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1 18:40:57

愚人執筆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提醒那些自認為”傅“與“付”是一個姓的人,有個正确自我認識自己到底姓啥!以下就以曆代文字演變與姓氏考的記載來解析字義與姓源。

  筆者愚見: 要理會”傅“姓與“付”姓有啥區别,要從字本身的含義與姓氏起源,這兩個方面來解析。

首先;對“傅”字與“付”字進行解析:

下圖,篆體傅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1

傅: 是形聲字,從人,聲尃(fū),本義:輔佐。

釋義:

1. 輔相:太~。少~。  

2. 教導:“~立德義”。

3. 教導人的人:師~。  

4. 附着,使附着:~粉。  

5. 姓。

尃也表意,意為“培育奇花異草”,引申為“講解奇花異草”、“傳授知識”。“人”與“尃”聯合起來表示“傳授知識的人”。

下圖:篆體付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2

付: 漢語常用字,讀音fù,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時代。會意。從人,從寸。從“寸”,表示與手的動作有關。

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給别人。本義給予的意思,把東西給别人。

同本義 付,與也;引申含義為量詞,指中藥:一付藥。

下圖:《說文解字》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3

傅:相也。從人尃聲。方遇切

付:與也。從寸持物對人。〖注〗臣鉉等曰:寸,手也。方遇切。

下圖:《說文解字注·清》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4

傅:相也。左傳。鄭伯傅王。注曰。傅,相也。賈子曰。傅,傅之德義。古假爲敷字。如禹敷土,亦作禹傅土是也。亦爲今之附近字。如凡言附箸是也。從人。尃聲。方遇切。五部

付:予也。予者,推予也。尙書。天旣孚命正厥德。今文尙書作天旣付命正厥德。從寸持物㠯對人。寸者,手也。方遇切。音在四部。

下圖:《康熙字典》傅字注解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5

傅《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付。師傅,官名。古者天子有太師,大傅,太保,為三公。傅,傅之德義也。《詩·大雅》王命傅禦,遷其私人。《箋》傅禦者,貳王治事,謂冢宰也。《禮·文王世子》立太傅,少傅以養之。

又同付。《史記·夏本紀》興人徒以傅土。《注》索隐曰:傅卽付也,謂付功屬役之事。【筆者注解,此處傅即付,而是一種行為解釋,并不是說作為姓氏可以混二為一。】

又姓。

又《正韻》芳無切。同敷。也。《前漢·文帝紀》傅納以言。《注》師古曰:傅讀曰敷,其言,而納用之。

又《集韻》《韻會》符遇切,音附。近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刺兵同強,舉圍欲重重欲傅人,傅人則密。《注》傅,近也。密,審也。

又至也。《詩·大雅》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于天。《箋》傅,猶戾也。

又麗着也。《左傳·襄六年》環城傅于堞。

又《僖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又傅别,手書也。《周禮·天官》八成經邦治,四曰聽,稱責以傅别。《注》稱責謂貸予,傅别謂券書也。聽訟責者,以券書決之,傅着約束于文書,别為兩,兩家各得一也。

又著名籍,給公家徭役也。《前漢·高帝紀》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注》服虔曰:傅音附,師古曰:傅着也。言著名籍,給公家徭役也。未二十三為弱,過五十六為老。

又同附。曲意黨同曰傅會。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傅,一名橫目草,蔓延生。

又葉方味切,音廢。《班固·西都賦》惇誨故老,名儒師傅,講  傅《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付。師傅,官名。古者天子有太師,大傅,太保,為三公。傅,傅之德義也。《詩·大雅》王命傅禦,遷其私人。《箋》傅禦者,貳王治事,謂冢宰也。《禮·文王世子》立太傅,少傅以養之。

又同付。《史記·夏本紀》興人徒以傅土。《注》索隐曰:傅卽付也,謂付功屬役之事。【筆者注解,此處傅即付,而是一種行為解釋,并不是說作為姓氏可以混二為一。】

又姓。

又《正韻》芳無切。同敷。也。《前漢·文帝紀》傅納以言。《注》師古曰:傅讀曰敷,其言,而納用之。

又《集韻》《韻會》符遇切,音附。近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刺兵同強,舉圍欲重重欲傅人,傅人則密。《注》傅,近也。密,審也。

又至也。《詩·大雅》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于天。《箋》傅,猶戾也。

又麗着也。《左傳·襄六年》環城傅于堞。

又《僖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又傅别,手書也。《周禮·天官》八成經邦治,四曰聽,稱責以傅别。《注》稱責謂貸予,傅别謂券書也。聽訟責者,以券書決之,傅着約束于文書,别為兩,兩家各得一也。

又著名籍,給公家徭役也。《前漢·高帝紀》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注》服虔曰:傅音附,師古曰:傅着也。言著名籍,給公家徭役也。未二十三為弱,過五十六為老。

又同附。曲意黨同曰傅會。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傅,一名橫目草,蔓延生。

又葉方味切,音廢。《班固·西都賦》惇誨故老,名儒師傅,講論乎六藝,稽合乎同異。 《說文》相也,從人尃聲。論乎六藝,稽合乎同異。 《說文》相也,從人尃聲。

下圖:《康熙字典》付字注解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6

付《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

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注》付當為祔。

又姓。 

《說文》從寸持物對人。《徐铉曰》寸,手也。亦作僅。

下附圖《唐韻》《集韻》《韻會》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7

下圖《辭源》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8

傅【夫務切音付遇韻】

一、輔也、相也(左傳僖二十八年)鄭伯傅王。

二、師傅也,傅其德義日傅。(禮内則)十年出就處傅。

三、姓廣韻雲出自傅說。唐世系表雲;出姬姓,黃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因以爲氏。漢晉之世北靈州傅姓最盛。見(姓氏尋源)【扶務切音附遇韻】

四、與附同麗著也,詳傅近條。

付【夫務切遇韻】

一、授也、與也。

二、貨財之支出亦曰:付

  綜合上述各朝各代古籍對“傅““付“字的解析,很明顯”傅”字與“付”字是兩個意思完全不同的漢字,其表達的含義也風馬牛不相及。

二、對“傅”姓與“付”姓進行解析:

下圖拼接:右《唐書》、中《網絡姓氏源流》、左《氏族》。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9

《唐書》曰:傅氏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因以為氏商時虞虢之閒有傅氏居于巖傍號為傅巖高宗得說於此命以為相。

網絡姓氏源流将《唐書》中的源流一分為二,即2和1。

而《氏族》沒有完整記載源流,僅從商時說公為始。

下拼圖:《唐書》、《路史》、《傅氏族譜源流考》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10

從上《唐書》、《路史》、《傅氏族譜源流考》拼圖中可以看出修族譜時,編撰理事會對姓氏起源,是通過對《史記》《文獻古籍》等相關記載佐證過才編入族譜。現在某些人為了私人利益,配合某地大肆宣揚斷章取義的姓氏源流,誤導大部分宗親。

下圖《姓觽》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11

《姓觽》記載了“傅”、“付”姓起源。

傅姓起源前面已經有解說,下面着重解說付姓起源,付姓源于春秋時鄭人史付,史付是出生于鄭國的史官家族,後來和講法律的鄧析齊名。

鄭國的國相子産,認為史付擾亂曆史界,鄧析擾亂法律界,把他們都抓起來殺掉了。

史付的後代不再做史官,就以付為姓。

下圖古籍記載了:子産誅鄧析、史付之事實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12

下圖《大明一統志》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13

按《姓觽》雲:付:春秋時鄭人史付之後,一統志永樂中有付吉。付吉不知何故一統志中寫作”付“”,其餘如《大城傅氏族譜》、《大城縣志》、《順天府志》、《陝西通志》均寫“傅吉”。

祥見《大城傅氏族譜》《大城縣志》《順天府志》《陝西通志》拼圖。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14

下圖:《氏族博攷》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15

《氏族博攷》本朝希姓不知所自起,其中就明确記載了“付”。而”傅”也很明确的記載了以居住地或以域為氏(域:1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疆域 2泛指某種範圍 ,古時也可指封國)。

另外關于付姓的記載與考證

如古玺中見付姓。張亞初《商周金文姓氏通考》中雲:金文付氏始見于商代。雖然樣本數僅一例,但也不能輕易否定。

姓氏學界普遍認為付姓出現較晚,如徐鐵生《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認為“付”姓最早見于元代。其實這些說法也未必。為何我這樣說,因為姓氏辭典編撰者大多依據文獻,而依據金石這個結論未必正确。

《漢印文字征》8.5見付姓。唐代房山石經中亦有見。

下圖:為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于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通知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16

傅姓和付姓有别嗎(傅姓與付)17

關于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

國務院同意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于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現轉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

1977年12月20日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達之日起停止使用。今後,對漢字的簡化應持謹慎态度,使漢字的形體在一個時期内保持相對的穩定,以利于社會應用。當前社會上濫用繁體字,亂造簡化字,随便寫錯别字,這種用字混亂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國務院責成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盡快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各方面用字管理辦法,逐步消除社會用字混亂的不正常現象。為便利人們正确使用簡化字,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以及其他有關報刊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

關于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

國務院:

在今年1月召開的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與會同志對《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長期未作定論和當前社會用字的嚴重混亂現象,提出了批評和建議。要求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盡快加以解決。現将有關問題請示如下:

一、由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拟訂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經國務院批準,于1977年12月20日在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報紙上發表,在全國征求意見,其中第一表的簡化字在出版物上試用。1978年4月和7月,原教育部和中宣部分别發出通知,在課本、教科書和報紙、刊物、圖書等方面停止試用第一表的簡化字。但是,這個草案并未廢止。幾年來,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采取各種方式廣泛征求各方面人士的意見,并對這個草案進行了多次修訂。但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社會上或學術界,對要不要正式公布、使用這批新簡化字,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見。

我們認為,1956年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和1964年編印的《簡化字總表》中的簡化字已經使用多年,但有些字至今仍不能被人們準确使用,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和鞏固。同時考慮到漢字形體在一個時期内需要保持相對的穩定,這對社會應用和糾正當前社會用字的混亂現象較為有利。此外,當前規模最大的《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以及其它多卷本工具書已經或即将出版;電子計算機的漢字庫已采用固定掩膜體芯片存儲,如現在再增加新簡化字,将會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巨大浪費。因此,我們建議國務院批準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二、當前,社會上濫用繁體字和亂造簡化字的現象比較嚴重,使用漢語拼音也有許多不準确的地方,已經引起國内外各方面人士的關注,紛紛提出批評意見。萬裡同志在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幹預和糾正。"為此,我們建議對社會用字作如下規定:翻印和整理出版古籍,可以使用繁體字;姓氏用字可以使用被淘汰的異體字。除上述情況及某些特殊需要者外,其他方面應當嚴格遵循文字的規範,使用規範漢字,不能随便使用被簡化了的繁體字和被淘汰的異體字,也不能使用不規範的簡化字。使用規範的簡化字以1964年編印的《簡化字總表》為準。具體要求如下:

1.報紙、雜志、圖書、大中小學教材應嚴格使用規範漢字;

2.電影電視的片名、演員職員表和說明字幕要使用規範漢字;

3.文件、布告、通知、标語以及商标、廣告、招牌、路名牌、站名牌、街道胡同名牌等要使用規範漢字;

4.漢字信息處理要使用規範漢字;

5.提倡書法家書寫規範的簡化字;

6.凡使用漢語拼音,拼寫應當準确。

我們拟根據以上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分别制訂各方面用字管理辦法。

以上請示當否,請批示。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從以上對比,應該清楚原本就有”付“姓了吧!原本姓“傅”的寫”付“,表面上看雖說都姓“付”,但血緣不是一回事。所以實際上這是用錯了姓,從姓氏文化的角度講,原本姓”傅“就不該寫“付”,否則姓成别姓了。

筆者認為:“傅“姓與“付”姓是曆代并行不悖各自發展的兩個姓。

“付”,确實做了幾天簡化字,但對應的是“副”,而不是“傅”。不過,那是1977年12月公布,而不到一年就被教育部通知停止使用的“二簡”中的事,早已不足為訓。幾十年來一些工具書,特别是具有權威性質的字、詞工具書的不規範釋義,也在某種程度上對這種現象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就是造成把姓氏字“蕭”誤書為“肖”以及“傅”誤書為“付”的原因。

那些認為傅與付是一個姓的說法是十分錯誤的。

作者:傅楓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