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家文化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國家文化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8:39:33

國家文化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視頻制作:張東嶽 陳曉晴 文子玉 蔡藝芃 齊學家 孫嘉玮 孫誠,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國家文化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國家文化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1

國家文化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視頻制作:張東嶽 陳曉晴 文子玉 蔡藝芃 齊學家 孫嘉玮 孫誠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文子玉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與會代表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争鳴方針,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在重慶市大足寶頂山石刻景區大佛灣的南崖,一座金光燦燦的主尊觀音造像盤坐蓮花寶座,慧目下視、慈悲安詳,這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集雕刻、貼金、彩繪于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曾經的造像,因曆經800多年風雨存在石質胎體風化、殘缺,造像表面金箔開裂、脫落等34種病害。

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代表作為一名千手觀音的“文物醫生”,自2008年起擔任千手觀音保護工程石質修複組組長,和團隊一起攻堅克難,曆時8年終使千手觀音重放光彩。“文物事業作為我們黨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文物,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舉措。”陳卉麗告訴記者。

從事文物修複工作27載,陳卉麗用指尖與古人開展跨越時空的對話。“文物的生命隻有一次。”陳卉麗認為,未來的文物修複工作,需加強系統性,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使珍貴文物“延年益壽”。同時,強化文物保護的科技支撐,如運用X光、超聲波等科技手段開展文物“體檢”,發現文物的“内傷”,更好對症下藥,提升文物保護修複質量。此外,要廣泛推動智慧博物館建設,拓展講好中國文化遺産故事的平台,與全世界共享我國曆史悠久的文化瑰寶。

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對此,福建省莆仙戲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黃豔豔代表深有體會。

“每場基層巡演的觀衆都能有兩三千人,老百姓很喜歡我們的演出。”黃豔豔告訴記者,從藝23年來,她始終不忘“戲曲來源于民間,根在民間”,堅持每年下基層演出300餘場。在曲目創作中,她注重挖掘貼近群衆生活的鮮活素材,創作了一批讴歌群衆幸福生活、反映新時代新面貌的現代戲。

在她看來,文藝創作需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具有堅韌的藝術生命力。“莆仙戲作為我國現存古老劇種之一,仍保有不少宋元南戲音樂元素,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守正創新’是其發展的根本遵循。”黃豔豔告訴記者,保護傳統、繼承傳統是莆仙戲繼續前進的根基,而創新發展,吸引年輕觀衆,則是莆仙戲與時代同行的支點。在未來,要把握社會趨勢,順應時代潮流,同時把握文旅融合契機,通過實景演出、文創産品展銷、非遺研學等活動,助推莆仙戲在年輕群體中傳播。

“戲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和精粹,镌刻着中華民族的血脈基因。我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用鄉音和鄉親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弘揚經典傳統文化,為熔鑄民族凝聚力,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盡綿薄之力。”黃豔豔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