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個10幾億的人口大國

一個10幾億的人口大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5 06:29:42

來源:新京報

14.1億人 我國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一個10幾億的人口大國(我國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1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出爐,全國人口達到141178萬人,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态勢。

十年來我國人口總量持續增長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甯吉喆表示,十年來我國人口總量持續增長,盡管增速放緩,但仍然保持了平穩增長,10年間實現了13億人到14億人的跨越。當前我國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甯吉喆表示,這些數據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的曆史進程,符合人口自身發展趨勢,符合人口與經濟社會相互作用的客觀規律。數據也反映出我國正面臨着結構性矛盾,比如勞動年齡人口、育齡婦女數量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等。

總體看,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衆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仍将處于緊平衡狀态,需要采取措施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曆時一年半,漏登率為0.05%

我國人口普查每10年開展一次。此次人口普查曆時一年半,從2019年10月開始籌備,到2020年11月啟動普查登記,再到如今數據彙總發布,得到的大量普查結果将被進一步開發利用,服務宏觀決策,為“十四五”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老百姓感知最深的是普查登記階段。從2020年11月1日到12月10日,約40天時間裡,700多萬名普查人員登門入戶,對4億多戶家庭、14億多人口進行全面普查,采集了豐富翔實的普查基礎數據。這些數據主要是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具體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碼、性别、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況。

其中,公民身份号碼首次納入普查内容。“七人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表示,登記的身份号碼将與公安、衛健等部門行政記錄進行比對核查,實際上是為了确保數據真實、準确。同時,會對身份号碼進行保密處理,嚴禁洩露公民信息。

“住房”情況的調查曾引起讨論,被認為是首次“查人”也“查房”,甚至被解讀為是房地産稅的信号。對此,國家統計局當時回應,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國進行人口普查普遍采用的方法,早在2000年我國的“五人普”時就設置了有關居住狀況的指标,并非新增項目,無需過度解讀。

為使普查結果務必準确,前述基礎數據會再經過事後質量抽查的把關。事後質量抽查是獨立調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差錯情況并對數據質量進行評價。

甯吉喆公布數據,通過與現場登記結果比對,事後質量抽查顯示,“七人普”的漏登率為0.05%,較六人普(0.12%)減少了0.07個百分點。

十大問題讀懂最新人口普查數據

1 我國人口增長形勢有什麼特點?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141178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這個數字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态勢。

甯吉喆表示,十年來,我國人口總量持續增長,雖然增速放緩,但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此外,人口質量穩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人口結構調整變化,性别結構改善,年齡結構“兩升一降”。人口流動集聚的趨勢更加明顯,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

甯吉喆認為,我國人口的主要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的曆史進程,符合人口自身發展趨勢,符合人口與經濟社會相互作用的客觀規律。同時,普查數據也反映出我國人口發展中面臨着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總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數量走低等。

2 誰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排名前十位的“人口大省”分别為廣東、山東、河南、江蘇、四川、河北、湖南、浙江、安徽和湖北。其中,廣東和山東兩省均超過1億人,前十名均突破5000萬人口。

人口總量仍超3000萬的黑龍江,十年間人口減少最多,加上吉林、遼甯,東三省十年間人口減少超過1000萬,呈現負增長。不過,東北三省總人口9851萬人,接近1億人,規模依然較大。

甯吉喆認為,東北地區人口的減少,受到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比如,受生育觀念、生育行為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東北地區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的攻堅期,沿海一些經濟發達省市多樣化的發展機會和就業前景,對其他地區包括東北地區的人口有較大的吸引力。

他表示,當前東北經濟發展的韌性仍在,潛力很大。将進一步加強對東北人口問題的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變化帶來的挑戰,抓住變化中存在的機遇,來服務東北的經濟社會發展。

3 人口老齡化程度如何了?

從年齡構成來看,我國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占17.95%;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占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0%)。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将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與上個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1和2.72個百分點。

甯吉喆表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這既是挑戰也存在機遇。人口老齡化的确會減少勞動力的供給數量、增加家庭養老負擔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壓力,但同時也促進了“銀發經濟”發展,擴大了老年産品和服務消費,還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

4 目前男女性别比如何?

本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性别構成為,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占51.24%;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占48.76%。總人口性别比為105.07(女性為100),與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6.8,我國人口性别結構持續改善。

5 人口結構變化有哪些影響?

對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仍需辯證看待。甯吉喆表示,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衆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超大規模國内市場優勢将長期存在,人口與資源環境仍将處于緊平衡狀态。同時,人口增長放緩,需要采取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同時,我國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繼續存在,但同時勞動年齡人口逐年緩慢減少,經濟結構和科技發展需要調整适應。随着人口素質的提高,人才紅利新的優勢将逐步顯現。

從結構上看,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少兒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調整生育政策的積極成效,又凸顯了“一老一小”問題的重要性,需要優化生育政策,完善養育等人口服務體系。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較快,老齡化已成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

從遷移方向看,人口的加快集聚既反映了城鎮化和經濟集聚的趨勢性變化,也對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6 全面二孩政策效果如何?

甯吉喆表示,少兒人口比重上升反映出“全面二孩”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七人普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過1800萬人和1700萬人,比“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前分别多出200多萬人和100多萬人。

2018年以來出生人口的數量有所回落,七人普初步彙總的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200萬人,這個規模仍然不小。

其中,“二孩”占比高。從生育孩次看,2014-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顯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後雖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由于生育政策調整的因素,全國多出生“二孩”數量達1000多萬人。

也有專家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并沒有像很多觀點預期的那樣,帶來出生率的大幅回升。

攜程集團創始人、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認為,現階段的育齡婦女是“90後”,由于受到獨生子女政策影響,“90後”整體偏少,導緻育齡婦女數減少。同時,養育孩子的高成本“吓退”部分人。

7 我國人口紅利還有多少?

甯吉喆稱,我國人口紅利繼續存在,面對勞動年齡人口增速放緩的實際,經濟結構需要調整适應。未來人才紅利新的優勢将逐步顯現。

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現在我們對人口紅利的概念要有一個全新的理解。我國的人口數量紅利是在消失,但是人口質量紅利在上升。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909萬,創下新高,在讀博士生達到25萬。在人口增長率下降的情況下,受教育群體在增長,這就是人口質量紅利。

他表示,從發展階段來看,在經濟高增長的階段我們利用人口數量紅利實現了發展,現在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利用人口質量紅利,這與我們的新發展階段是吻合的,與新一輪産業革命的需求是匹配的。

8 城鄉、區域人口分布呈現何種特點?

在地區分布方面,數據顯示,東部地區人口占39.93%,中部地區占25.83%,西部地區占27.12%,東北地區占6.98%。與2010年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1.20個百分點。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

城鄉方面,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占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占36.11%。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3642萬人,鄉村人口減少1643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随着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實落地,10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

經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陸銘認為,當前中國的人口流動呈現了幾個趨勢,從農村和城市來看,農村地區持續向城市地區産生人口流動,中國的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在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越大規模的城市人口流入的數量越多,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市人口呈現出流出情況。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個别情況,比如極個别的超大城市,由于實施了非常嚴格的人口流入控制政策,有的地方人口不增長,有的地方人口負增長。

從大的地區角度來講,人口流動整體呈現出北方向南方流動,中西部總體向沿海地區流動。比如,長江中下遊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經濟比較活躍,市場環境較好,能夠更好地創造就業、産生GDP,為大量流入人口提供工作崗位。

從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内部看,人口流動方向主要是在向一些大城市周圍的都市圈集中,主要是由于這些地方比較強大的規模經濟效應。

9 人口分布新特點如何影響戶籍改革?

陸銘表示,中央層面對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已經非常清楚,就是逐漸實現在國家内部的人口自由流動,在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的人口自由流動,最終讓戶籍制度變成常住地登記制度,這也是現在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一種制度。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采取漸進式做法,先在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小城市全面放開,然後過渡到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下的城市逐漸放開,再之後,重點突破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和超大城市。

對于一些特大和超大城市,要做的無非是加快人口的市民化進程,特别是在本地已經居住達到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長期穩定就業和居住的人口,要加快市民化進程。同時,在公共服務的供給方面加大投入,特别是教育、醫療、住房方面的供給,讓人們在城市安居樂業。

10 人口變化會給經濟帶來哪些問題?

姚景源認為,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減少反映到經濟上就是勞動力成本在上漲,直接推動企業生産成本上漲,這會給企業帶來很大壓力,特别是中小微企業。

對一些産能過剩的領域來說,一方面銷售價格上不去,另一方面成本價格在上漲,企業經營十分困難。我們現在有相當數量的小微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這和勞動力成本急劇上漲有直接關系。

一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出現了向東南亞新興國家轉移的趨勢,這些國家的比較優勢就是勞動力成本低。

“當然,我們也不必悲觀。新興國家勞動力成本雖然低,但是它的産業鍊供應鍊是不健全的。我們現在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六穩’‘六保’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保供應鍊産業鍊。同時,中國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最大的比較優勢就是我們有一個超大規模的國内市場和強大的内需潛力,這是不可比拟的。”姚景源表示。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