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畢加索的繪畫和資料

畢加索的繪畫和資料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9 12:42:51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衛報》9月18日文章,原題:網絡擴展藝術範圍,但什麼也比不過站在一張畢加索畫作前自從我在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面對面看到畢加索的畫作《格爾尼卡》以來,已經過去30多年。1937年,為強烈抗議德國在西班牙内戰期間轟炸巴斯克小鎮格爾尼卡,畢加索繪制了這幅畫。我曾看過這幅名畫的數十種圖像,但它們都沒有讓我為站在它面前做好準備。

首先,任何圖像都無法描繪它的巨大尺寸。你無法将畫盡收眼底,因為它将你包圍,你情不自禁地被它的情緒所吸引。

當你在現實生活中親眼觀看它時,空間的壓縮、視角的模糊和身體的分裂,所有一切都似乎變得更加明顯。在畫廊中,這幅用黑色、白色和淺灰色繪制的畫,看起來遠比任何形式的複制品更醒目。我看到了我原本看不到的細節:公牛的第三隻眼睛看向畫布外;抓着一把斷劍的胳膊充滿張力;還有那隻幾乎看不見的被擦去一半的鴿子。

畢加索的繪畫和資料(站在畢加索畫作前)1

站在畢加索的大作前,我被一種任何複制品都無法傳達的錯亂和恐懼感所震撼。30年過去了,《格爾尼卡》的力量仍時刻伴随着我。

大約在我親眼看到這幅畫時,一種新的觀看藝術的方式正在形成——互聯網。過去30年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都将其藏品放到網上,使它們能被數百萬人看到。然而,在線藏品的增多也引發一場激烈争論,涉及實體和虛拟博物館孰優孰劣,以及數字應該如何與實際關聯等。

虛拟博物館的觀念并不新鮮。早在萬維網還沒出現的50年前,法國小說家、評論家安德烈·馬爾羅就寫過一個“無牆的博物館”。

互聯網為博物館和美術館提供将其藏品放到網上的能力,使我們距離無牆博物館更近一步,這種博物館不受物理空間或開閉館時間的限制,允許任何數量的人在任何時間查看藏品。

然而,就像任何數量的畢加索《格爾尼卡》圖像都無法讓我為體驗實體畫做好準備一樣,任何先進的數字體驗也無法替代目睹實體藝術品時的感受。

研究表明,人們在博物館觀看實物花費的時間超過在線查看同一件物品的時間,而且,通常很少在虛拟空間對它産生情感。

這種區别并不局限于藝術。在家聽音樂與在演唱會或歌劇院體驗音樂之間存在類似差異。毫無疑問,在家裡聽到的音樂的質量會好得多,但在現場觀看的演出會有一種無法形容的質感,任何唱片、CD或流媒體都無法模仿。

或者不妨考慮一下現場看體育賽事與看電視轉播之間的區别。電視體育有許多優點可言,然而,什麼也比不上與成千上萬的觀衆擠在現場看比賽時所産生的情感沖擊強烈。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與藝術的關系更加多樣化。但與此同時,它也揭示了實體藝術的重要性。實體藝術向我們展現了一種不可言喻的品質,而這是虛拟世界無法企及的。(作者凱南·馬利克,崔曉冬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