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無情,南山有愛在南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小區封控管理前主動返校,毅然逆行隻為守護在校的數千學生這一刻,他們是學生的守護神隻為給學生一顆有力的定心丸
青樹國老師
9月30日淩晨兩點過,睡眠不好的青樹國老師剛剛睡下,電話鈴聲響起,“疫情形勢嚴峻,青老師能否到學校來?可能要做好回不了家的準備。”作為高三畢業班的班主任,青樹國沒有猶豫,“好,我收拾一下,馬上到校。”他看了看熟睡中的妻子與女兒,收拾好自己的洗漱用品,帶上衣物和洗漱用具,披星戴月趕到學校,成為第一批主動返校的逆行者。“這種時候,身為黨員又是班主任,我不上哪個上?”義無反顧、愛生敬業,像青樹國這樣在深夜中奔赴的南山逆行者還有很多,很多……
劉二虎老師
“劉老師,你年紀這麼大了,還要來守我們,我們幫你鋪床!”同學們不由分說行動起來。劉二虎老師是高三畢業班年紀最大的一位班主任。疫情形勢嚴峻,旁人勸阻他不要返校,“你都快退休了,還去吃那個苦做啥子嘛?”“高三了,這種時候娃娃們身邊不能沒得班主任!”劉老二虎不顧勸阻,毅然返校堅守崗位。住宿緊張,劉老師主動放棄床位,在辦公室以桌為床。班上的同學見狀,熱心地幫劉老師鋪起了床單,溫馨的情感化作暖流,在師生之間緩緩流淌。不忘初心,師生同心,像劉二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溫情故事,每天都在南山校園的各個角落悄然發生。
毛穎老師
9月30日淩晨2點半,還在睡夢中的毛穎接到電話,需要她趕緊返校。毛穎問了一句,“需要帶衣物嗎?”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毛穎用10分鐘收拾好行李箱車,趕到學校。早上5:40起床,陪伴學生做核酸;全天候與學生同吃同住,适應“住校”的每一個管理細節;安慰每一個前來“訴苦”的同學,鼓勵他們振作起來。毛穎和她的小夥伴們在努力适應的過程中也找到了“住校”的樂趣,一起去食堂吃飯,趕在熄燈前就寝,排好清潔衛生值日表……“我像年輕了十歲!一下子又回到了早已消逝的大學時光。我相信,堅持和團結會戰勝病毒的侵擾,友愛和歡笑會打敗封控的焦慮。”
馬定剛老師
9.29綿陽疫情發生後,南山校園實行臨時封控管理。馬定剛是衆多逆行返校、守護學生的南山師者中的一員。他在辦公室找了四張椅子搭好簡易床後,便投入到了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接下來的幾天,清晨五點起床已成為常态,半夜十二點後睡覺變成習慣。馬定剛時常鼓勵自己,作為一名預備黨員,要積極響應号召,和其他黨員同志們一起擋在學生前面,組成南山防疫工作的一面牆,力保師生平安順利。馬定剛的兒子前段時間剛學會叫爸爸,稚嫩的孩子已經一周沒有見到父親了。每天忙裡偷閑和家人視頻的時候,孩子都會在鏡頭前一直叫“爸爸”,馬定剛說:“他這是在給我加油!每天我隻要一看到孩子的臉,疲勞感就瞬間消失,并且能夠迸發出無限的能量!”
楊雯老師
她是南山中學高2022級36班班主任,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叫楊雯,9月30日淩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她和她的丈夫,南山中學高2022級35班班主任周勇權,帶上簡單的洗漱用品,帶上年僅10歲、睡眼惺忪的大兒子奔赴學校,把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兒子留在家中交給老人看管。這一來,已是全家住校的第7天。晨起,夫妻倆在操場上陪學生進行核酸檢測,兒子待在辦公室;白天,夫妻倆在教室陪學生上網課,兒子待在辦公室;深夜,夫妻倆奔走在查寝的路上,兒子依舊待在辦公室。他們把陪伴都給了學生,卻隻把辦公室留給了自己的孩子。很多人問過他們,你們怎麼隻顧别人的孩子,不顧自己的孩子呢?他們的回答讓人動容,我們的孩子在父母身邊,而學生卻沒有,疫情之下,大家才是家,小家要為大家。
包曉梅老師
從9月30日起,比陽光更早點亮清晨的是做核酸點起的星光,在這一束星光裡,黨員志願者分外閃亮。包曉梅老師就是這些閃閃發光的黨員志願者的代表。包曉梅是南山中學第一黨總支的一名黨員,同時擔任高一年級的班主任工作。綿陽疫情爆發以來,包曉梅第一時間返回學校,住進校園。在管理班級、守護學生的同時,她積極投身核酸檢測志願服務。淩晨五點半的鬧鐘是包老師的标配,一身大白裝是她每天上午的裝扮,持續錄入信息是她特有身份的诠釋。“包老師,今天又是你給我錄的核酸信息哦!”這是最近幾天學生與包曉梅老師最常見的招呼方式。10月6日清晨5:50,包曉梅老師再次出現在校園内核酸檢測現場,為師生服務,為抗疫做貢獻,南山人義不容辭。
是責任,是職責,更有熱愛讓他們選擇與學生在一起
他們讓疫情防控工作有力度更有溫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