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什麼是背棺

什麼是背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8:21:31

峭壁之上滿是懸棺,三不五時的能看到一些人,背着屍體或者棺材,徒手攀爬于峭壁之上,而後将背着的屍體安放在某處,這不是影視作品片段,這是格凸河畔苗族寨子時常能看到的一幕。

那些背着屍體、棺材徒手攀爬懸崖峭壁的人,被稱之為“背屍人”。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1

那些峭壁之上的懸棺,便是曆代背屍人們,一處處背來安放的。這是一個神秘且小衆,有着古老傳承的職業,似乎,還十分考驗人的體力與膽量。

2016年,《經典傳奇》中,播出了一期“格凸河飛升”大揭秘。也是這期節目,将這古老神秘的背屍人職業和格凸河懸棺,讓其不止局限于當地人的認知,帶到了大衆視野當中。

那麼,格凸河上的懸棺之謎,緣何而起?背屍人這個神秘職業,又是從何而來?各地喪葬習俗又有何不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就以上問題,共同探索答案吧!

生與死

盛行一時的心靈雞湯中有一句,“除了生死無大事”。這句話是否能夠起到激勵人心的作用我們暫且不做讨論,但是這短短的一句話,卻将我國國民對于生與死的看重程度。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2

生與死都有着不可控性,作為人生的起點和終點,總是格外引起人們的關注。

從古至今,各地關于人們身後事的習俗有所不同,但無一例外的,都是懷着對于生命的敬畏之情。

雖然大部分人對于“入土為安”都有着執念,但是,依然有一些地區和民族,有着屬于自己的獨特喪葬文化傳承。

在我國貴州、福建、四川、湖南、台灣、個别沿海地區等地,部分地區仍保持着懸棺而葬的傳統。

懸棺大緻分為三種形式,分别為:木樁式、崖洞式和橫穴式。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3

在我國福建、四川、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區,常見将棺木放置于釘于崖壁木樁之上的,木樁式懸棺而葬;崖洞式則是選擇天然裂縫和洞穴,安放棺木;而崖洞式與靠鑿壁為穴,或選擇天然岩洞,而後放置棺木的橫穴式,則在我國貴州安順格凸河地區普遍存在。

懸棺而葬的習俗在當地流傳了多少年,至今也無法确切考證,我們唯一可以得知的,便是這樣的喪葬習俗,并不是近年來形成的。

那麼,又是什麼,讓當地人選擇了如此複雜且危險性極高的安葬方式呢?

對于懸棺而葬的原因,比較普遍的是兩種說法。一種是較為溫情的:先人逝去前,擔心家中後輩在外出後忘了歸鄉之路,所以将棺木懸于懸崖高處,如此,便能為迷途的遊子指引靈魂歸鄉之路。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4

另一種說法,則是與古人對于生與死,靈魂與上天的思考有關:古人往往認為高處與天更近,從而能夠與傳說中的神仙更近,便于逝者靈魂能夠進入天堂,免受靈魂于世間飄蕩之苦。

無論是哪種說法,歸根結底,都是源自于人們對于生命的敬畏與美好期盼。

因此,這種看似十分奇特的安葬方式,事實上并沒有什麼可怕之處,與“入土為安”的喪葬理念算得上殊途同歸。

而背屍人們的口中,對于這樣的懸棺而葬,還有着另一種更為現實的說法。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5

相傳古時部族祖先戰敗被迫遷徙,一路因為被追殺、病痛帶走生命的人,隻能就地安葬,因為不是自己的地盤,又怕有敵人和野獸傷害、破壞逝者的遺體,所以隻能選擇懸棺而葬。

于是,這樣的喪葬習俗,便一代代傳至了如今。

當然,即便是懸棺而葬,也同樣有着“等級”劃分。生前身份越高的逝者,棺木被葬得便越高,對于逝者而言,這是一種由心而發的尊敬之情。

并且,由于高度越高難度越大,背屍費用也相應得越高,因此,尋常百姓往往很難被葬于高處。而尋常人家若是想将逝者葬于高處,則需要家中小輩有超乎常人的孝心與體力,親自背屍背棺了。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6

同時,懸棺而葬對于棺木的要求極高。為了避免棺木無法抵禦風霜雨雪和歲月侵蝕,過早的腐爛,懸棺而葬所需的棺木,必須選擇密度加大且不易腐爛的,諸如楠木之類的上好實木木材。

作為先人最後的歸宿,家中後輩都會格外盡心盡力。但是,棺木好備,安葬卻難,即便有足夠的孝心,也不是每家的後人都有足夠的體力,能夠背屍背棺上徒手攀岩,因此,“背屍人”便出現了。

背屍人與東郎

有人将當地背屍人稱為“蜘蛛人”,這樣的别稱可謂十分寫實。

背屍人每每需要背着屍體和棺木,在峭壁之上徒手攀爬。旁人隻覺背屍人身輕如燕,在峭壁之上如履平地,卻不知道,這背後是辛苦付出,也忘記了,負重徒手攀岩的危險性有多高。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7

背屍人是沒有男女性别限制的,隻是,雖說死者為大,這與死者“打交道”的活計,卻是從一開始便勸退了許多人。

而一名合格的背屍人,往往自由入門曆經十數年磨練,最終才能出師,被人尊為背屍人。

因為種種苛刻的條件,和不足為外人道的辛苦,現今從事背屍人這一行當的人數極少。

背屍人所要做的,不僅僅是背起屍體和棺木,背屍人有着自己的規矩和習俗,他們對于每一位逝者,都抱有強烈的敬畏之心。

每逢寨子中有人去世,人們便會前往背屍人的住處,請背屍人安葬自家逝者。

背屍人需要将屍體被動懸崖邊上,而後,再将用于拼裝棺材的木闆一塊塊地背到懸崖之上,而後才是組裝棺材,将逝者背上棺木所在處,安放于棺木之中。而這,并不代表背屍人完成了使命。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8

比起稍有不慎便會跌落懸崖,輕則重傷,嚴重當場殒命的背屍背棺過程而言,接下來背屍人需要完成的工作,危險性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使命感也更加強烈。

背屍人往往還有着另一重身份——東郎。

通俗一些講,東郎便是逝者的靈魂擺渡人,他們需要在安葬逝者後,為逝者唱誦,用以指引逝者靈魂安息。

這是一套古老傳承的儀式,背屍人們由于需要背屍和棺木,所以能帶的東西并不多,一壺白酒,一把砍馬刀,是背屍人們必不可少的。

一碗白酒作為對逝者亡魂的祭奠,而砍馬刀,則是為了完成背屍人與逝者靈魂的分離。

在碗中倒上白酒後,背屍人會用手中的砍馬刀在身上轉三圈,切斷自己與逝者靈魂的羁絆。而後,便是最為關鍵的一步——誦唱。這是一場需要進行三天三夜的送别儀式,莊嚴肅穆。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9

東郎用一代代口口相傳下來的古苗語,滿心虔誠地誦唱着逝者的一生。

他們唱逝者父母的辛苦,唱逝者一生的件件大事,唱到逝者一生的終點,作為超度逝者靈魂升入天堂的儀式。

三天三夜的時間,背屍人與逝者同在崖洞之上,不能休息也無法進食。帶上來的白酒便是他們提神、充饑、取暖的唯一物件,每每累極,便喝上一口白酒。

沒有人去監視背屍人的舉動,但是,出于對逝者的尊重和對自身職業的使命感,背屍人不會有半分懈怠的時刻。

一代代的背屍人,就這樣扛起了料理族人身後大事的職責。于是,格凸河畔的懸崖峭壁之上,便有了一口口懸棺。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10

這些看似駭人的棺木群,事實上卻是一個古老民族的曆代過往。

一代代的學,一代代的傳承,學習背屍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與逝者打交道又存在極高的危險性,對于現今絕大多數年輕人而言,都不是一個會考慮、選擇的職業。

并且,随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摒棄懸棺而葬的習俗,這也導緻了背屍人們的收入越來越少。

沒有了物質支撐,這門古老的技藝面臨失傳,還在堅持的這一批背屍人被采訪時,無奈地說到:“因為太過危險,保險公司都不願意賣我們保險”。

高風險、低收入,發展空間愈發狹窄,背屍人的失傳或許隻是時間問題。或許,這神秘而獨特的喪葬儀式,也隻能成為滄海一粟,最終消失于歲月的長河之中。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11

而如今,背屍人們除了偶爾背屍之外,更多的是為外地遊客表演自己徒手攀岩的絕技。

神聖不在,娛樂至死的年代,人們既對古老神秘的懸棺有着好奇,又驚歎于背屍人們的高超攀岩技藝。或許,背屍人之後的出路,便是傳授自己的攀岩技巧給攀岩愛好者們吧!

除了格凸河畔的懸棺而葬之外,我國各地還有着許多不同的喪葬習俗。

關于喪葬習俗

“死者有四葬,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燼,土葬則埋之,鳥葬則棄之中野。”《南史·扶南國傳》中對于我國古時的喪葬方式,進行了簡單的概括闡述。

水葬是世界上一種較為古老的葬法,往往是一些臨水而居的族群、部落,會選擇水葬。取之于水,還之于水的寓意是好的。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12

但是,這種投之于江河湖海的喪葬方式,對于水資源的影響不言而喻。因此,我國古時曆朝,皆對水葬有所禁止。如今國内,并不存在保持水葬習俗的族群、部落。

火葬古已有之,不同如如今的火葬,古時火葬後并不需要對逝者遺體灰燼進行二次處理。除去感染疫病之人,需要進行焚燒遺體外,也有一些族群、部落會選擇此種方式,這裡不過多贅述。

土葬是如今沿用最廣的喪葬方式,當然,從前的土葬并不會在逝者遺體進行焚燒後進行埋葬,而是直接将逝者遺體葬于土中,而這便是“入土為安”。

自1985年後,我國才全面要求對逝者遺體進行火化後再埋葬,而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13

直至1997年《喪葬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對于逝者遺體火化才成為了硬性規定。之所以會如此,則是為了解決我國人口不斷增多,耕地稀缺的問題。

從最初的不理解、不接受,到如今的習以為常,火化後再埋葬已經成為最為普遍的喪葬方式。

當然,我國民族衆多,如同格凸河畔苗族寨子一般,保有自己獨特喪葬習俗的民族,至今仍存在。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的喪葬方式,與前文所提“四葬”中的鳥葬,有一部分是相同的。

因為相信靈魂不滅和輪回往生,藏族人尤其推崇天葬。将逝者遺體運到指定地點後,任由秃鹫等鳥獸吞食逝者遺體,對于藏族人而言,是最為尊貴的布施,是其對于大乘佛教波羅蜜最高境界——舍身布施的以身證道。

《周易·系辭傳》中,便有“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于野,不封不樹”的,相關天葬記載。而《孟子·滕文公上》中,亦有“蓋上也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于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蚊嘤之。”的記載。當然,這些記載所述,與藏族出于信仰而選擇天葬,并不相同。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14

《周易》中所記載的喪葬方式,是在人們靈魂崇拜尚不發達之時,無論天葬、等葬、火葬等,都是生者以消滅逝者遺體為主要目的,所采取的喪葬方式。而懸棺葬、土葬等,則是為了保護逝者遺體,而選擇的方式。

都說十裡不同俗,對于操辦親人葬禮,也并非全是一片哀恸,我國許多地區都有着“喜喪”的習俗。

“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家族興旺,逝者登高望重,福壽雙全,且年紀在八十歲以上“善終”的逝者,一部分地區會舉辦“喜喪”。

什麼是背棺(以背屍背棺材為生)15

整場葬禮持續3至5日,逝者親屬大擺宴席宴請賓客,期間有當地特色戲劇表演,亦或是有其他表演,供客人觀看。期間沒有哀樂,沒有哭聲,衆人以最為熱鬧的方式,以最飽滿的狀态,為逝去的親人送上最後一程。

人們對于喪葬方式的改變,和逐漸賦予喪葬的意義,都是源自于對生與死的更深刻認知,和對信仰的認同感還有對現代社會規則的遵守。

而除去身後事外,如何更有意義的度過一生,也是一件人們不可忽略的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