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河灘區搬遷名單最新

黃河灘區搬遷名單最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4:00:02

來源:濟南日報-愛濟南

2019年9月18日,在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任務,将其确定為重大國家戰略,并首次明确了濟南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

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猶如照亮夢想的一道強光,為濟南帶來重大利好。自9月12日起,愛濟南客戶端推出“黃河新圖景”系列策劃報道,沿着黃河的步伐,展現流經7區縣在黃河生态保護、高質量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新面貌,更好地展現濟南新作為,講好濟南故事,助力濟南高質量跨越發展。

黃河灘區搬遷名單最新(全省最大灘區外遷安置社區)1

☝☝點擊查看視頻☝☝

告别舊瓦屋,搬進高層樓房,長清黃河灘區的居民告别了“水窩子”,迎來了從未有過的嶄新生活。“我們也過上了城裡人的好日子!”

黃河灘區遷建工作是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助力灘區群衆幸福緻富,長清區正進行着生動的實踐。

黃河灘區搬遷名單最新(全省最大灘區外遷安置社區)2

曾經“三年攢錢,三年壘台,三年蓋房,三年還債”

年逾七旬的田會銀老人從小生活在孝裡街道黃河岸邊的宋莊村。在他的記憶裡,瘦弱的母親幾乎把畢生的積蓄和精力都用在了蓋房子上。

與黃河比鄰,水患成為村民的切膚之痛,在黃河灘區外遷安置前,田會銀居住的房子就是他的母親2001年第三次主導修建的。那年田會銀母親已經80歲,她向農信社貸了款,聘請工匠小工,親自張羅。

田會銀從年輕時就愛好寫作,40多年來筆耕不辍,他把母親三次蓋房的經曆寫成回憶錄,記錄那段飽受洪水之患的歲月。而“三年攢錢,三年壘台,三年蓋房,三年還債”,也成為灘區群衆生活的真實寫照。

轉機在2017年出現。這年8月,山東省全面啟動黃河灘區遷建,其中規模最大的遷建工程就在長清黃河灘區,共涉及224個行政村、15.7萬人,采取外遷安置、築堤保護、舊村台改造提升、撤離道路改造提升四種方式。

遷建工作伊始,為有效推進工作,長清區成立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領導小組,區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設立遷建辦公室,分管副區長兼任遷建辦主任,全面負責灘區遷建工作,統籌協調各項日常工作開展。緊接着,2017年10月,長清區召開全區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推進大會,制定下發工作實施方案。會上,主要領導要求,2020年前,全面完成灘區遷建各項任務,基本解決四個街鎮、15.71萬人的防洪安全和安居問題。

田會銀告訴記者,當時得知宋莊村也在搬遷之列,十分激動,“這第四次蓋房再也不需要我們自己操心張羅,政府給蓋樓房,國家的政策好,我們的好日子也來了。”

☝☝點擊查看視頻☝☝

“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日子!”

和田會銀一樣,在長清區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中,有4.2萬群衆搬離了灘區,而孝裡街道就有3.1萬群衆。長清區給孝裡街道灘區群衆建設了安置社區“孝興家園”,該小區也成為全省最大的灘區外遷安置社區。

9月12日上午,記者來到孝興家園實地采訪,孝裡二村的居民邊慶紅正忙着和姊妹們編排舞蹈。“周天大家沒事,我們就聚在一起玩,樓下就有小廣場,我帶領大家一起跳舞,鍛煉身體。”邊慶紅告訴記者,之前家裡有兩畝多土地,如今流轉出去,一年能拿近2000元。老伴也就近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出門就是菜市場,學校就在對面,接孩子也方便。而且給通了燃氣,冬天還有暖氣,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日子!”邊慶紅對新環境的每一點變化都津津樂道。

為确保實現群衆“遷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緻富”的目标,孝裡街道着力實施大調查、大培訓、大對接、大安置、大就業、實現大成效等“六大”工程,開展了一系列的推進就業工作。先後引進工業企業6家,增加了400餘個就業崗位。同時緻力于勞動力轉移、培訓、推進再就業,目前,已經成立了鵬勞人力資源培訓公司,圍繞“勞動技能提升、創業能力提升”進行就業創業培訓。“閑在家裡沒事,我還參加了街道組織的面點師培訓,拿着資格證出去打工每月起碼能多拿1000元,日子越來越好了。”邊慶紅美滋滋地說。

黃河灘區搬遷名單最新(全省最大灘區外遷安置社區)3

推進灘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就業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土地的集約利用勢在必行。孝裡街道黃河灘區遷建安置區占地1450畝,舊村複墾後将新增耕地8250畝,可實現淨增耕地6800畝。群衆搬入安置區後,因耕地距離較遠,出現部分種地難的問題。為此,孝裡街道紮實推進灘區6萬畝土地流轉工作,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推動現代優質高效農業發展。

目前,街道已經引進佳寶牧業、諾克藥業、山東地旺、魯商集團等規模農業企業30多家、流轉土地近5萬畝。為灘區群衆提供5000多個工作崗位,并給灘區群衆帶來了穩定的土地流轉收入。

“易地搬遷不僅是為了解決住得好的問題,更是為了群衆能緻富。”下一步,長清區将抓好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大灘區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符合灘區發展的機械制造、新材料等第二産業,以工業化理念解決土地經營問題;依托孝堂山、齊長城遺址等衆多文物古迹和大峰山黨性教育基地、方峪明清古村等豐富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加快推進山東凱瑞食品産業園、佳寶乳業生态牧場、鼎泰牧業等農業重點項目建設,通過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灘區居民增收,推進灘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自【濟南日報-愛濟南】,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