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銜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銜接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8 20:06:55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銜接?摘要:初中物理學得很好的學生進入高中物理學習之後都會感覺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是兩回事,初中學得好不代表高中學得好,而且高中物理在學習能力和要求上跨了一個很大的台階,而這個台階跨得怎麼樣,決定了學生以後學習物理的好壞狀況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和高中物理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能力的銜接都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本文就這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以概念教學為例來進行探讨,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銜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銜接(淺談初高中物理思維能力銜接)1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銜接

摘要:初中物理學得很好的學生進入高中物理學習之後都會感覺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是兩回事,初中學得好不代表高中學得好,而且高中物理在學習能力和要求上跨了一個很大的台階,而這個台階跨得怎麼樣,決定了學生以後學習物理的好壞狀況。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和高中物理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能力的銜接都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本文就這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以概念教學為例來進行探讨。

關鍵詞:思維能力、銜接

第一章 初高中物理思維能力銜接中各個問題及方法理論

物理在學生的學習中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科學,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建立科學的世界觀。而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學習能力和學習内容上對學生是要求有了很大的跨越。很多初中物理學習優秀的學生進入高中後,會發現學習物理很吃力。這需要初高中物理教師攜手共同做好初高中物理學習的銜接工作。

1.1初高中物理思維能力銜接中各個問題

首先,我們對初高中學生,教材和教師進行調查會發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産生了初高中物理概念學習梯度的原因:

一、初中學生是從初二學習物理,這時的學生一般在14、15歲左右,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比較快的階段,他們的思維正處于具體運算向形式運算過渡的階段,即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快速發展到抽象思維階段,并且抽象邏輯思維占有相對的優勢。但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在少年學生整個思維活動中仍有着密切的聯系。比如在掌握複雜的抽象概念時,他們仍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持,如果沒有具體形象作為基礎,他們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領會這些概念。因此對于比較形象化的物理概念,學生很容易參與到學習當中來,也很容易建構起相關的知識結構。而高中學生到了高一學習時,年齡大了兩歲,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得到了較高的發展,并且思維的辯證性、批判性和獨立性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高中生對比較複雜的問題一般能從理論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們還能自覺要求自己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際,用理論去解釋具體現象和認識新事物。所以高中生的思維特性更具有抽象性和理論性。但是由于兒童心理的變化發展不是單純數量上的增加,而是一個不斷由量變到質的過程。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雖然在年齡上已劃分為青年初期,其實在心理發展的程度上更接近于初中生。他們對于高中物理的難度高,較抽象的特點缺乏思想準備和心理接受能力,這樣在心理方面形成了壓力。

二、初中物理教材内容比較簡單,知識容量小,難度小,與生活實際結合緊密。初中物理概念的建立一般從生活中某個場景引入,比較形象化,具體化,可視性很強,從大量的事例歸納總結得到一個結論或規律,從而來認識一些物理概念。但高中物理知識容量大,難度增大,較多的是利用邏輯推理,邏輯思維對客體,客觀現象進行概括、歸納,抽象出概念、規律,抓住主要因素,近似反映客觀規律。這些概念、規律不再是直接形象,有些甚至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相“違背”。比如點電荷的引入,人走路時摩擦力與人運動方向相同,人推物體的推力并不比物體對人的推力大等等。高中物理實驗對瞬時量的記錄、測定方法、實驗數據處理分析的要求比初中上了一個很大的台階。

三、結合學生和教材,初中物理老師和高中物理老師的教學内容的不同,決定了他們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思維方式來進行教學。初中物理教師一般會采用形象具體的教學方式,比如與生活實際結合的圖片、場景、實驗等幫助學生通過分析現象歸納總結,建立新的物理概念。所以初中物理教師采用的是形象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同化并建構自己的物理知識結構。而高中的教學内容決定了高中物理教師不可能像初中物理教師一樣采取形象化的方式進行教學,高中物理的知識内容更難,更抽象,更注重邏輯推理,分析物理的運動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運動狀态的變化,更注重的是動态過程的物理量的變化分析。相對于初中物理的表面性,更深入,難度更大。所以初中物理成績優異的學生到了高中如果沒有很快的适應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導緻學生産生學習上的困難。

1.2方法理論

鑒于以上原因,本文的理論基礎如下: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學習科學知識是一個學習者主動積極構建新知識的過程,每一種新概念的建立都包含了科學探索和運用科學的過程。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生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原有的知識基礎會起到一定的同化、順應、平衡化的作用。這些基礎知識即前科學概念,在前概念的作用下,科學的構建新的概念。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導向作用、組織者的作用非常重要。要求教師發揮“導向”的重要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所以學生的學習過程要誘導學生不斷建立新的目标,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目标,并形成自己的目标,再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目标。

第二章 初高中物理思維能力銜接的措施

本文就概念教學為例,以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來探讨初高中物理思維能力銜接的研究。

2.1注意滲透相應的物理學習方法

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的物理學習,都離不開新概念的形成,概念學習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在學好物理概念的基礎上,學生才能進一步理解和學好物理定律和規律。例如如果學生沒有理解什麼是功,那麼就無法理解什麼是功的原理,更不要說有用功、額外功、機械功和機械效率的學習了。所以科學的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物理概念至關重要。

而物理概念的建立和形成都依賴于科學的思維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滲透相應的物理學習方法,例如:

(1)理想模型法。學好物理需要運用的是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合理的理想模型、理想化過程和理想實驗,有助于學生科學抽象思維的發展。例如初中在學習光現象時,引入了理想模型——光線,但是光線實際上是我們看不見的,隻是為了方便研究光的特性以及相關的規律(光的傳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鏡成像等)而抽象出來的。磁現象中理想模型磁場、磁感線的建立,連通器原理中液片的建立等都需要學生運用抽象思維來建立新概念,學習新的規律。理想化過程初中階段涉及到的内容也較多,例如:研究滑輪時很多情況下我們都不考慮滑輪與繩子之間的摩擦力,也不考慮繩子的重力,空氣阻力等因素的影響,來探讨滑輪的特點,例如什麼時候省一半的力或者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理想實驗初中階段也涉及到,例如:在探讨真空不能傳聲的“真空鈴”實驗中,用抽氣機将玻璃鐘罩内的空氣抽出形成真空。但是隻能将罩内的空氣逐漸變稀薄,不能抽到絕對的真空。在這裡就是利用了“理想實驗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科學的推理得出結論,建立“真空不能傳聲”這樣的一個概念。這種理想化的方法都需要學生利用抽象思維進行學習。高中物理中“質點、點電荷、理想氣體、簡諧振動等概念”都需要這種科學的抽象思維方式來進行學習。

(2)轉化法: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當實驗現象不明顯或不易于直接觀察到時,可采用“轉化法”将實驗現象放大,轉化為我們容易直接觀察到的現象;将難以直接測量或測準的物理量轉換為能夠測量或測準的物理量;将陌生、複雜的問題轉換成熟悉、簡單的問題的思想方法叫轉化法。例如在初中物理“聲音是如何産生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觀察發聲體在振動,就需要運用轉化法,将不明顯的發聲體的振動現象明顯化,可将發聲的音叉放到水中,會觀察到很明顯的水花。

這種思維方式讓學生學會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要學會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這種思維方式在初中物理中運用的比較多諸如:通過用微小壓強計中的水位高度差來反映壓強的大小;通過小燈泡亮度的比較來比較電阻的大小,是将不可見的電阻轉換為直觀的亮度來反映等。這種思維方法在高中物理中也運用的很廣泛,并且要求更高。高中物理要求學生學會轉化研究對象、研究變量、參考系等方法去考慮問題。逆水行舟途中,木桶掉入河中,桶入水後立即随水流動。10分鐘後發現,馬上掉頭追趕,設掉頭後船對水的速率不變且掉頭所用時間不計,則追上木桶所用的時間是多少分鐘?

解析:此題以河岸為參照物求解相當麻煩。若選水為參照物,研究船相對水的運動可大為化簡。由題意,船往返相對水的速率不變。而木桶掉入水中相對水是靜止的,這樣往返距離相同,因而時間也相同,即追上木桶所用時間是10分鐘。

在研究物體運動過程中,選擇一個合适的參照物是十分重要的。在解題的時候,一般選擇地面或相對地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幾乎形成了思維定勢。但在某些問題中,恰當的選取參照物可以簡化問題,便于更直觀的分析和求解。

(3)類比法:是指根據學生已經了解的事物的特征或屬性去說明和比較新事物的特征,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新事物的概念。例如,初中物理中學習電壓,是用水壓來類比來進行的。抽水機→水壓→水流類比得到電源→電壓→電流,在這裡就是運用類比法幫助學生建立電壓的概念。到了高中,同樣要求學生運用類比法去建立一些新的概念,比如電場類比于重力場,電勢差類比于高度差,電勢能類比于重力勢能。可見在初中和高中物理中,類比也是物理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

在物理學習中需要運用的物理思維方法有很多,在此不在贅述。學生的思維是随着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變化的,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在向抽象思維過渡,到了高中時需要教師降低難度,幫助學生成功地從初中過渡到高中,完成好初高中物理思維的銜接工作。

2.2采用直觀教學

物理本就是一門較為抽象的科學,如果要求具有形象思維的初中學生去思考非常抽象的物理問題,不太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也會讓學生産生學習上的阻力。所以可以采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将抽象的物理問題變得直觀形象便于學生接受,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确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并使他們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訓練和發展。

2.2.1直觀教學的類型及應用

直觀教學是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采用的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一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發展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直觀教學主要有三種類型:實物直觀(各種實物、标本、實驗、實習、參觀)、模像直觀(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錄音、錄像、教學電影等)、語言直觀。

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有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則需要直觀教學來幫助學生建立新的概念。例如在初中物理中,阻礙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很多學生受到生活經驗的影響,始終很難突破摩擦力也有可能成為動力,并且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的觀點。這時我們隻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采用ppt播放用傳送帶運送貨物來分析貨物運動的動力及其方向,就很形象的能夠建立摩擦力的概念。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也就是說物理的很多理論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沒有實驗我們也就無法檢驗一個物理理論是否是正确的。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些儀器設備,通過一定的實驗計劃,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來體驗和收集相關的實驗數據,從而獲得相關知識的方法。這是物理學科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又例如初中物理中較難的概念電磁感應現象,學生在生活中缺乏相關的感性經驗,要建立這個概念比較難,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實驗來進行教學,然後再讓學生分組實驗,體驗和探究,通過觀察實驗科學的建立物理概念。又如在認識天平和學習天平的使用時就必須要借助實物,讓學生觀察天平的各個結構,具體操作和使用實物天平,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物理之所以難是因為很多概念比較抽象,沒有具體的實際對象或相應的實際情景。所以在物理教學中盡可能運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正确理解和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

2.3擴大關鍵特征

概念是指事物的基本屬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種簡單的表征形式。特征本身又是由更基本的成分組成,如知覺特征、功能特征、關系特征等。實驗研究和教學經驗證明,概念的關鍵特征越明顯,學習越容易,無關特征越多、越明顯,學習越難。因此,在概念教學中,可以采用擴大有關特征(定義的特征)的方法,促進概念的學習。擴大關鍵特征可以采用實物、挂圖等手段,使關鍵特征明顯化,從而使獲得的概念精确化。例如,建立杠杆概念時,需要向學生用實物展示生活中所用到的不同類型的杠杆,如核桃夾、筷子、剪刀、羊角錘、扳手等,并讓學生使用它們,然後再用圖片展示出我們在使用這些杠杆時的情景,找出它們所存在的共同特點—也就是杠杆概念的基本特征:有力的作用、圍繞着固定點轉動、堅實的物體,從而建立杠杆的概念。又例如在學習聲音是怎樣産生時,可以在發聲的物體上放上小紙屑或是一杯水,通過觀察紙屑的振動或水的振動,從而可以發現振動的物體有聲音産生,不振動的物體沒有聲音産生,在這裡也是采用擴大關鍵特征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産生的。

2.4注意加強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是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所進行的思考活動,是一種有條件、有步驟、有根據、漸進式的思維方式,是物理學科學生能力培養的核心。因此,在物理新課标教學中必須着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如果被研究的對象在多個事例中隻存在一個相同的情況,那麼這個情況就是這個研究對象的原因。例如在事例1、2、3中,被研究的對象a分别與ABC、ADE、AFG各個因素有關,但在三種情況中都與一個共同的因素A有關,因此我們可以推出A與a有因果關系。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有很多運用這種邏輯思維來建立概念的情況,例如:機械運動:在做機械運動的物體都可以發現它們的位置有變化,所以可以得出機械運動是指物體的位置發生變化的概念。當然類似的概念還有很多:力、彈力、重力的方向、聲音産生的原因等。

又如在定性或定量讨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時,一般采用下例的邏輯思維:在事例1、2、3中,A1、B、C, A2、B、C, A3、B、C,三種不同的條件分别産生三種不同的結果a1、a2、a3,因此可以确定A1、A2、A3與a1、a2、a3之間的定量關系。例如不同質量的物體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它們在相同情況下的所受重力,計算出重力與質量的比發現是一個定值,因此可以推出物體所受重力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并且是成正比例關系的。諸如此類的概念教學還有很多,例如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焦耳定律等都依賴這種邏輯思維。所以在物理概念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邏輯思維來進行分析推導,可以加深學生對一些較為抽象概念的理解。

當然本文隻是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從初中階段來說對與初高中物理思維銜接的一些看法,還需要初高中物理教師多多溝通交流,一起攜手共同面對和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問題,相信學生一定能順利的完成高中物理的過渡。

文章來 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