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代瓷器龍的特點

明代瓷器龍的特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2:34:27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鄧曉麗 萬國珍

12月28日,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禦窯博物院聯合承辦的“龍翔九天——元明清禦用瓷器特展”在長沙博物館開展。128件(套)元明清禦用瓷器展示了3個朝代皇家禦用龍紋瓷器的風範,以及背後深刻的曆史文化含義。

龍的形成,體現中華文明的開放與包容

龍紋杯,龍紋碗,龍紋瓶,龍紋盤,龍紋圍棋罐……本次展覽中,“龍”是絕對的主角。

“在我國曆代藝術品中,龍是最常見、最獨特、最優美的裝飾題材之一,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氣質與審美觀念。論及生産數量之大,制作工藝之精,藝術造詣之高,則尤推瓷器上的龍紋。在禦用産品中,龍紋是用來彰顯皇家威嚴最重要的紋樣主題。”長沙博物館副館長、本次策展人李曆松說,中華民族自稱龍的傳人,但其中的意義究竟如何,很多人可能不甚了解。因此,在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五周年之際,該館希望通過禦用瓷器上的龍紋裝飾,提振中華兒女的民族自信。

拟為本次展覽開設講座的陶瓷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光堯認為,根據考古資料,龍是上古時期由來自不同地區的不同文化因素共同構成的,是中國文明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其形成過程體現中國文化的開放、包容特性。後世的龍在中原仰韶文化晚期的龍的基礎上構建,其他地區的龍元素也逐漸融入仰韶文化。各種形狀的龍流布區域雖異,但都代表王者的權利與神聖。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和滿洲人建立王朝或入關後,都以龍紋作為皇權的象征,表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繼承,本質是對以龍為核心的中華文明的認可。而在王朝法典上開始規定龍紋與皇權的關系,并禁止民間使用五爪龍紋,始于宋代。這或與宋朝和遼金并存的處境,及後來的曆史進程有關。

明代瓷器龍的特點(從128件套元明清禦用瓷器上)1

(元明清龍紋演變表格)

“不過,就如人的相貌、性格、喜好各有特點,元明清禦用瓷器上的龍的形态和精氣神也不一樣。”策展人李曆松介紹,元代青花瓷器燒造成功,瓷器上龍紋數量大增。這時,龍頭較小,龍身較長,四肢及龍爪較細,龍強悍兇猛。如青花五爪龍紋圍棋罐。明代早期保留了元代遺風,中期轉向英俊秀美之态。晚期變化很大,大部分龍首形狀如鳥首或犬首,龍身較前朝細弱,失去了前朝的精神與動感。自清代康熙年間起,龍的形象恢複雄偉健碩之态,描繪精細、莊重、工整,裝飾、象征意味愈加濃厚,飽含對江山永固、延綿萬代之祈願。

明代瓷器龍的特點(從128件套元明清禦用瓷器上)2

禦窯始于元代,朝廷督造促推技藝攀升

“雖然宋代就有了為宮廷制作瓷器的窯口,但現在有明确文獻記載并有毫無争議的宮廷禦窯遺址遺存則見于元代。”保利藝術博物館館長助理王鵬曾在中國文物流通協調中心工作多年。他介紹,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設置“浮梁磁局”以滿足宮廷用瓷和貿易需要。明清兩代沿襲前代舊制,在江西景德鎮設置禦窯,專門管理和組織燒造禦用瓷器。明代禦窯創建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稱“禦器廠”。明朝覆滅之後,清王朝接管,改稱“禦窯廠”。燒制于清代後期的青花禦窯廠圖瓷闆,用青花料繪制了以禦窯廠為中心的景德鎮圖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禦窯的生産情況。禦用品的督造,使禦窯産品成為瓷器審美的至高代表。

現場的許多瓷器都是碎片修複而成。為何?“禦用瓷器要求高,很難燒制完美,不合格的要砸碎。”王鵬說,如明代永樂年間的青花釉裡紅雲龍紋梅瓶,兩種顔色都屬于釉下彩,要一次燒制成功。但它們相同的溫度區間很小,很難控制到恰當的溫度。

明代瓷器龍的特點(從128件套元明清禦用瓷器上)3

合格的産品也有可能被砸碎。如明代永樂年間的紅釉刻暗雲龍紋梅瓶。王鵬說,據景德鎮專家推測,很可能是瓷器剛燒制好,皇帝突然逝世,為他燒制的瓷器要砸碎。超過皇室要求數量的也要銷毀。

除了龍紋瓷器,展覽中其他紋飾的瓷器不乏名器佳品。如明朝永樂年間的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是永樂青花之精品。又如明朝成化年間的鬥彩雞缸杯。“上面的大雞代指萬貴妃,小雞代指明憲宗。”王鵬說,雞缸杯不是現代被“炒”熱的,在明朝萬曆年間就有“成窯一對十萬錢”的說法。又如清朝雍正年間燒制的粉彩過枝月季梅花大盤。植物枝條從瓷盤外部“長”到盤内,曰“過枝”。其中的月季、梅花花瓣成漸變色,這樣美麗的色彩十分考驗工匠的功力。看着漸變色的花瓣,一位前來觀展的長沙妹子情不自禁地說:“冬天看着這朵花,感覺春天就要到了。”

明代瓷器龍的特點(從128件套元明清禦用瓷器上)4

(雞缸杯)

[責編:萬枝典]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