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會從使命、願景、價值觀各自的含義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兩個方面,為大家展示這默默影響公司成敗的三駕馬車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使命、願景、價值觀一般是組合使用的,無論是叫品牌使命、願景、價值觀,還是叫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都沒有本質區别,但這三者之間的含義卻經常被人弄混。
使命是什麼?字面上理解就是“與生俱來的命運”。按照中關村才女梁甯的話來說:上帝安排一個人的命運,或者說給一個人使命,其實是給他一個愛好,一種真實的喜歡,一種稱為“瘾”的東西。
套用到企業也是一樣,好的使命需要明确回答兩個問題:我們這家企業的存在,對這個社會有着怎樣的意義?為什麼是我來做這件事情?用一個詞概括來說就是“找意義”。
這裡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百度的使命。百度的使命是: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
說完使命,我們再來說願景。
從字面看,願景經常被理解為“願望理想”,容易寫成很大很空的表達。經常看到一些企業把“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作為企業願景。但實際上,願景是未來要達成的階段性目标。同樣用一個詞來概括“尋目标”。這個描述是相當實際的。譬如一個小區的便民超市,其願景可以表述成“全市第一的便民超市”,甚至更大一點說“做全市商品最全的便民超市”,卻不能一上來就說“便利全人類”。
因為“便利全人類”這個帽子,不僅太大,而且太空洞,不适合作為一家企業的願景。通常企業願景與企業自身能力有很強的關聯。
在美國的戰略理論界,明确地将使命和願景區分為目标陳述和任務陳述,二者是存在邏輯關系的,使命是“做什麼”,願景是“怎麼做”。
最後來聊下價值觀。
有了使命和願景,公司就有了存在的意義和要實現的目标。接下來就要約法三章。很多企業都喜歡通過定制度來控制行為。但其實,通過制度來強化價值觀,從而形成規矩才是更靠譜的事情。
那如何理解價值觀呢?最通俗的解釋就是支撐我們日常行為的思想準則。用一個詞概括就是“樹要求”。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多少人是因為法律說不許犯罪才不犯罪的?大多數人不犯罪,本質上是從父母的言傳身教和社會傳授的價值觀中知道并認可很多事情不能做。
其實企業也一樣。企業的價值觀做得好,管控制度的條款就可以少很多。因為在同一套價值觀的驅使下,員工會明白很多事情即使沒有明文規定,但由于與價值觀相違背,就不會去做,而且會主動避開它。
要注意的一點是,價值觀一定要使所有相關人員都感同身受,所以最好不要過于空泛。例如誠信、奮鬥、和諧之類的八股文就不受喜歡,一定要“說人話”才能被人所記住。譬如“奇葩說”的價值觀就是“不騙他人,不騙自己”八個大字,簡單明了。
那如何從概念落到工作上?這裡提供兩個小技巧:
(1)對于初創企業,成立之初就明确使命、願景、價值觀,并在日後的發展中不應輕易修改,這樣會更容易凝聚團隊士氣也會找到更适合的同事,具體方法會在後續講到。
(2)開辟新領域或研發新項目時,除了考慮市場情況,分析這個任務是否有助于達成我們的使命願景、是否符合我們的價值觀,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漁佬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