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蔚歌曲《如果沒有你》這樣唱道:如果沒有你,沒有過去,我不會傷心,但是有如果還是要愛你。
華語娛樂圈,明星那麼多,各有各的魅力,各有各家的粉絲,但說到超級明星,明星中的明星,偶像中的偶像,能擔此稱呼者,寥寥數人。
首先,這個明星要有非同一般的人氣和國民度;其次,這位明星要有能紅且一直紅的超級續航能力;再次,這位明星要有安身立命的“品”,就是媒體人所說的“德藝雙馨”。
三個條件下來,是不是達到此要求者鳳毛麟角啊。新千年後的那些天王天後、小天王小天後們,第二條往往不具備,第三條讓很多候選人“翻車”。
再看看自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還保有知名度的藝人明星,從“雙周一成”到二梁、二劉、一友一城等,還有台灣和内地的若幹老牌明星們,三個條件篩選下來,又有幾個能矗立雲端呢!
華語娛樂圈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很多明星和他們的粉絲很不忿但不得不承認:你的偶像不一定是劉德華,但你偶像的偶像一定是劉德華。
這句話的分量太大太重,具有排他性,但綜合劉德華41年的藝術人生,這句話他确實當得起。
41年來,劉德華所做的貢獻撐起了他“國民偶像”的人設,成為粉絲受衆囊括老、中、青、少四代人的“特别的那一個”。幸運是我們,因為現在經曆着以後将經曆過劉德華的時代。
做個假設:如果沒有出現過劉德華這麼一号人物,華語娛樂圈将會是什麼樣的狀況呢?
唯物論:如果華語娛樂圈沒有劉德華,歌迷該聽歌聽歌,影迷該看電影電視還是看電影電視,這個世界,少了誰,地球都照樣轉動,太陽照常升起。
誠然,劉德華是優秀的,但不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劉氏情歌”,還有其他氏的情歌陪着歌迷,遠有羅大佑、李宗盛,同期有張學友、周華健,近期有周傑倫、林俊傑。
沒有劉德華的電影電視,還有其他明星可以選擇,古天樂的《神雕俠侶》已近“無法超越”,“耍帥”還有鄭伊健,“演技”還有二梁,亦演亦帥還有郭富城和謝霆鋒。
沒有劉德華,還有其他人成為“中國電影的百年形象大使”,“《人民日報》中國建國50周年百位傑出華人”和“香港回歸15周年15大功勳人物”大不了不從香港娛樂圈中選一位就是了,至于慈善和殘疾事業,還有别的明星會擔負起這份責任、承擔下這份義務。
唯心論:沒有劉德華,華語娛樂圈或許更精彩。
劉德華是一位三栖明星,但在三栖,他都不是最優秀的。唱歌,四大天王中他不是最好的,與台灣四大天王唱作一肩挑相比也是有差距,他的銷量最高專輯《忘情水》比不上張學友的《吻别》,他的單首歌的傳唱度比不上任賢齊的《心太軟》;沒有《中國人》,歌迷換《我的中國心》和《大中國》來聽就是,沒有《恭喜發财》,過年過節聽《财神到》、《祝福你》、《新年快樂》也罷。
電影,劉德華的古惑仔影片超越不了鄭伊健、陳小春的《古惑仔》系列;喜劇片,周星馳的高度劉德華達不到;賭片,“賭神”和“賭聖”的風頭蓋過“賭俠”;HB片,周潤發的風頭蓋過其他香港影星;文藝片,王家衛的“禦用男主角”張國榮與梁朝偉,幾近無解;動作片,一洪一成一李一甄,引領時代近40年;警匪片,《寒戰》系列在票房上“超越”了《無間道》系列。在港片領域,古天樂現在産量比劉德華高,任達華拍攝港片數量比劉德華多,成龍比劉德華“服役”時間長。
電視上,劉德華隻是從業四年,TVB收視率排名前十的電視劇沒有一部是劉德華主演的,他的《神雕俠侶》和《鹿鼎記》,TVB此後都拍出了受衆更廣的翻拍作。
一句“劉德華唱歌不如張學友、演戲不如梁朝偉、跳舞不如郭富城、帥氣不如黎明”是挑剔者對劉德華的總結。
但是,華語娛樂圈沒有了劉德華,真的會沒有缺失感嗎?有,而且很大。
劉德華最大的優點和魅力是什麼?應該是他當年在撒貝甯主持的《開講了》中反複強調的“品”吧。
從1981年出道到現在,從一個家境非常一般的小生成長為華語娛樂圈最耀眼的天王巨星,他的“奮鬥史”是一部絕佳的勵志片,是“隻要心有夢想,敢想敢幹,堅持到底,就會成功”的典型案例,他的這種榜樣的力量感召了華人世界的許許多多的人。
從創辦天幕電影制作有限公司到公司陷入财務危機,劉德華拍片還債,拒絕将損失殃及合夥人和公司員工。在自己走出危機後,為了回饋社會,為了給喜歡電影的導演和演員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他斥資2500港币開展“亞洲新星導計劃”,并将公司更名為“夢造者娛樂有限公司”,從黃渤、甯浩、徐峥到“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郭帆、文牧野、路陽等新興導演奔湧而出,中國電影多了批“繼承人”,這樣的擔當和覺悟,是電影屆的幸事。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塑造了“北俠”郭靖的形象,并借郭靖之口說出了樸素武俠世界的一句名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一句話用在劉德華身上同樣适合。
從幫助鄭則仕、張衛健、藍潔瑛、蘇桦偉到以德報怨暗中幫助素人粉絲楊麗娟,從拔刀相助馮德倫到多次報恩王晶、洪金寶,從主動向向太減半自己的電影片酬到無償出演主旋律影片《建國大業》、《建軍偉業》,從注重影片的寫實意義出演關注社會養老問題的電影《桃姐》到宣傳打拐問題的電影《失孤》,從多次出現在抗震救災一線到默默捐出善款、物資援助國家的災害疫情,從默默支持殘奧事業到尊師重道、宣揚社會大愛,劉德華身上有一股樸素的傳統中國人的閃光美德。
為國為民不一定非要舍生取義、殺身成仁來追求真理,用自身的影響力和身體力行來“正”藝人的視聽和人生觀、價值觀,也是另一種“大”。
沒有人要求劉德華一定要怎樣怎樣,但他總是這樣那樣,41年來從不計較且樂此不疲。言傳不如身教,賺到的要給人,學到的要教人,這樣的劉德華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有人說,劉德華太在乎名利,都年過60了還不肯讓位與年輕人。其實不是劉德華在乎名利,是他言必行、行必果,所做的事情隻求一個結果與認可,得了獎,他知道自己這方面大衆認可,會繼續保持;落選了,他會發覺自己與對手的差距,會通過後續努力來縮小差距,這樣一種态度,跟科學家搞科研、文學家做學問一樣嚴謹而又追求精益求精,這樣的做事原則,又有什麼可指摘的呢!
劉德華也一直為香港娛樂圈的發展和新人的培養殚精竭慮,之前提到了他的“亞洲新星導”,此外他用經驗和言傳身教帶出了林家棟、姜皓文等當今香港影視圈的中生代力量,他也多次力挺謝霆鋒這樣的新生代天王,一句“人善天不欺”的卡片被謝霆鋒珍藏多年,奈何人各有志。
從被林子祥、譚詠麟認定不是唱歌的料到“劉氏情歌”成為華人歌迷最愛聽的歌曲,從被黃霑批評“從來沒見過寫歌寫得這麼笨的人”到被霑叔認可而後寫出200多首一人擔綱的歌詞,從被香港某娛樂大亨嘲笑“劉德華演唱會沒有什麼看點,歌唱得不好,舞跳的不好”到該大亨在觀衆席為劉德華鼓掌打CALL,演唱會創造場内外13萬人觀看的超級盛況,劉德華用親身經曆告訴普羅大衆一個簡單的道理: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關于劉德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有太多太多,贅述起來還要太多篇幅,就不再展開,李宗盛歌曲《真心英雄》中有句歌詞:把握生命裡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這句歌詞背後的意義,照進了劉德華的工作事業,也為每一個踐行者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2004年,在劉德華兩獲金像獎影帝之後,他親自填詞歌曲《影帝無用》,跟自己的内心對話:名利非必要之物,隻是不想在圈子裡面“混”日子。
2010年,在劉德華出道30年的演唱會上,因為歌迷影迷擔心自己的偶像會逐漸淡出演藝圈,劉德華親自作詞并演唱歌曲《珍愛舞台》,用歌聲中的承諾讓粉絲放心。
粉絲們擔心的,是劉德華之後再也沒有劉德華這樣的偶像了。我們所慶幸的,是還好娛樂圈有劉德華這樣的偶像。
關于這篇寫劉德華的文章,個人沒有刻意吹捧,隻是盡一個粉絲對偶像的理解認知來分析心目中的劉德華,希望朋友們理性看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