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河上中下遊為啥這樣分水岸

黃河上中下遊為啥這樣分水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20:15:04

來源:人民日報

黃河上中下遊為啥這樣分水岸(黃河上中下遊為啥這樣分)1

圖片來源:黃河水利委員會

上遊雪山草原,中遊千溝萬壑,下遊田疇連綿——黃河浩蕩東流,可謂十裡不同景、百裡不同俗。

打開地圖,黃河上中遊的分界點是内蒙古托克托縣河口,也就是幾字灣“一橫”的末端附近;中下遊的分界點則是河南鄭州桃花峪。九曲黃河,為何恰是這些地方成為上中下遊的分界标志?

先說地形地貌。黃河先是穿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峽谷多、河道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流至河口附近急轉南下,以此為上遊。接着,黃河“遇到”了呂梁山、秦嶺等山脈,自北向南穿行晉陝峽谷間,河谷深切,河道彎窄,水流湍急,造就壺口瀑布之奇景。加之流經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大量泥沙入河,以此為中遊。自桃花峪以下,黃河進入華北平原,河道寬淺,水流散亂,泥沙淤積,河床逐年擡高,形成地上懸河,成為淮河、海河的分水嶺,以此為下遊。

再看水文等特征。黃河上遊區産水量占黃河總水量的六成左右,是黃河徑流主要來源區。上遊區降雨具有面積大、曆時長、強度較小等特點,河水清澈、徑流穩定、含沙量小。黃河中遊區來水量占黃河總水量的四成左右,但來沙量卻占全黃河沙量的九成以上,是黃河泥沙主要來源區。中遊區局地暴雨多發,強度大、曆時短,一旦形成洪水,卷泥裹沙,含沙量高。黃河流經桃花峪進入華北平原,河床高,四周河流難以彙入。此外,上中下遊洪水皆彙集于此,河道排洪輸沙任務繁重,防洪壓力大。

如此科學地劃分上中下遊,是如何完成的?早在《尚書·禹貢》中就記載:“導河積石,至于龍門”。1952年,黃河水利委員會組成黃河河源查勘隊,在一次次考察中,終于确定了黃河正源,并逐步對上中下遊進行精細劃分。

有了明确的地理分界點,保護治理黃河就能追根溯源、精準把脈。黃河中下遊的河道遊蕩,又是地上懸河,需要重點防禦水旱災害。此外,上遊涵養水源、中遊保持水土、下遊保護濕地,分區分類才能對症下藥。可見,黃河上中下遊的劃分,既是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因素決定的,也是科學保護治理的需要。

總之,江河上中下遊分界點的劃分,蘊藏着豐富的地理、水利、人文知識,是生态保護治理、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依據——除了黃河,其它大江大河上中下遊劃分也都基本遵循這一思路。比如長江以三峽水電站所在的湖北宜昌為上中遊分界點,以鄱陽湖和長江交彙處的江西湖口縣為中下遊分界點。淮河按照河道走勢,可形象比喻為“上遊是站着,中遊躺着,下遊又坐起來”,上遊來水快、中遊行洪慢、下遊洪水出路不足,“蓄洩兼籌”的防洪對策也由此制定。

(作者為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原副總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留柱,本報記者王浩采訪整理)

《人民日報》(2022年03月22日第14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