,不一而足。

技巧三:過渡照應

相鄰的兩個段落、兩層意思之間,如果内容跳躍性太大,就會對讀者的理解帶來障礙,為了突出其内在聯系,這時就需要過渡。一般地說,凡叙述的内容發生更替或轉折,由叙述轉入議論或由議論轉入叙述 ,内容由合到分或由分到合時,都應該注意承上啟下。過渡可靈活運用過渡詞(如“誠然”“其實”“可是”等)、過渡句、過渡段來完成。

過渡使上下文意思銜接,語氣貫通;照應則使文章顯得無懈可 擊。如果說前面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後面就一定要有着落;後面要說的内容,前面要先有個交代。這樣“瞻前顧後”地寫,才能“天衣無縫”。

常見的照應有:

①首尾呼應。如東營一考生的中考作文《鼓勵給了我力量》中結尾“夜還是那麼的靜”與開頭“夜是那麼的靜”相照應。

②前後照應。如都德的《最後一課》,開始寫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看到許多人擠在布告牌前,與後面 上課時的恍然大悟相照應。

③題文照應。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四次提到“背影”,突出了中心。

技巧四:詳略得當

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是文壇衆所周知的笑話。我們寫作也一樣,決不能掌握材料 多時就多寫,手頭材料少時就少寫;喜歡的就多寫,不喜歡的就少寫或不寫。不适當剪裁,就很可能寫成流水賬,或者下筆幹言離題萬裡。

寫記叙文,能突出中心的内容就要充分展開,濃墨重彩地寫;與中心關系不太大的,隻需用少量的字數粗寫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根本就别寫。譬如中考作文《愛是媽媽的唠叨》,故事情節就應該詳寫,抒情與議論的内容則要略寫;人物的言行應當詳寫,相關的景物描寫就不能喧賓奪主。寫議論文同樣如此,應圍繞中心論點從不同角度篩選論據,并緊扣論點加以分析,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

特别地,詳寫某個“點”,有 助于突出典型事實,從而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寫“面”,則可以勾勒人或事物的全貌,能夠反映事物的廣度。例如安徽蕪湖一考生的中考作文《心中有話對你說》,先從“點”上寫“你陪我一起和書中的靈魂對話”“你和我一起認真傾聽老師的教誨”,再從上面”寫“你”教“我”學會了關愛,堅強,在困難中爬起,在勝利中繼續前進,點面結合就使讀者既有了全面的印象,又有了細緻的感受。

技巧五:打磨首尾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就考場作文而言,“起句如爆竹”,開頭要幹淨利落,形成氣勢,有時為了增加文學色彩或達到引入人勝的效果,可以略加修飾,但以迅速切入正題為宜。

常用的“鳳頭” 有:

①開門見山型。如:倘若可以,我願做一個“行者”。 (溫州中考作文《做一個“行者”》)

②設置懸念型。如:他,被貶了! (廈門中考作文《打開一扇窗》)

③描寫渲染型。如:風呼嘯着,雪花一飄三轉地舞着,輕輕地、慢慢地為大地母親披上雪絨。(北京中考作文《凝聚》)

④對比烘托型。如:往事悠悠,許多的回憶,就像是電影的鏡頭,在我眼前一閃而過,消失了。而這其中的一件事,卻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把我拉回到那些個回憶之中,記憶猶新。

(金華中考作文《那天,我笑了》)

“結句如撞鐘”,好的結尾,有深化主題、餘音繞梁的效果。

常用的“豹尾”有:

①自然收束型。如:我摘下風鈴,細細地端詳着,想着想着,我便抱緊 風鈴,轉身走向門去……(重慶中考作文《因為有了期盼》)

②呼應開頭(标題)型。如:我多麼渴望母親能找份好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

(梅州中考作文《我渴望母親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③畫龍點晴型。如:是的,我們的生活真的需要微笑。微笑是春天的陽光,是春天的新綠。心中留下了微笑的痕迹,太陽升在頭頂,世界明媚而溫暖。 (新疆中考作文《生活需要微笑》)

④發人深思型。如:一隻鴿子,象征着和平,一隻和平鴿,作了太多的貢獻,連動物都想着和平,為什麼我們不想。難道我們真的不能擁有和平嗎?真的抓不住和平嗎? (梅州中考作文《我渴望和平》

在一個作文題目下,可以有很多結構方式可以選擇,常見的有:

1、鏡頭式結構(又叫片斷式或串珠式)

這種結構的文章是由一系列有關聯的獨立畫面并立連接而成,有一條主題的線索貫穿其中。利用這種結構有許多好處:一能快速成文,二使結構清晰,三能内容明晰,從而出奇制勝。

常用的拟小标題方法有:直接用一、二、三、四标示;用表時間、空間、情感變化的詞語連綴;采用日記格式顯現文章結構;引用化用詩歌、名言,名著、名篇書名拟定;根據内容精心概括顯示文章内容的短語作為标題;緊扣文題或話題從不同側面拟出小标題。

如2007年山東滿分作文《跟美麗捉迷藏》開頭寫道:“路過青春,步入花季,總是感覺身邊暗淡乏味,心緒低落,鮮少因為發現美麗而感動、欣喜。美,是否在與我玩着捉迷藏的遊戲,正在靜靜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尋?”正文使用了鏡頭式的結構:(一)美,在轉身處;(二)美,在凝眸處;(三)美,在你身邊。緊扣話題,以“尋覓”為線索,通過攝取生活的幾個特定的鏡頭,用剪貼的形式結構成文,可謂獨特,令人耳目一新。

運用鏡頭式的結構需要注意,這些鏡頭應該是有機的一個整體,從不同的角度,多個側面來表現中心,不應該是分散的、無序的。所以在這類文章中,用好線索、做好藝術化的開頭、結尾是很重要的。

2、一線貫穿式結構

面對着複雜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過于用一條線索把有關材料貫穿起來,使之渾然一體。這個線索,可以是人(如《孔已己》中的“我”,即小夥計),可以是物,可以是中心事件,還可以是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等等。

3、一波三折式結構

“文似看山不喜平”,寫文章要盡力避免平直,宜跌宕起伏,搖曳生姿。寫人叙事時有張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讀者。或是懸念設疑法,誤會興波法,或是蓄勢陡轉法,抑揚生變法,從而激發起讀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閱讀快感。

寫好這樣的文章,一般可采用以下的手法,我們姑且定格成幾種結構,以便于同學們的借鑒吧。

(1)欲揚先抑式

在這類結構的文章裡,作者把自己準備着力表現的某人、事、物、景,先壓一壓,就是用曲解或嘲諷的态度盡力去貶低或否定它,但是最後的目的是贊揚他的好的一種構思方法。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頭,先縮一縮。這樣,擊出去,更有力。這種結構運用得當,情節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豐滿,主題因此深刻突出。

下面的是按先抑後揚的方法寫的一個作文片斷:

周末,鄰居對回家的女兒迎出老遠,‘心肝寶貝’叫個不停。而媽媽對我隻是笑了笑,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妹妹在給我裝菜時偷吃菜中肉丁更使我火冒三丈。但妹妹的一句話卻讓我羞愧難當。‚姐姐,你不在家,我們盡吃小菜,你一回家,媽媽總是割肉買魚給你補養身體,你又吃又往學校帶,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啊!‛

這個片斷便将深沉的母愛“揚”了起來。同時,這樣來寫,文章也就曲折生動了。

(2)懸念式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唐伯虎應邀出席一家财主婆八十壽宴。當輪到唐伯虎緻祝壽辭時,他劈頭劈腦一邊手指宴主,一邊口吟道:“這個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個個目瞪口呆。于是,他趁勢口鋒一轉:“九天仙女下凡塵。”主客們頓時化憂為喜。不待情緒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兒孫個個都是賊!”兒孫和祝壽者們無不驚訝、怒目而視。不料,詩人妙語回天,“偷得蟠桃壽至親”,頓時,衆人開懷大笑掌聲轟然。

你是否能從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實際上,唐伯虎從第一句開始詩人就設置懸念,吸引着人們的注意力。直到末句,才完全解開懸念。

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開頭設置懸念,或情節方面的,或感情方面的,或人物方面的,可以使讀者懷着探究的心理一直走下去,文章中的包袱一層層被抖開,文章中的脈絡越來越清晰,讀者在這個懸念的指引下,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疑慮與驚奇,從而感受到文章的魅力。

我們要學會在叙事中設置懸念。當然,這裡界定的“懸念”是個寬泛的概念,有以下三層含義:

第一,将問題或疑團懸在文章的開頭或是中間,然後探團解疑,但并不急于揭開謎底,而是蘊蓄較長時間後再解開懸念。

第二,緊扣一個話題,讓文中的一方人物對另一方人物的做法産生誤解,通過誤解,引起矛盾,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樣也是十分引人入勝的。

第三,讓文中的人物身處逆境(重重困難)當中,當解決了一個矛盾,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矛盾;掃除了一道障礙,又出現了一道新的障礙。也就是說,一波不平,一波又起,情節在困難曲折中向前發展,人物形象也随之豐滿突立。其實很多電視劇就是這樣來安排故事情節的,可謂是緊張而又刺激。

4、總分式結構

顧名思義,先總說後分說來安排文章結構的方法。“總”,是對“分”或者文章内容的總體概括,往往出現在文章開頭或者結尾;而“分”,則是對“總”的擴展,是文章内容的具體展開。“總分結構法”在具體的運用中,包括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總分總等方式,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來靈活選擇,它們的最大好處是總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在記叙文的寫作中這種結構方式往往和鏡頭式結構等綜合使用。 實際上,這種結構在議論文、說明文的寫作中用得最多。

例文賞析

奶奶的粽子

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的歌謠是清晨的布谷鳥起得調,脆生,清亮,故鄉從仲夏夜的夢中醒來,惺忪中瞅見階前的青草裡,綴滿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細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濕潤,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絨軟的頭發,我想在清涼的晨風中再賴會兒床,可端午的歌謠已在奶奶的廚房裡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葉的清香,墨綠的葉子有竹葉可愛的形狀和艾草氣味的清爽,奶奶将兩束葉子散亂地鋪在白瓷的盆裡,再澆一壺滾燙的水,水汽升起,攜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沖茶,将葉裡蘊着的香氣點染出來,那香氣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裡,清香原來可以生長。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飽滿,此時都相互倚着,慵懶得沉甸甸,像是飲了一夜的瓊漿,濃睡不消殘酒。奶奶的粽子簡單至極,隻放紅棗和糯米,青翠的葉裹紅白的餡,不膩不甜,原始、純粹,卻有着獨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戀。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過程,三層粽葉錯落着搭好,輕輕展開、抹平,兩手輕輕一彎,便彎出小小的圓錐形狀,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裡,捏三顆紅棗點在米中,再一撮米蓋在上面。奶奶不會讓棗露出米外,于是紅棗的汁液不會流出,全都浸在米裡,不放糖,卻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緊緊捏着盛滿餡的粽葉,一根線繩緊緊繞過,纏兩圈,系住,便成了一個精巧的四個角的粽子。我趕緊捧過來,細細地看,滿心滿眼地喜歡。我也試圖包一個,鋪好粽葉,彎成小圓錐,放米和棗,去總是捏不住粽葉,纏不緊線,總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個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說:“俺妮兒手小,不是幹活的命,一定清清閑閑享一輩子福。”端午的陽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裡想,享一輩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鍋裡咕嘟咕嘟地響,是端午的歌謠最貼切的唱腔,香氣從廚房溢出,氤氲在整個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門口張望,奶奶說,妮兒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層葉,煮的時間越長,米越軟糯,越能浸透葉的清香。奶奶把火燒得細長,我在過午的溫熱中睡去……醒來時,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經涼在盤裡。我捧起一隻粽子,我覺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隻來做量詞,輕輕拉一下,線繩便解落,展開粽葉,精緻的四個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綠,第一口是葉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愛吃紅棗,奶奶用筷子輕輕劃出,隻留下那被棗浸得微紅甜香的米。奶奶說小孩兒吃了肚脹,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輕輕揉着我吃得圓滾滾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謠中成長,門前的小樹隔年盈尺,奶奶卻在我的鮮嫩反襯下日漸白頭。我後來吃過八寶粽、蛋黃粽、鮮肉粽,卻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純粹的清香;我後來見過長長的竹筒粽、纏着五彩線的迷你粽,卻都不及奶奶那過着錯落搭開的三層粽葉。奶奶的粽子在每個端午,溫柔敲打我回憶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謠又響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時光和故鄉,與我相思凝望。

1.本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圍繞這個線索,作者依次寫了奶奶為包粽子做精心準備、奶奶包粽子的靈活、煮粽子的漫長、我睡醒後吃粽子和____________ 。(2分)

參考答案

1.奶奶的粽子(或粽子);我對奶奶的思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