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不生無用之人原文共多少字

天不生無用之人原文共多少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2 23:27:16

天不生無用之人原文共多少字(憲問篇14.35不怨天)1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注釋】

▲下學:禮樂射禦書術等文獻知識。做好小事,做好身邊事。

▲上達:指大道真理,精神境界。如:道、自然、世界本源、人之所以為人等等。

【譯文】

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啊!”子貢說:“為什麼說沒有人了解您?”孔子說:“我不怨天尤人,通過不斷學習探求大道真理。能了解我的大概隻有天了吧!”

【學而思】

下學而上達:任何大事都要從低處做起,從小事做起。最好的修行就是做好身邊的事。

《道德經·六十三章》:“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處理事情的時候最好從簡單的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處理難事的時候一定要從簡易簡單的方面入手,處理大的事情一定要從細微的地方做起。因此,有“道”的聖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知我者其天乎”是超越時代的思想不被世人所了解的感歎。孔子死後,儒分為八,沒有一位弟子繼承孔子的學術思想。

【知識擴展】

唐僧掃塔的四重境界

趙玉平 北京郵電大學

《西遊記》第六十二回: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

有一天,唐僧師徒來到西域,那裡有一個小國叫祭賽國,祭賽國有一個特殊的寺廟叫金光寺,寺後有一座金光塔,塔上有顆明珠,這個明珠能夠光芒萬丈,照八百裡。有一天意外發生了,金光寺的金光不見了,塔上的明珠沒有了。唐僧就帶孫悟空去找這顆明珠,當天晚上他們到了寺裡,發現寺裡到處是灰塵,于是決定晚上去掃塔,他們就從下面的階梯一層一層地往上掃。

很多人就覺得奇怪,掃塔從上往下掃才能掃得幹淨,從下往上掃隻有頂層一個階梯是幹淨的,那不是白費功夫嗎?這在我們生活中确實是一個正常的邏輯,其實唐僧掃塔這個片段是要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智慧,那就是“起點低、當下淨、回頭髒、平常道。”

一、起點低

掃塔從下往上掃,是想告訴我們,你的起點是從最低層開始的,而不是從最高層開始的。人生的進步路上,你不可能一開始就達到很高的層次和境界,必須從底層開始,慢慢一步步往上走。

不管你有多大的目标和境界,你的起點你不應該回避,這種事實你也不應該掩蓋,因為這個低起點本身就是你人生的起點、是你進步的起點,它代表了你的初心。如果把這個東西給掩蓋了,那你就是忘了自己的過去,你就是忘本了。

所以起點低,是想告訴我們,每一個進步都是從很低的起點開始的,我們應該不忘初心。回頭看自己那個很低的起點的時候,不要回避不要掩飾,因為在這個起點當中有你真實的人生、有你思想的進步、有你今天的成長,我們承認了過去的起點低,說明我們今天進步了。

二、當下淨

唐僧掃塔從下往上掃的第二個特點是當下淨,就是說你在掃塔的時候,你一邊掃一邊看,發現剛才曾經掃幹淨的那一層也髒了,不過你甭着急,未來還沒有來呢,過去就已經走了,你真正要做的隻有一件事,把眼前這一層掃幹淨就可以了,這叫當下淨。

不要活在過去也不要活在未來,要活在當下。人生隻有一天,就是今天,過去已經死了未來還沒有來,把今天該做的事情做好,把今天該提升的境界提升出來,這才是我們今天應該要做的事。你把今天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過去就過去了,不必糾結。如果為了過去的一些遺憾懊悔,就放棄未來,一直活在糾結中就太不值當了。所以當下淨告訴我們把心放在眼前,把今天該做的事做好就可以了,不用糾結過去。

三、回頭髒

當你在打掃時,你會發現過去曾經幹淨的階梯它又髒了,這說明什麼,說明你現在的境界提升了。

第三層本來是幹淨的,等你掃到第五層回頭再看第三層時,你覺得它髒了,那說明你已經到第五層了。好比我們在30歲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做得特别棒,等你到50歲回頭再看時,你會發現30歲做的很多事都有很多問題。如果你回頭看過去做的事能發現問題,那說明你今天提升了。如果你回頭看過去做的事全是光榮和精彩,說明你今天退步了。所以成長有一個特點就是回頭看過去一堆問題,這叫回頭髒。

四、平常道

第四個境界是平常道,就是你不要小看掃塔這件事,真正的修煉不是移山填海、不是呼風喚雨。真正的修煉就是日常瑣事,小到洗衣做飯,隻要我們把眼前應該做的這件事紮紮實實做好,這就是提升的根本境界,這種狀态叫平常道,他就是告訴我們家常灑掃之事,如果你能聚攏精神,專注去做,那也是修煉,真正的修煉不在天邊不在深山,真正的修煉就在平常生活之間,修得一顆平常心,保持一份平常道,有了這份平常心,你做任何事情都會做得特别好,而且功德也會特别高,境界也會特别高。

《韓非子·顯學》:“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顔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譯文】自從孔子死後,有子張儒學,有子思儒學,有顔氏儒學,有孟氏儒學,有漆雕氏儒學,有仲良氏儒學,有孫氏儒學,有樂正氏儒學。

《史記·孔子世家》: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鉏[chú]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圖,雒不出書,吾已矣夫!”顔淵死,孔子曰:“天喪予!”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喟然歎曰:“莫知我夫!”子貢曰:“何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譯文】魯哀公十四年春天,在大野這個地方狩獵。給叔孫氏駕車的鉏商獵獲了一頭怪獸,他們以為這是不祥之兆。孔子看了後說:“這是麒麟。”于是便将它取走了。孔子說:“黃河上再不見神龍負圖出現,洛水上再不見神龜負洛書出現,我也就快要完啦!”顔淵死了,孔子說:“這是老天要我死呀!”等到他西去大野狩獵見到麒麟,說:“我的主張到盡頭了!”感慨地說:“沒有人能了解我了!”子貢說:“為什麼說沒有人了解您?”孔子回答說:“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下學人事,上通天理,能了解我的,隻有上天了吧!”

劉寶楠《論語正義》引《史記·太史公自叙》:“餘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子,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讨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譯文】我曾聽董仲舒說過:周朝的政治衰落破敗之時,孔子出任魯國的司寇,諸侯害他,大夫們排擠他。孔子知道他的建議不會被接受了,他的政治主張再也行不通了,于是評判二百四十二年曆史中的是是非非,以此作為天下人行動的準則,貶抑天子,斥退諸侯,聲讨大夫,以闡明王道。

又雲:仲尼悼禮廢樂崩,追脩經術,以達王道

【譯文】孔子傷感禮樂崩廢,因而追研經術,以重建王道,匡正亂世,使之返于正道。

此上達之義也欤?春秋本天以治人,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故曰:“知我者其天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