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花千樹,書中自有萬般趣。讀書的快樂不僅來自學習知識,更來自将書中之趣融入生活,讓原本平淡的日子變得多姿多彩。既宅之則讀之。就讓我們與孩子們一起徜徉在幽幽書香中,感受書籍帶來的那份溫暖和幸福。
我家那出歡樂戲
一七一中學懷柔三中分校初一(1)班 趙秋歌
“妖怪,哪裡跑!”“大聖,饒命!”聽到這對白,你是不是以為電視劇《西遊記》又重拍了?不不不,這是我和爸爸媽媽在表演家庭搞笑版《西遊記》呢!
通過角色扮演重現書中精彩情節和經典片段,是我們全家的愛好。按照慣例,演員的角色安排都由我(導演)和媽媽(制片人兼副導演)商量以後決定。不用說,我扮演的肯定是本劇一号人物齊天大聖孫悟空,媽媽則自信地認為她是演觀音菩薩的最佳人選,而爸爸隻能演妖怪了。“老爸,這個妖怪的形象氣質,隻有您能駕馭,您是這個劇的靈魂。”我又用擅長的奉承功夫來開導爸爸。爸爸隻得同意,并無奈地說:“導演閨女,下次一定讓爸爸演個正面人物,拓寬一下我的戲路啊。”“沒問題。”我爽快地答應了。
好戲開始了。我手拿純手工打造的低配版“紙箍棒”站在沙發上,指着“妖怪”老爸大聲喝道:“你這妖怪,不好好修煉,卻在這為非作歹,俺老孫今天就替天行道,收了你。”說時遲,那時快,我從沙發上跳下,舉起“紙箍棒”向“妖怪”打去。本該應聲倒下的“妖怪”卻出人意料地把“孫悟空”抱了起來,并在“孫悟空”的臉上狠狠親了一口。“老爸,您怎麼不按照劇本演呀?”這時爸爸學着妖怪的樣子說:“我看這孫猴子長得實在可愛,一時沒忍住。大聖,要不咱們重來一次,我盡量按劇本演。”唉,重演就重演吧,誰讓我這個“孫悟空”遇上了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妖怪”呢。
可今天這個“妖怪”實在太不聽話了,總給“孫悟空”出難題:一會兒說“今天是周日,妖怪要休息”,怎麼叫也不從房間出來;一會兒又說“妖怪餓了”,非要我把最愛吃的海苔拿出來給他吃。沒辦法,我隻能喊救兵出來幫忙。
這時“觀音菩薩”出場了,隻見媽媽身披一條白色的毛毯,頭上頂着蘿蔔纓,手裡還托個醬油瓶。“哈哈哈……”看到這身打扮的“觀音菩薩”,我和爸爸都忍不住大笑起來。“菩薩,你确定是來打妖怪而不是來搞笑的?”我一邊捂着笑疼的肚子一邊問道。“悟空,你且退到一邊,讓我來收拾他。”“菩薩”一本正經地對我說。再看剛才那個不聽話的“妖怪”,早已笑得趴在沙發上起不來了,連連向“菩薩”求饒。
家庭搞笑版《西遊記》就在全家的笑聲中結束了。像這樣改編自經典名著的“歡樂戲”在我家經常上演,戲中飽含的濃濃親情也成了我成長過程中一段段甜蜜的記憶。
指導教師 池雲
小偵探尋龜
密雲區果園小學六(3)班 李至簡
在這個超長的“假期”裡,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騎鵝旅行記》《福爾摩斯探案集》等許多書。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福爾摩斯探案集》中一個名為《血字的研究》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細節決定成敗,福爾摩斯就是通過細節來推理并找出犯罪分子的。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看似不起眼的細節,然而隻要對這些細節多加留意,就會有所發現。
去年過生日時,媽媽送我一隻可愛的綠毛小烏龜。它的殼上長着“青苔”,從遠處看就像一座綠色的小山丘。每天早晨起床後,我都要去看看它。可是有一天早上,小塑料箱裡竟然沒有它的身影,它失蹤了!我盯着空空如也的小塑料箱,心中十分焦急。
這時,我忽然想起了大偵探福爾摩斯。如果他發現小龜“綠毛”不見了,會怎麼辦?想到這兒,我迅速冷靜下來,像個偵探一樣開始分析和推理:首先,小塑料箱放在寬敞的客廳,以“綠毛”的龜速,它爬一天一夜也到不了客廳以外的房間;其次,“綠毛”既不會攀爬又十分膽小,因此它極有可能躲在門廳某個小縫隙或小角落裡……
我正想着,忽然,一小撮兒綠色物體映入我眼簾。仔細一看,原來是“綠毛”身上的毛!我大膽推測:它可能爬到了小塑料箱頂上,又從上面摔下來,蹭掉了毛。這樣的話,它的移動速度就更慢了,因此不會爬到很遠的地方。附近就隻有電視櫃後面的空隙以及沙發與地闆間的空隙,但沙發與地闆之間的空隙太小,“綠毛”鑽不進去。那麼,它的藏身之地隻剩電視櫃後面了。
我興沖沖地奔向電視櫃,趴到地上向裡看。果然,“綠毛”就在電視櫃的後面。它卡在電視櫃和牆面中間,腦袋一伸一伸的,正揮舞着小爪子可憐兮兮地向我求助呢。
看來多讀一些書還是有用的。看書不僅可以活躍思維、讓頭腦更清晰,而且還能幫我偵破家裡一些小小的“案件”,豈不是一舉多得!
指導教師 王玉如
奶奶與魔法棒
北大附小石景山學校五(2)班 韓之荦
許多同學都讀過《哈利·波特》吧?書中的赫敏是“魔法鐵三角”人物之一,她自信、美麗、聰明、可愛、勇敢,是我最喜歡的人物。我在夢裡變成了她:手執魔法棒,身穿大黑袍,一念咒語就能在古堡上空飛來飛去。夢醒之後的我多想擁有一件像赫敏那樣的大黑袍和一根魔法棒啊!
當我把想買魔法道具的願望告訴奶奶時,她先是一口拒絕,搖着頭說:“不買不買,那些東西不實用。”然而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她最終還是答應了。一個周末,奶奶帶我來到商場挑選道具。我想起奶奶說過“不實用”的話,便猶豫着拿起一根最便宜的魔法棒。這時,奶奶卻低下頭認真挑了起來。不一會兒,她拿起一根雕着精美圖案的魔法棒對我說:“買這個吧,這個漂亮。你那個光秃秃的,不好看!”之後便毫不猶豫地掏出了錢包。
回到家,我穿上大黑袍,手拿魔法棒,站在鏡子前揮來揮去,口中念着我早已背得滾瓜爛熟的魔法咒語,仿佛自己就是赫敏,與哈利和羅恩一起進入密室,殺死蛇怪,解救了小妹妹金妮。
“吃飯了!”奶奶看着鏡子前的我喊道。“先别吃,等一下!”我飛跑到餐廳,拿起手中的魔法棒指指這盤菜,點點那碗飯,繼續念着隻有我才聽得懂的咒語。好像隻要被我的魔法棒指點過,飯菜的味道就會變得更好一樣。奶奶無可奈何地說:“你這孩子,真像着了魔,早知這樣,我才不給你買這礙手礙腳的木棒子。”爺爺卻在一旁哈哈大笑。
冬去春來,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我好像一下子長大了,對魔法棒不再那麼感興趣,也不會嚷嚷着穿那件大黑袍睡覺了。現在,它們都已被奶奶細心地收在衣櫥裡了。确實像奶奶說的那樣,那些東西不實用,但我卻舍不得扔掉。每次閱讀《哈利·波特》時,我都會把魔法棒和大黑袍翻出來看看,因為它們承載着我傻傻的幻想,也承載着奶奶寬厚的“縱容”。
指導教師 黃祥昀
未來的書
鴉兒胡同小學五(1)班 高楚淇
2100年以後,随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會有許許多多新鮮的事物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改變我們的生活。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那有着各種奇特功能的書。
未來的書店宛如一本翻開的大書。正面的幕牆上,你會看見許多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畫面,正向過往行人介紹新出版的書,吸引着人們走進知識的殿堂。
走進店門,首先是寶寶讀物區,我們看看有些什麼書吧。這是一本《水果娃娃》的書,裡面介紹了世界各地的水果,圖片顔色鮮豔。更奇特的是,這種書會發出香味,翻到蘋果圖,自然就會散發出蘋果那誘人的香味;翻到葡萄圖,就能聞到葡萄那甜絲絲的香氣……這樣色香味俱全的書,看着真令人愛不釋手,垂涎欲滴呀!翻開一本名叫《有趣的動物》的書,不僅可以看見各種動物,還能聽到它們的叫聲。你說,這樣的書,寶寶能不喜歡嗎?
再往裡走,來到兒童讀物區,這裡的書更有趣了。翻開《安徒生童話》,悠揚婉轉的音樂便飄了出來,把你帶入夢幻般的童話世界。你可以選擇閱讀文字,也可以選擇聽故事,還可以選擇看動畫片,可神奇了!翻開《孩子的歌》,如果你不認識那些像電線般排列的五線譜和那些像蝌蚪般的音符,沒關系,隻要你輕輕按一下歌曲曲目,悠揚的歌聲就會飄出來,你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學習新歌了。最有趣的書是關于書法的書了,它有“模仿”“提高”“欣賞”三種模式。如果你的字寫得潦草,就選擇書中的“模仿”模式,你寫字時筆就不會再“亂跑”了,會寫出跟字帖一模一樣漂亮的字來。
過了兒童讀物區,就來到成人讀物區。有許多叔叔阿姨正在聚精會神地學習呢。如果你想學廚藝,趕快翻開關于烹饪的書吧,它會用動畫的形式向你介紹各種美味的制作方法,你還能聞到菜肴的香味呢!如果你想學習其他的技術,隻要找到相應的書籍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學習了。
未來,奇妙的書還有很多很多,如能變形的書,能吃的書,能穿的書……讓我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把理想變成現實吧!
孵雞記
太師屯鎮中心小學六(2)班 嚴相臣
我十歲那年,學校開設了一門新課——科學。每節科學課上,老師會請一位同學講一個與科學有關的故事。我當時剛看完一本《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就給大家講了個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
十歲的孩子,好奇心很重。在課上講完愛迪生的故事,我心中一直琢磨:這麼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為什麼要趴在草窩上孵小雞呢?他是不是發現了什麼?我決定:大科學家小時候做的事情,我也要嘗試一下。
那天,我特地囑咐奶奶把我房間的炕燒熱。吃過飯後,我從雞窩裡偷偷拿出了兩個剛下的雞蛋。我把雞蛋放在炕上,給它蓋上三層被子,再把空調設置到27℃。我心想:這麼暖和的被窩,小雞一會兒就能孵出來了吧?我撅着屁股,拿着手機,對着小被窩不停地拍照,生怕錯過小雞破殼的那一刻。十分鐘,二十分鐘,半個小時……手機都快沒電了,而雞蛋卻毫無變化。“難道小雞在蛋殼裡睡着了?”想到這兒,我拿起雞蛋不停地搖晃,想把裡面“沉睡”的小雞喚醒。
就這樣,我在幹熱的屋子裡跟兩個雞蛋折騰了兩個小時,熱得滿頭大汗。直到小夥伴來找我玩。他看到我一本正經的樣子,哈哈大笑:“你演講時不是說愛迪生天真嗎?怎麼你也學起他來了?你不知道孵小雞需要三周嗎?哈哈……”完了,這下可糗大了。
到現在,這件事還令我記憶猶新。雖然我沒有孵出小雞,但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更加濃厚。現在,我做任何實驗之前都會更加認真地讀書,我相信自己長大以後也能成為一名科學家。
指導教師 聶擁軍
智與定
北京實驗學校高三(3)班 陳雨禾
當新情況出現時,我們要靠“智”和“定”兩個要素去應對。“智”即智慧,指的是快速開動腦筋;“定”則為定力,指的是從容不迫的态度。僅有“智”而不“定”,則有失禮态;隻“定”而不“智”,則難以處理問題。“智”與“定”兼具,方可得心應手應對新情況。
春秋齊國有晏嬰,不以楚人開“狗洞城門”而怒,反将一軍,令楚人自讨沒趣。楚漢争霸有沛公,不以鴻門盛宴而驚慌失措,強調盟約,保全自身而退。三國蜀漢有孔明,不以兵臨城下而大驚失色,空城敞門,最終化險為夷。此三人皆為有大智慧之士。然而,他們僅憑一“智”便能渡過難關、轉危為安嗎?非也。
夫晏嬰者,臨“狗洞城門”卻不以怒表于形,使楚王歎“聖人非所與熙也”。夫沛公者,受劍舞之迫而不露驚慌之色,令項王聽信項伯之言而不擊。夫孔明者,坐觀軍至而悠揚撫琴、氣定神閑,使司馬懿疑心有詐而退兵。
看來,我們若要應對突如其來、變化無常的情況,“智”與“定”都不可少。僅有“智”而無“定”,無以成大業。周公瑾神機妙算、聰明過人,但終被孔明“三氣”吐血而亡。僅有“定”而無“智”,亦不能成事。“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不懼金兵入侵,卻缺乏治國安邦的才幹,寵信小人魏忠賢,最終導緻明朝衰亡。
着眼當下,我中華民族正在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醫務工作者與疫苗研發工作者互相配合,以奮不顧身的勇氣和足智多謀的頭腦共同抗擊病毒;社區工作者與警務工作者攜手并肩,以貼心的服務和科學的方法解決社會管理問題。他們的勞動成果體現着“智”與“定”的結合。我相信,炎黃子孫終将以聰明的頭腦和從容不迫的姿态,打赢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役。
供圖 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