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曉萍萍萍”公号,訂閱“曉萍萍萍”公号,一起探索思維成長,陪你終身學習。)
你是否也會有這樣的經曆:
在職場或是生活中,總是能看那些口才好,說話做事都可以做到恰到好處的人。
而自己卻很難做到,常常是有一肚子的話想要表達,但一說出口,總是東一句西一句,即使費盡心思地拼湊出來的語言,也會毫無邏輯。
自認為自己表達得還可以,但卻一點都沒有說服力,根本說服不了對方。
從而,就會非常羨慕那些會講話具有高效溝通能力的人。
似乎他們總能憑借自己的巧言善辯,不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收獲到大批的好人緣,在任何關系混的如魚得水。
戴爾卡内基就說過:一個人的成功,15%靠技術知識,85%靠口才藝術。
語言,是我們的第二張名片,好的語言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因此不要小瞧語言的力量。
那麼,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表達力,就成了一個困擾很多人的難題。
1、溝通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許多時候,我們會認為與别人溝通時,隻有滔滔不絕的去說,必須不讓彼此感到尴尬,才是一段良好的溝通狀态。
于是,因為抱着必須讓自己能說會道的心态,造成自己不敢也不知道如何開啟與别人的溝通。
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是我們自己把溝通的過程想象的過分理想化,而事實上,說話聊天僅僅是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狀态。
不需要強迫自己必須去說、去聊一些自己不擅長的話題,即使你強裝着自己變成另一種人,收獲的好人緣也會隻是暫時的。
因為沒有人能一直做一個假自我,當假自我的面具戴久了,或許會獲得更多人的喜歡,但真自我也會陷入懷疑。
心中就會質疑:
他們喜歡的是真實的我嗎?還是僅僅戴上面具強裝歡樂的自我?如果他們知道我不愛說話,内向,是不是會就此遠離自己?
當心裡面裝着這些懷疑久了,自卑不自信,心虛也會不自覺的湧出。
所以,不要假裝自己很善談,而是去抛出真實的自己,從簡單的問好開始,真誠的表達自我,相信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真實感。
因為很多人都會低估自己,害怕自己不受歡迎,擔心自己在與别人溝通時說錯話,做錯事。
因此,當你能放松自我的表達,對方也會漸漸放下架子,姿态,聊起來。
2、先确定話題的走向,保持開放性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前提都需要有一個目标,當有了目标後,我們才能知道朝哪個方向走。
有效的溝通也是一樣,首先我們想與一個陌生人建立聯系時,就需要先明确好溝通的目的。
隻有先找準對方的需求點,你們的談話才能出現你來我往的狀态。
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進入一種誤區,隻說自己想說的,也隻想自己想聊的,至于對方有沒有意願聽,很少會考慮到。
從而這就造成了自己說的熱火朝天,對方卻還是一臉事不關己的态度。
這就是因為你說了一堆對方根本不在意的話題,也沒有聊到對方真正關心的問題。
所以說,高效溝通的前提,是需要先明确此次溝通的目的。
譬如:是想解決什麼?或實現什麼?對方有什麼訴求?兩人之間是否可以達成共識。
同時,作為話題的發起人,還要時刻保持話題的開放性,因為過于含糊不清的表達,很容易讓對方在與你溝通的過程中進入認知盲區。
他需要費盡心思的去猜你到底想說什麼,而這種猜測的過程還會給對方帶來很多焦慮感。
所以,不論是與陌生人還是朋友溝通時,最好直接抛出自己的想法,讓話題保持足夠的開放性,然後再根據這個主題延展開。
這種表達方式,可以很好地減少很多時候溝通中出現的誤解和矛盾。
3、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道理富蘭克林曾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說服别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道理。
雖然聊到利益這個詞,會把關系變得很功利化,但現實就是如此,不論是與人溝通還是做事,能夠激起對方樂此不疲的狀态,一定是他可以從中獲得某些好處。
當然,利益不一定指的是物質方面的,也可能是情感體驗、個人感受、成就感等心理體驗,也會促使一個人想要和你建立更多的聯系。
因此,聊天的話題要從對方的利益點出發,多關注對方的感受,懂得示弱,把勝利感,優越感留給對方。
當對方感受到自己被在意與被尊重時,溝通的過程自然會變得輕松愉快了。
4、會耐心傾聽就是會說話
其實,在溝通中,有效地傾聽會比不停地表達自己更重要。
《人際關系》這本書中,作者戴爾卡内基講述了他的一個懂得傾聽的小故事。
一次,他與一位名人在晚餐會上交談,期間從始至終他都隻是做一個傾聽者,但事後,這位名人卻向晚餐會的主持者贊揚卡内基是一個非常會聊天的人,但其實,卡内基隻是一直在認真的聽對方講話。
為什麼這位名人會有這樣一種感受?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表達欲,很想去展示自己。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畫面,兩個人明明聊的熱火朝天,但隻要你仔細的去品,他們說的更多的話,大多都是跟自己有關。
因為這種聊天方式,反映出了人的内心最原始的需求,那就是每個人的内心最關心的,其實都是他自己。
因此他需要一個可以展示自己的機會,但在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在聊天時,會不自覺地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譬如:
邊刷手機邊聽對方說話;
又或者剛聊兩句就接電話;
聊着聊着覺得沒意思了就打斷對方的談話,岔開話題。
這些錯誤的方式,都會讓對方心生反感。
但如果你能做到耐心且真誠的傾聽對方,讓對方暢快地展現出他的表達欲和分享欲,他就能忘我的分享自己。
因為對方感受到的是你在真誠傾聽,你非常在意他的感受。試想一下有一個人願意聽自己說話,這種感覺一定會非常舒服。
因此,不說話懂傾聽,有時候會勝過千言萬語的表達。
寫到最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溝通,有效的溝通是建立一切人際關系的最基本因素。
所以我們不要小瞧語言的力量,能把話說清楚,就能夠互相理解,也是關系的長存的本質。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曾說:
假如溝通是一樣商品,我願意付出比任何事物都高昂的價格來購買這種能力。
最後,記得點個「贊」,願我們都能習得這種能力。
為何越忙越窮,85%的成年人都不知道的真相
真正優秀的人,都會有這5種頂級思維習慣
真正厲害的人:會自省,少内耗,會休息
作者介紹:曉萍萍萍,90後自由撰稿人,專注思維成長與個人精進幹貨,陪你終身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