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徐穎
驚蟄時節,萬物以榮,“陽和啟蟄,品物皆春”。
從物候的角度來說,驚蟄時候的溫度是最适合作為冬春轉換的“阈值”溫度,伏在地下的蟲類,這時候感受春天的溫暖而出動。
不過随着氣候變化,春天也來得越來越早了。2022的驚蟄前一周,上海氣象局就已經宣布申城“入春”,不僅比常年早了15天,還是連續第五年提早入春。
在民間,有“過了驚蟄節, 春耕不能歇”“驚蟄到,魚蝦跳”的農諺,驚蟄時節,中原大部地區進入春耕農忙,華北冬小麥返青,江南小麥拔節、油菜見花,同時,身邊的小動物們也蘇醒了。
蟄,指哪些動物?
驚蟄在24個節氣中很有個性,它是唯一一個名字和動物相關的節氣。不過,蟄蟲或者蟲, 在傳統文化中是一種比較籠統的稱呼。
比如,老虎叫大蟲,蛇叫長蟲,所以,在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秘書長、中國農業博物館農業曆史研究部主任看來,如果對于驚蟄的“翻譯”局限在“蟲子醒了”,那是有點問題的,因為不僅僅是蟲子醒了,小動物們也醒了。
蛇、蜥蜴、蚯蚓、蟾蜍等都有自己方式越冬,“我們先民都會對其進行觀察,并将它們列入‘蟲’的範疇裡頭,把它們算‘蟄’的組成部分。”唐志強說,“此外,鼠類、熊、蝙蝠等是哺乳類動物,其實也是先民觀察的‘蟄’的含義内,所以,古代‘蟄’的含義是比較寬泛的”。
說到蟲子,很多人會想起《莊子·外篇·秋水》的“夏蟲不可語冰”,用它來隐喻淺薄局限的認知。不過蟲子其實是以各種形式“越冬”的,有些昆蟲會以幼蟲、蛹和的方式越冬。“夏蟲”其實是指有些昆蟲在夏季生長,秋季産卵,冬天死去,比如螳螂、蝈蝈、蝗蟲,它們隻能以卵的形式越冬。
動物學碩士、《酷蟲成長記》的作者、癡迷觀察昆蟲的三蝶紀說,“瓢蟲是會(以成蟲形式)越冬的,它們會找個地方躲起來,比如說石塊下面,土縫之間。”
七星瓢蟲
二十四節氣中,驚蟄和端午兩個節氣,都會提醒人們滅蟲。這兩個季節時間差三個月左右,滅蟲的重點有什麼不一樣?三蝶紀說,“有些蚊蟲以卵的形式越冬,因此也有地區人們在驚蟄前後用石灰、硫磺或艾草驅蟲熏蟲,既是傳統習俗,也有其科學意義。因為當蚊蟲還是卵的狀态時候,比較容易徹底驅除,等到它們孵化出來之後,滅蟲就更有難度了。”
如果說驚蟄時的人們是去“發現蟲子”,那麼到了端午,人們對于“蟲”的态度就是“去驅趕、去消滅”,所以才有“端午五毒”(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的說法,在唐志強看來,五毒其實是對于“蟄”的含義縮小。
以三蝶紀生活的華南地區為例,這個地區的時令節氣并沒有明顯按照24節氣來走,不像華東和華中地區那樣有明顯的節氣分割,冬天也一樣有很多蟲子,但事實上,在驚蟄之後,小動物們和昆蟲也會變得越來越活躍。
無論如何,驚蟄一到,以人類的視角來看,此時的害蟲也醒了。
與蟲共處?需要更多智慧
對付害蟲,古人有自己的智慧,比如在某些地方,田埂附近農人會種一棵花椒,以此驅害,因為蟲子讨厭花椒的氣味。還有比如養細腰蜂(蜾蠃),它們能把卵藏在螟蛉身上進行繁殖,這樣就可以以蟲治蟲,正如《詩經》裡說:“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南方草木狀》記載利用黃猄蟻防治柑橘蚧殼蟲,這是最早的中國先民發現的以蟲治蟲的方法,其中提到,當時的市場上能看到老百姓拿着黃猄蟻去賣,種柑橘的農戶會去購買。
黃猄蟻
艾葉、菖蒲、雄黃、薄荷、除蟲菊、樟腦,都是傳統上用來驅蟲的方法。把文物放在樟木箱子裡頭,也利用的是天然驅蟲方法。
益蟲也很多,家蠶、蜂、蝴蝶、捕食螨,草蛉(幼蟲蚜獅)和七星瓢蟲等。一隻幼蟲期的草蛉可以消滅700、800隻蚜蟲,寄生蜂/蠅則可以寄生在害蟲體内,讓對方慢慢死掉。
所以,現在對殺蟲劑限制比較多的有機種植領域,也會“派出”草蛉來執行滅害任務。除此之外,像燕子、啄木鳥、灰椋鳥、戴勝,都是可以吃害蟲的鳥類,刺猬、蝙蝠、壁虎則是滅蟲高手,越了解生物之間的關系,就越理解生态作為一個系統而存在,事實上,這也是很多生物農藥發明和生效的原理。
“稻田養蛙、養魚、養鴨來吃蟲,直到今天我們的農村地區還有廣泛使用,因為魚、鴨可以吃水裡的害蟲卵和蝗蟲。”唐志強表示,“科技再怎麼發達,從古人經驗中汲取有益知識也是必要的。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氣候,先人的經驗本身就是技術和智慧。農藥殘留,尤其是廣譜性的,對于群落的破壞是很厲害的,破壞群落再重新構建的話,非常費勁。不要一概去否定傳統智慧的價值和意義,而是要深入挖掘它的價值和意義,和現代科學結合,讓傳統智慧得以閃光”。
現代科學也表明,不是所有的蟲子被殺得一幹二淨,人類就能安全無虞。《寂靜的春天》裡早就描述過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靜田野”,也因此推動多國環保立法。
上海植物園高級工程師陳連根表示,上海植物園對于與蟲子共生由自己的方針,基本不采取主動的措施去幹擾植物與昆蟲的自然共生,維持自然條件下的生物多樣性。如果出現了影響植物生長的病蟲害,一般是以物理和生物兩種方式來處理。物理除蟲主要以人工捕捉、部分修剪已感染病蟲害的枝條等,輔以殺蟲燈來進行防治。生物方面以自然天敵的方式,如果嚴重的再以化學藥劑來消殺,“一般情況下,我們對自然生境不予幹擾,并以維持植物與昆蟲的自然生态為目标而努力。”
《禮記·王制》有記載,“ 昆蟲未蟄,不以火田”,意思是放火燒田,不會選在昆蟲冬眠之前,以防藏在草中的蟲子被火焰燎殺,體現一種道義,也體現了古人的自然觀,驚蟄已到,你準備好與“蟲”共處了嗎?
責任編輯:沈關哲
校對:劉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