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6:58:26

41、誨人不倦

【解釋】:誨:教導。教導人特别耐心,從不厭倦。

【出自】:《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惠而不費

【解釋】: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出自】:《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1


43、見義勇為

【解釋】: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釋】: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别人。

【出自】:《論語·顔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45、既往不咎

【解釋】:咎: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自】:《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2

46、見賢思齊

【解釋】: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自】:《論語·裡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47、盡善盡美

【解釋】: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 美矣,未盡善也。’”

48、敬而遠之

【解釋】:表面上表示尊敬,實際上不願接近。也用作不願接近某人的諷刺話。

【出自】:《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49、舉一反三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3


50、侃侃訚訚(yín)

【解釋】:形容和悅而從容不迫地談話。

【出自】:語出《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 也。”

51、空空如也

【解釋】: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自】:《論語·子罕》:“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52、理屈詞窮

【解釋】:屈:短,虧;窮:盡。由于理虧而無話可說。

【出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 但理屈詞窮,而取辯于口以禦人耳。”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4

53、樂山樂水

【解釋】: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出自】:《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

54、樂以忘憂

【解釋】: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形容非常快樂。

【出自】:《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55、樂在其中

【解釋】:喜歡做某事,并在其中獲得樂趣。

【出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56、良師益友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5


57、苗而不秀

【解釋】: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

【出自】:《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58、敏而好學

【解釋】: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59、敏于事,慎于言

【解釋】: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慎。

【出自】:《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6

60、鳴鼓而攻之

【解釋】:比喻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讨。

【出自】:《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61、名正言順

【解釋】: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62、内省不疚

【解釋】: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自】:《論語·顔淵》:“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7

63、能近取譬

【解釋】: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自】:《論語·雍也》:“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64、年富力強

【解釋】:年富:未來的年歲多。形容年紀輕,精力旺盛。

【出自】:《論語·子罕》:“後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 而有待,其勢可畏。


65、匹夫不可奪志

【解釋】:比喻即使對一個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變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堅定,不可動搖。

【出自】:《論語》: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8

66、披發左衽(rèn)

【解釋】: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發,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為主。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67、輕裘肥馬

【解釋】:穿着輕暖的皮襖,騎着肥壯的好馬。形容生活闊綽。

【出自】:《論語·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68、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解釋】: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9

69、任重道遠、死而後已

【解釋】:任:負擔;道:路途。已:停止。擔子很重,路很遠,責任重大,經曆長期的奮鬥,死了以後才肯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70、三複斯言

【解釋】:三複:多次反複;斯言:這句話。反複朗讀并體會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重視。

【出自】:《論語·先進》:“南容三複《白圭》。”朱熹注:“《詩經·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日三複此言。”

71、三十而立

【解釋】: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10

72、三月不知肉味

【解釋】:三個月之内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73、殺身成仁

【解釋】: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标準。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出自】:《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4、色厲内荏

【解釋】: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硬,内心虛弱。

【出自】:《論語·陽貨》:“色厲而内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75、善賈而沽

【解釋】:賈:通“價”。善賈:好價錢;沽:出賣。等好價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的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

【出自】:《論語·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諸,求善賈(價)而沽諸?”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11

76、生榮死哀

【解釋】: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自】:《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77、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解釋】:舊時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常用作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出自】:《論語-顔淵》:“商聞之矣,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78、升堂入室

【解釋】:古代宮室,前為堂,後為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

【出自】:《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及解釋(論語中的115個成語的出處和解釋)12

79、手足無措

【解釋】: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出自】:《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80、是可忍,孰不可忍

【解釋】: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出自】:《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